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与潘生丁联用对预防缺血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6-04 03:22:33

阿司匹林与潘生丁联用对预防缺血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潘生丁联用对预防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60例缺血性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80例和B组80例,A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服潘生丁25 mg,3次/d,长期服用,定期随防,2个月1次,共2年。结果:对照组发生血栓栓塞6例,治疗组为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并发症两组均为0例;对照组死亡1例,治疗组为0例;治疗组发生血小板减少和头痛各1例。治疗前后两组Cr、UA和AL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潘生丁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疾病安全有效。

[关键词] 潘生丁;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 R74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074-02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第三位死亡原因,约有4/5的脑卒中是缺血性的,即由于局部血栓或栓塞导致血管闭塞。缺血性脑卒中的征兆经常是一过性缺血的发作,症状可以从发生眩晕到麻痹、视觉障碍、语言障碍及其他中枢功能障碍,大部分症状比较缓和并在24 h内能逐步减轻。然而,每次一过性缺血的发作都会增加。目前国内外多采用华法令抗凝预防血栓栓塞,但因其具有药价昂贵、必须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仍有部分出血并发症且患者依从性差的缺点。我们采用小剂量潘生丁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疾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60例经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确诊的缺血性疾病患者,年龄40~80岁,其中65岁以上93例。

1.2 排除标准

①瓣膜置换术后发生房颤者;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3个月者;③心腔内有血栓,左房室壁瘤者;④出血性疾病,如颅内出血、胃出血者;⑤严重肝、肾疾病,低血压者;⑥阿司匹林、潘生丁过敏者。

1.3 方法

按随机原则将160例患者分为两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80例)患者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治疗组(80例)患者除服用阿司匹林外,加用潘生丁每次25 mg,每日3次。长期服用,发生严重并发症或不能耐受者退出研究。每2个月随访1次,连续随访2年。

1.4 评价指标

1.4.1 终点事件中风(排除外伤性出血),死亡(血管性、非血管性、不明原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严重出血(消化道、胃、脑出血)。

1.4.2 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眩晕,头痛,低血压,心绞痛;尿酸(UA)、肌酐(Cr)、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各项数据均采用x±s表示,SPSS10.0软件行t检验。t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发生血栓栓塞6例,治疗组为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出血并发症两组均为0;对照组死亡1例,治疗组为0。治疗组发生血小板减少和头痛各1例,治疗前后两组Cr、UA和AL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

3讨论

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中风或TIA发作的患者预防再次发作中起到重要作用。抗血小板药物最常用的药物是阿司匹林、双嘧达莫 + 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和ADP受体拮抗剂氯吡咯雷。阿司匹林研究的meta 分析研究显示在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中,阿司匹林可以将中风的发作降低20%。但是,也有争议存在,长期阿司匹林治疗可能会导致出血。低剂量可以避免出血,但是如果不超过75 mg其作用值得怀疑。ESPS2研究显示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出血倾向,发现在接受单纯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50 mg/d),其所有部位的出血和胃肠道出血比双嘧达莫(400 mg/d)和安慰剂的患者明显升高。

抗血小板聚集剂已广泛用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目前应用最广的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可防止血栓形成,但大剂量可致胃出血,血小板减少,以及肝、肾功能损害。一些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肯定的预防作用,但另一些研究持否定态度,其原因为阿司匹林不能抑制两种以上致聚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不能抑制其全部途径。为降低二次脑卒中,常用日剂量50~325 mg的阿司匹林来抑制血小板凝聚,但鉴于胃肠道反应和出血并发症的原因,用最低日剂量的阿司匹林实际上已能达到与最高剂量相同的治疗作用,患者也更易耐受。华法令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常用药物,但价格昂贵,服用时必须监测INR,且患者依从性差。潘生丁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而防止血栓形成,其机制:①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中环磷腺苷增多;②增加前列环素(PGI2)的活性,激活血小板腺苷酸环化酶;③抑制血小板形成血栓烷A2的功能;大剂量可致头痛、眩晕,偶见肝功能异常。本研究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及潘生丁合用,既增加了抗栓疗效,又减少了不良反应,提高了安全性,并能防止对阿司匹林耐药情况下血栓的形成。因本研究病例较少,仍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何洪月,胡亚民,岳宁,等.慢性心房颤动应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现状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7):402.

[2]张象麟.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663-664.

[3]龙琨.临床药物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2.703.

[4]Boneu B,Destelle G.Platelet anti-aggregating activity and tolerance of clopidogrel in atherosclerotic patients[J].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1996,76(6):939-943.

[5]CAPRIE steering committee.A randomized,blinded,trial of clopidogrel versus aspirin in patients at risk of ischnemic events (CAPRIE)[J].Lancet,1996,348(9038):1329-1339.

[6]CURE Study investigators.The Clopidogrel in Unstable angina to prevent Recurrent Events (CURE) trial program[J].Eur Heart J,2000,21:2033-2041.

(收稿日期:2008-04-1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枸杞子对D-半乳糖致免疫衰老小鼠胸腺功能的作... 下一篇:复方木鸡合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