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过程中的失窃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6-04 12:06:19

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过程中的失窃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网络购物的发展带动了以仓储配送服务为主要业务的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由于进入门槛低、法力法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存在物品失窃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组织有预谋的偷盗行为、员工监守自盗、签收流程不规范和管理混乱等。针对这些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建立打击违法犯罪的联动机制、建立诚信系统,物流企业应加强员工管理并改进信息系统,以减少或防止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失窃问题。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失窃问题;对策

近年以来,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为代表的网络购物发展日益火爆,从而带动了物流快递业的迅速发展。为抢占快递业市场,各物流公司纷纷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快递员队伍规模迅速扩大。由于进入门槛低,各快递公司的快递员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这加大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对快递员和物件的监管难度,导致各种投诉事件不断发生,直接影响了物流快递企业和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概述

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是指生产企业将物流配送活动委托给物流服务企业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生产企业将资源集中在生产制造上,而物流配送则交由外部专业化的企业来执行。随着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以物流配送为主要业务的专业化企业。比如,顺丰快递、申通快递、德邦物流等物流快递企业,这些企业引领着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将成为未来行业整合的主要力量。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联通产品生产供应商和消费者的中间商,专注于商品储存和配送服务,为客户提供整理的物流运输解决方案。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邮政行业准入门槛的放宽给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种物流企业不断涌现,这些物流企业帮助一般企业节约了仓储、物流配送成本,提高了物流的效率。然而,我国第三方物流还处于发展阶段,行业集中度很低,呈现出散、乱、差、小、弱的局面。在网络购物迅猛发展的时代,如何高效、快速、满意地将商品送达给消费者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物流瓶颈成为了阻碍第三方物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过程中的失窃问题

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络购物的兴起使得获取便捷的快递服务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由于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不健全,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缺乏一个公正、有序、透明的市场环境,导致其所提供的服务也难如人意。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物品在配送过程中发生的失窃问题,这些问题给物流企业、快递员和客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具体表现如下。

(一)有组织有预谋的偷盗

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历史上的镖局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在运送货物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物品失窃的情况。只是在现代法制社会,犯罪分子不再是明目张胆地抢劫,而是采取偷盗的行为获取财物。犯罪分子一般将作案目标锁定在电子产品、金银首饰、品牌服饰等便于携带的物品。例如,2009年5月深圳某物流公司在运送途中被犯罪分子盗走价值100多万元的笔记本电脑,最后由物流公司买单,损失惨重。对于一般的小物流企业来说,发生在配送过程中的大额盗窃足以使公司破产和倒闭。从物流失窃案件来看,一些犯罪团伙将同伙安插在物流企业内部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帮助外部的犯罪分子轻松实施偷盗。有组织、有预谋的偷盗已经严重威胁到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相关部门应该对这些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二)快递人员的监守自盗

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多个环节由人工进行操作完成,而上门收件和上门送件等环节由单人完成,这直接导致监管的空白。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为节约成本,在物流配送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给素质低的快递人员留下了偷盗的机会。加之在物品被盗后赔偿处理不及时等原因,常常引发纠纷和诉讼。例如,2014年4月,圆通快递公司的一名员工在一个月时间里,盗走了60部手机和24件金银玉器、手表。快递人员的监守自盗,不仅侵害了顾客的财产所有权,还给物流企业的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员工的这种行为不仅要受到法律的惩罚,物流企业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三)快递员送件方式不合理

按照物流企业送货流程和规则制度要求,在商品送达的时候需要收件人本人确认签收,如果需要代为签收,必须经过收件人同意。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快递员任务繁忙,为节省工作量,一些快递员将快件交他人代为签收,这就给了投机分子可乘之机。由别人代收快递,看似省时省力,但很可能在事后发生物品遗失或损坏的情况。当真实的收件人在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货物已被别人签收,并去询问物流企业时,却被告知物品的丢失与物流企业无关,并出现大量的纠纷和投诉案件。根据多数物流企业的规定,由于代签导致的物品遗失一般由快递员个人承担,而物流企业则不负相应的责任。例如,顺丰快递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是,送件必须送到顾客手中并由其签收,如果丢失由快递员负责赔偿。因此,快递员送件方式不合理带来的物品遗失不仅为客户带来损失,快递员个人也要因此作出赔偿。

