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质量对作文等级的影响

时间:2022-06-04 02:36:21

思考质量对作文等级的影响

作文题是给学生看的,审题难度对于学生而言较大,对教师而言却小得多,所以批改作文之前,教师往往并没有对作文题可以设置的立意做过广泛深刻的思考。教师的思考,通常产生于批改时或批改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情况才能作出较为明晰的分析。批阅者的这种情况即使在高考统批时也可能存在,这种情况由教师之间思考能力的差距及学生提炼观点的特性造成。在结合学生分析作文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作文题与教师对作文题的思考之间的关系其实不外乎以下三种,这三种关系基本对应了学生作文的三个档次。

危险作文——想“我”所想,本不该想

先谈危险作文。从本质上说,此类作文体现的特征是“作者所想与批阅者所想出现了抵触”。

有些作文所谈的道理,让人怎么想都想不清楚它到底与作文题有什么关系,这就是典型的另起炉灶、张冠李戴,是严重离题的情况。有些作文写着写着,到某一段开始放开手脚,但是内容却拉不回来了,比如写“面对权威,冲出束缚”,可以写“得具备勇气”,但如果写到了打仗需要勇气、恋爱需要勇气等情况,那就离题万里,很可怕了。有些作文“离开一下”,最后“又回来了”,也就是说中间某些材料或分论点与作文题无关,但收束时仍回到了要求上来;这样的作文,以为可以躲过一劫,但是由于离题处被其他表述准确的段落一映衬,也会变得鲜明起来,最终仍是难逃厄运。不管怎样,全部或部分离题的作文,都是因为出现了某些令批阅者觉得与题意无关,也是他们绝对不会去想的内容,于是成了最差的作文类型之一。

有些作文有一个独特的思维过程,但是表述起来不明朗,可能让批阅者花上点时间好好思考,或者由作者当面解说一遍,就会令人觉得它有常文不具备的优点。但是这种情况已经在批阅状态所能接受的情况之外了,一般来说也易成为低分作文。所以,请记住,阅卷者会受到批改时间的限制,他不可能帮你想清楚过于复杂难明的观点。作者千万不要把精神寄托在“别人能帮我想通内容”上,要人帮你想得较辛苦才能明白其中用意及其思维流程的文章是危险作文之一,作文无论深浅,均应以不令人费解为基本要求。

还有些作文讲了切合题意的观点,并论述得很好,但是因为不积极、不健康,或者说令批阅者觉得想了不应该是一个学生所想的内容,那也是要不得的。

中等作文—— 一拍即合,平淡无奇

最多见的应该是四平八稳的作文。这类文章审题准确、立意鲜明,但是往往不求深入,更无独特之处。比如拿到作文题“善良”,就想到善良对塑造人格的作用、对他人的影响、对社会风气的帮助等等,那是批阅者一想就觉得毫无问题的,但多数却只能得个平均分。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类文章的思想内容是读者一想就可以想到的普遍观点。看一眼这样的作文,脑子里立即能拿它和作文题需要的内容联系得非常紧密,可以在很多作文里看到同样的内容,批阅者就易采取保守的做法,给平均分了。有的作文题,前面会有个引子,限制住了或暗示了作文题的写作范围,如果按照限制来写,肯定不会跑题,但却等于在用自己的话重复作文题中已揭示的道理了。比如下面这个题目,要求看故事,谈感想,写文章: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坏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审题时,从第一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出“改变环境可以改变生存状态”;从第二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出“要想得到收获,就应该有所付出”;从第三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出“适应环境,表现自己”;综合三个人的评价,可以得出“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之类的观点。不少学生就选择了其中一种观点或将这些观点综合起来写,所写想法其实就是原材料揭示的意图,这些学生作文等于换了新的材料讲已浮在面上的道理,把作文题的出发点当做了习作的终点,根本没有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文章“换了汤却没换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深入不下去,给人的只能是平平淡淡的感受。

上等作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批阅过程中,批阅者看到的多数作文的立意是普通而简单的,所以有时看到一些与众不同的立意时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理效应,这种效应会影响批阅的进度,因为需要进行判断思考。前面已经讲过,有些突然闪现的观点只会使作文境况更糟糕,但是有些作文观点却是因为独特深刻而使人愿意停下来咀嚼一番,事后便令人觉得余味无穷。

这些作文之所以被肯定,是因为作者表述了批阅者暂时没去思考或没有想到的,但是又在情理之中的想法。于是这样的作文就具备了“高考说明”中发展等级之“观点新颖、深刻”等优点。

同样以前面“一棵树”给材料作文题为例,有学生展开论述的情况如下:

从“要想使金子发光得注意哪些问题”入手进行阐发,以设问的方式总领全篇,“好多块金子同时发光又怎么让别人看得见自己呢?”接下来做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回答:“首先,要成为金子”“即使成为金子,也要找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如果你这块金子很不幸地落在了一堆金子当中,那也请你不要绝望,因为你是与众不同的”“不要担心自己会被掩埋,因为你的独一无二足以让你光芒四射”。同时在文末进行辨证思考,并提升了主旨:“不要担心自己会被掩埋,因为你的独一无二足以让你光芒四射。请坚定自己的信心,当周围的光芒掩盖了你,也要继续发光发亮;那样,一切星光黯淡之后,你也就成为天空中最亮的一颗了,也许你会认为我胸无大志,要做就应做耀眼的太阳,星星永远只会在人们熟睡之后静静地在黑夜里奉献一丁点的光和热。其实不然,星星不小,它是在隐藏,隐藏了内心的深沉,它有烈火般的热情,因为这种热情会把别人灼伤,出于柔情,它只好将这股热情化为时间的星光。每个人都一样地渴望着成功,渴望着被人赏识,可只有稳定住自己的内心,并始终坚信自己,才会有机会达成愿望,也只有付出了千万倍努力后才能永久地像金子般发光发亮。”

这种只以作文题内容为出发点,而另找更独特的思想终点,却始终保持着与题目联系的作文,便是善于生发思维的好文章。批阅者看此文前可能尚未想到,但看后却觉得这样的文章有与众不同、深刻准确的道理。作者的思想走在了很多同龄人之前,文章自然受人青睐。

上一篇:糖果星球的秘密武器 下一篇:体验,开启写作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