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重载适应性分析

时间:2022-06-04 05:17:08

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重载适应性分析

摘要:论文以路面力学软件BISAR3.0为计算工具,分析标准轴载、超载50%、超载100%的情形下对这两种不同基层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对比研究其路表弯沉、路面结构各层次(面层、基层、底基层)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重载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只有对其合理优化组合,才能实现这两种路面结构的优势互补。

关键词: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重载适应性

Abstract: the paper to pavement mechanics for computing tools BISAR3.0 software, analysis standard axle load, overload, overload 100% 50% of cases of the two different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the asphalt pavement, the contrast of the way the table deflection, pavement structure all levels (surface, basic level, subbas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phalt pavement and flexible grassroots semi-rigid base of the asphalt pavement overloaded adaptability differences. Only for the rational optimized combination, can realize the two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pavement structure.

Keywords: flexible grassroots; Semi-rigid base; Overloaded adaptability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近年来,我国车辆的超载、超限情况十分普遍,重载(这里重载是指单轴轴载大于 130kN 或双轴轴载大于 220kN 的轴载) 日益显著增加。调查表明,规范规定的轴载换算公式已不适用。本文采用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重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研究报告》里的科研成果,当计算标准轴载、超载50%、超载100%的情形时,荷载接地压力分别采用0.707MPa、0.84MPa、1.0MPa,与之相对应的三种作用半径分别为10.65cm、12.50cm、15.47cm。

目前,在我国高等级公路中,沥青路面占 80%-90%,其中约90%以上采用半刚性基层。由于半刚性基层自身不可克服的缺点:温缩、干缩变形大,易开裂,并最终形成反射裂缝,在行车荷载、水、温度梯度的综合作用下,使得路面结构产生松散、唧浆、车辙等病害,极易导致路面结构的破坏。特别是在车辆重型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更加暴露了半刚性基层路面的这种缺点,使得路面使用性能和寿命均达不到理想水平。而柔性基层如级配碎石、沥青稳定碎石等,属于粘弹性材料,韧性好,有一定自愈能力,但是变形和弯沉较大,其面层层底容易产生疲劳开裂,虽然可以采取增加沥青面层厚度来延长裂缝扩展时间的措施,但这样一来投资成本较高,而且也会加重沥青面层出现车辙的可能性。下面就以力学的方法来探讨这两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力学响应。

2路面结构设计及计算

2.1理论基础

对路面结构进行计算和分析是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荷载图式采用与双轮组相当的两个圆形均布荷载,其圆心距假定为三倍荷载圆半径。双圆均布荷载中心点的坐标分别为(0,0,0)和(3δ,0,0) (δ为荷载半径)。轴载是采用之前提到的标准轴载、超载50%、超载100%的情形。

2.2路面结构

本文所考虑的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沥青路面的具体结构及参数如表2-1和表2-2所示,结构层总厚度均为70cm。

表2-1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

层位 材料 厚度(cm) 弹性模量(Mpa) 泊松比

上面层 沥青混凝土 4 1500 0.25

下面层 8 800 0.25

基层 级配碎石 38 300 0.30

底基层 级配砂砾 20 200 0.35

土基 25 0.35

表2-2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

层位 材料 厚度(cm) 弹性模量(Mpa) 泊松比

上面层 沥青混凝土 4 1400 0.25

中面层 5 1200 0.25

下面层 6 700 0.25

基层 水泥砂砾 35 1500 0.25

底基层 石灰土 20 750 0.30

土基 25 0.35

3计算结果分析

3.1路表弯沉分析

弯沉是表征路面总体刚度的指标,在荷载相同、土基支承相同的条件下,弯沉越小,则总体刚度越大,抗变形能力越大。图3-1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表弯沉随荷载增长的变化情况。

图3-1路表弯沉

由图3-1可以看出,随着轴载的增长,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变形也会逐渐变大,这说明路表弯沉对车辆轴载变化较为敏感,而柔性路面的弯沉增长率大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说明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路表弯沉对车辆轴载变化更为敏感。

3.2下面层层底受力分析

图3-2为两种路面结构分别在不同荷载作用下下面层层底的力学响应及其分布规律。从图中可知,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下面层层底所受的水平应力均为正值,可见其下面层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处于受弯拉状态。当车辆超限严重时,很容易造成沥青面层的拉裂破坏。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下面层层底所受的水平应力均为负值,说明在车辆超载很严重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面层也不会产生拉裂破坏。

图3-2 下面层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3.3基层和底基层层底受力分析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层底主要受拉应力,图3-3、图3-4分别为两种路面结构的基层、底基层层底最大拉应力随轴载增长的变化规律。随着荷载的增加,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基层、底基层层底的最大拉应力都在增大,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从两图可以看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底面的最大拉应力要比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大,而且随着轴载的增加最大拉应力增大较明显,可见严重超限运输车辆会使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的抗拉强度不足,提前在层底产生拉裂破坏,并反射到面层,形成面层的反射裂缝早期破坏。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的板体性较差、强度低,故其最大拉应力随轴载增加的变化较小。因此,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基层及底基层的最大拉应力的变化对车辆轴载变化更加敏感。根据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结构的疲劳寿命由结构的拉应力所决定的。所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超载车辆数量较多、频繁作用时,极易引起疲劳拉裂破坏,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

图3-3 基层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图3-4 底基层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由图3-3和图3-4的比较可以看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底基层层底拉应力大于基层层底拉应力,这也验证了对于设置半刚性下基层(即底基层)的路面结构,通常极限状态首先发生在下基层底部,产生初始裂缝,然后向上使得基层拉应力增大而引起基层裂缝,最后扩展到沥青面层。

4结论

(1)通过路表弯沉的比较,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车辆轴载变化的条件下,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表现的更为敏感。

(2)在相同的交通荷载的作用下, 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呈现不同的破坏状态。柔性路面的破坏主要是沥青面层的疲劳拉裂破坏和路面整体的功能性车辙沉陷;半刚性路面的破坏主要是因基层及底基层的拉裂破坏而促使面层形成反射裂缝破坏。

(3)鉴于这两种路面结构的特点,今后的研究方向在于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进行优化组合设计。

参考文献:

[1] 陈峰峰,黄晓明,单景松,等.重载下不同基层沥青路面的力学分析[J].上海公路,2008(2):11-15.

[2] 艾长发,兰波,宋琼瑶,等.重载交通对柔性与半刚性路面性能影响分析[J].公路与汽运,2006(4):58-61.

[3] 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 张少颖.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理念与方法探讨[J]. 科技信息,2008(20):114.

[5] 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苏丽梅(1986.10-),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安全工程理论与技术)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煤矿立井施工技术的探讨 下一篇:煤矿开拓掘进工程快速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