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拆 那儿没建

时间:2022-06-04 01:13:57

调遣干部贱卖土地

2002年广东省信宜市政府提出“一河两岸”改造工程,优化市政环境,位于绿鸦河南堤迎宾路的水电器材物资公司被列入拆迁范围。水电器材物资公司(下简称物资公司)是信宜水务局的下属单位,政府承诺拆迁后以相等面积的地皮对物资公司进行补偿,并支付一定补偿金与拆迁费。

物资公司的职工一直住在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职工家属楼中,没有自己固定的房产。“一河两岸”工程提出后,公司文件承诺,改造后新建的公司住宅首层做商铺,二楼以上让职工做集资房。这样既可以解决公司的出路,也可以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

能够改善住房条件着实让职工们兴奋,对此次拆迁抱以期待。2003年初,物资公司领导更换,上级部门水务局调派了黄绍周到公司任总经理。据物资公司职工透露,黄绍周上任以来对职工住房拆迁问题并没有开支部会议或代表会,在没有得到任何干部职工同意的情况下,将公司的所有土地以105元每平米的价格出售,而彼时当地土地价格可达2000元每平米,29户职工住房全部被强行拆除。

土地被征后,水电物资公司立即成为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空壳。住房被强行拆除,公司职员每户只能拿到1800元的搬迁费(超过5口之家加200元),这1800元还贯以美名“两年的房租补贴”。

2004年底,黄绍周处理完土地征用问题后,被重新调回水务局。物资公司没有任何营利性经营,成为空壳进入停滞状态,背负着银行的巨额贷款,职工拿不到工资,也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征地补偿。

空壳公司生存困难

物资公司以经营水利水电器材为主,1986年公司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单位,开始自负盈亏。水电物资公司曾贷款300多万建立了一个300千瓦时的水电站,然而水电站每年发电的营利不足以偿还银行的利息。

物资公司拥有4566平方米的办公用地,员工住房用地(即家属楼用地)518平方米。“一河两岸”工程征用了物资公司这5000多平方米的用地,有关部门承诺给物资公司补偿相等面积用地,但一直迟迟没有踪影;住房被强行拆掉后,搬迁的补偿不足以安置职工的生活,目前29户职工无家可归。

李辉(化名)在物资公司已经住了26年,原来拥有90多平方米的住房,征地被拆后,家里四口人只补偿了1800元,现在外租房,生活异常拮据。李辉的妻子下岗,儿子在广州药学院读大一,公司欠他的工资达34573.2元,目前他连房租和水电费都无力交付。“不出两年我就要睡天桥底了。”李辉凄凉地对记者说,生活让他一愁莫展。

同样地,拥有38年工龄的陈伟(化名),离开自己住了28年的房子,拿着2000元的补偿金,家中5口人挤在出租屋里艰难度日,公司欠他的39527.49元工资连影子都没有。有27年工龄的黄梅(化名),作为公司的中层干部,也不得不离开住了20年的房子另起炉灶。面对正在读大学的女儿和准备进入高三的儿子,面对拖欠的22733.43元工资,黄梅痛心疾首,1800元补偿金究竟能补偿怎样的生活。

他们三人的情况还算稍好,公司里部分职工现在连吃饭问题都难以解决。记者看到一份盖有信宜市水利电力局水电器材有限公司财务公章的数据,56名职工的名字后面是一串串让人心酸的数字。自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公司拖欠56名员工(其中24个退休人员)工资1151578.6元,社会保险金178341.74元,滞纳金22496.96元。

记者还看到一份同属信宜水电局下属单位农电站部分职工的一份承诺书,农电站这次也列入政府改造拆迁范围,职工住房也跟物资公司一样遭到强行拆迁。承诺书是这样写的:我们是农电站的干部职工……我们五户保证在今日开始搬迁住房,保证在2004年4月9日晚12点钟前搬迁完毕,否则,我们五户居住内的所有财物,任由绿鸦河拆迁办、水务局(即水电局)、农电站采取任何措施进行搬迁。我们五户无任何怨言,亦不会因此上访和上诉……

承诺书落款处稀稀拉拉有六个签名,签字时间为2004年4月7日。陈伟说,水务局下属三个已经被征地的单位(水电构件厂、物资公司和农电站)都收到这样一份草拟好的承诺书,部分职工被强迫签字。由于另外两个单位职工大多有集资房,公司效益较物资公司稍好,所以他们被逼无奈就签字了。而物资公司职工没有集资房,工资没着落,经济困难,至今这份承诺书仍然空白。

“我们就算死也不会签这样的承诺书!”几名职工愤怒地说。

水务局的说法

另一份数据显示,2004年政府征地后已支付水电局水电器材物资公司一期65万元和二期105万元共计170万元的补偿金和拆迁费。然而该公司的职工却面临着失去家园的窘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据信宜市水务局副局长何先生透露,这170万的拨款由物资公司自主支配:其中15万用于偿还当地农业银行的部分贷款,28万用于偿还农村信用合作社修建电站时的贷款,30万用于继续电站的修建工作,剩下的部分用于补发往前两年职工的工资和社保金,所剩无几。至于政府承诺等面积补偿的土地,则是物资公司拒绝接受才没有实现。

对于等面积补偿的土地,物资公司的职工另有说法。政府要补给他们的地块位于偏远郊区,根本不是等值置地,且即便政府补了地,一个欠债累累的公司也不可能有钱重新盖房子。据了解,物资公司目前尚欠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共300多万的贷款。

面对物资公司许多员工无家可归的情况,水务局水政监察大队队长周先生认为水务局并没有义务为他们提供房子,国家政策里也没有要为员工提供房子的规定。水电物资公司既然转制为企业,就要自负盈亏,自己想出路谋发展。物资公司现没有任何资产和经营项目,却成了水务局的一大包袱。物资公司员工原有的住房是由该公司的仓库改建而成,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属于物资公司,国家有权把土地收回。

周队长说,水务局出于对物资公司的扶持,正跟市委研究如何解决物资公司员工的分流问题。水务局希望能在今年内拍卖物资公司的资产,安置部分职工到环卫所等部门工作;对无能力参加工作的职工,按市里标准,参照企业破产标准进行补偿;根据公有资产的实际收益,支付安置职工的相关费用,不足的部分,请市政府支持和解决;公司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注销公司机构。

未来何去何从,物资公司的职工正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上一篇:一个村庄的征地戏法 下一篇:假币伤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