(四)配送过程中管理混乱导致物品遗失

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完成92亿件。快递丢失率占投诉问题的16%,是目前消费者反映的三大热点问题之一。丢失率如此之高,与物流企业的管理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基础设施和网络技术差是主要原因。部分物流企业规模不大,将配送运输过程层层分包,加之未建立信息化的配送体系,在物流高峰期出现管理混乱导致物品遗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在阿里巴巴“双十一”和京东“8・15”期间,各物流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爆仓情况,这不仅延缓了快递送达时间,还经常出现快递遗失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满意度。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配送过程中出现以上问题,原因是多样的:出现有组织有预谋的偷盗行为是由于缺乏保障第三方物流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及有效打击违法犯罪的联动机制;快递员的监守自盗源自于物流企业内部管理松散,让一些行为不检点的快递员钻了管理漏洞的空子,以致成为个别不法分子致富的快车道;快递被冒领是因为缺乏对收货人和代收人身份的严格验证,收货以简单的签字为凭证,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基于以上问题和原因,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来保护物流企业、快递员和消费者的利益。

三、解决第三方物流配送过程中失窃问题的对策

解决第三方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失窃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是从政府的角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联合机制,二是从物流行业入手建立行业规范诚信系统,三是从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入手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

(一)加强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打击物流配送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单靠公安部门的力量难以奏效,需要集合多方力量对其进行联合防范与打击。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由公安部门牵头,交通、邮政、工商等部门配合,建立预警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例如,西安于2015年成立了西安市公安局物流寄递犯罪侦查支队,“该支队将和邮政、交通、商务等部门合作,打击物流寄递行业的暴力、贩毒、诈骗、偷盗等犯罪行为”。同时,通过建立奖励机制调动民众积极性,为打击盗窃行为提供信息和线索。由于物流行业发展迅猛,各种新的犯罪行为和手段不断出现,以上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该行业“违法犯罪的规律和特点,熟悉掌握快递物流行业相关知识,提升打击快递物流领域违法犯罪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快递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二)提高快递员素质并建立诚信系统

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在多个环节提高快递员素质,一是在选人的过程中应建立一套以诚信为主的筛选和测试制度,加强对应聘者职业道德和从业背景的审查,在源头上保证员工的可信度;二是加强快递员从业考核培训,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高员工素质,并提高员工识别和预防违法犯罪的能力;三是加强内部管理,制定严格的规则制度和惩戒机制,对于不负责任和道德素质低下的员工及时处理。

单个企业打击物流配送过程中的盗窃行为势单力薄,必须通过行业的力量整治不法行为。因此,可在物流行业建立个人诚信系统,将有盗窃行为和职业道德问题的快递员列入黑名单,供行业内部的物流企业查询,以防止该类问题员工利用不同的公司“作案”。

(三)加强配送和签收流程管理

规范的物流企业都有标准的流程管理制度,然而一些员工的不作为将该制度束之高阁,导致物品遗失问题频发。物流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优化配送流程,健全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安排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的有效衔接,降低丢失率,确保各环节密切配合、协调作业,确保服务质量。从物流行业的角度来说,应推动物流行业建立物品寄递实名登记及当场验货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收发件人实名制登记、审查、备案等管理制度,规范运输合同、协议签订程序,让不法分子无空可钻。

(四)引入先进信息系统解决遗失和物流犯罪活动

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通过引进射频识别技术(RFID)、GIS技术、定位系统(GPS)和无线通讯技术(GSM),加强对物流配送中货物的定位和跟踪,以更好的解决遗失问题和偷盗问题。射频识别技术和3G技术对成本要求高,中小物流企业难以承担,一般适合于大型物流企业。对于一些中小物流企业来说,要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局部解决方案。同时,“在信息化建设的起始阶段就要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这些标准包括产品编码标准、信息传输标准、物流作业流程标准等。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使用通讯网络等传输工具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这些先进的信息系统不仅能够帮助物流企业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还能够提供服务质量和水平。

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推动第三方物流行业的整合与洗牌。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失窃问题不仅给消费者带来直接的经济财产损失,而且还不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行业管理逐渐规范化,散、乱、差的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这有利于物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配送过程中的失窃率,提高服务质量。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在健全物流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的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也需要从员工招聘、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强管理,尽量避免由于管理疏忽导致的物品失窃。

参考文献:

[1]俞康.去年全国人均快递7件,丢失损坏率22%[N].南方都市报,2014-03-13.

[2]杨婷.西安组建“快递警察”队伍打击物流寄递行业犯罪行为[EB/OL].新华网,2015-07-24.

[3]田晓剑.快递员监守自盗凸显行业漏洞[N].光明日报,2014-05-10.

[4]邱建伟,吕晓敏.中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应用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9(01).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上一篇:“前三”哲学 下一篇:Megahouse的公司形象对旗下POP品牌资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