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声中的老北京记忆

时间:2022-06-04 11:52:44

每天早上在北京的天坛公园,总会传来京味十足的老北京走街串巷的吆喝声:“ 臭豆腐!酱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 ” “哎,您就瞧瞧了啊,左一包右一包,包包里边有瓜条,想吃白的糖豌豆,想吃红的山楂糕,穿红挂绿是小姐,披麻戴孝是瓜条。左一包,右一包,包包里边有瓜条,十包八包往家捎。这庙不买,您想吃摸不着。”有着如此京腔京韵吆喝声的人,就是被称为“京城女吆喝大王”的张桂兰。

张桂兰今年76岁,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她从9岁上就跟着母亲走街串巷叫卖 “洋取灯儿” (火柴)。伴随着“有破烂儿我买,换洋取灯儿”的叫卖声,张桂兰在12岁时就积攒了一肚子的叫卖话儿。她说,打小到现在,最感兴趣的还是叫卖。尽管一直不识字,但张桂兰特别留意类似老天桥这种地方的各种叫卖声。听完之后,再私下里暗自揣摩、模仿。就这样,叫卖成了张桂兰养家糊口的手艺,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9岁时,张桂兰出嫁了。从那以后,叫卖在她的生活中逐渐淡去了。直到快60岁的时候,老伴儿去世了,巨大的打击让张桂兰的情绪极度消沉。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张桂兰终于找到了转换心情的突破口――叫卖。如果说年轻时张桂兰的叫卖是迫于生计,那么现而今则完全是自娱自乐了。

每天早上8点,张桂兰都要到天坛公园锻炼,而其中一个固定的项目就是吆喝。她说一年到头,四季轮回,无论严寒酷暑雨雪纷飞,她每天都要吆喝十来段,从不重样儿。

据张桂兰讲,她的吆喝风格是属于北京南城的,讲究音短、甜脆、嘹亮,让人听起来干净利落,一听就想买。她的吆喝四季分明,一年十二个月中,每个月都有可以吆喝的东西。

平常要是遇到些不顺心的事情,张桂兰也要吆喝上一阵子。她说,一吆喝就会把心底的气排出来,气排出来自然就不会生气了,不生气就不会得病了。每天持之以恒的吆喝,让张桂兰的身体格外健康。

张桂兰说:“每当我尽情吆喝的时候,就跟又回到小时候那会儿似的。”当然,不光张桂兰自己有这感觉,好多周围上了岁数的人,一听到她的叫卖,全都有时光倒转、回到童年的感觉。60多岁的张先生就是张桂兰的铁杆儿“粉丝”,他说:“听张大姐一声吆喝,我也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想起当年的老北京,豆汁儿、焦圈儿、糖葫芦……重温那儿时的美好记忆。”

张桂兰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会叫卖了,所以,这门老艺术要想传承下去,实在是挺困难。为了能留住自己的声音,也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熟悉这门艺术,张桂兰还专门找了一家录音公司,出了一盘叫卖专辑。谁知,专辑一出,还有好多人买,有要求签名的、有要求合影的,这其中还有不少外国朋友。

这件事,给了张桂兰莫大的安慰和惊喜,她决心绝不能让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随着自己年事已高,张桂兰萌发了找个徒弟传承民俗文化的念头。很快这个消息被媒体登在了报纸上,经过精挑细选,学习相声出身的孟雅男终于成为张桂兰的得意门生。

正是像张桂兰这样的老人,让中国的文化不断地传承,让我们的记忆永远温暖。

上一篇:故乡的花 第10期 下一篇:茶与健康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