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

时间:2022-06-04 09:55:56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本文从教师要充分认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三维健康观,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学法等六个方面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 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完成教学任务。《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培养他们的主体进取精神呢?当然有许多方面可以做,例如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方法的变化等都是体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面。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的。如何学,也只有教师可以控制和影响。能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培养出有主体意识的学生,使他们积极进取、主动求知,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须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充分认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积极性

要想上好体育课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思想认识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是第一步的工作,教师在学校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人所共知。为了上好课,教师首先解决指导思想上的问题。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按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思想,精心地反复地设计教案。这样,在教学的每一阶段及环节都贯穿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红线,并巧妙地安排若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项目。

二、树立正确的三维健康观

多年来体育教学一直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统一步调,轻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教材为中心的格局,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倡导启发教学,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主角,去感受,去体验。教师则引导学生主动地独立地表现自己,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和潜能,使学生在主体思想互相沟通和碰撞中,增强自信心,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认识别人,发展自己,达到唤醒主体自觉参与的目的。

三、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

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侵害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场地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不明确。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另外,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还存在只注重对教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法的研究,致使学法的目的、作用不明,严重影响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确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这些过分注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和忽视对学法研究的现象就显得十分落后了,必须冲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创建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够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方法。

五、重视学生的学法,体现学生主体意识

教与学,最终是看学生是否能学好。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呢?是主动学好,还是被动学好呢?当然是主动学好。譬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意学。怎样变被动为主动呢?我曾经采用了不少多样化的教法手段,如各种图形跑、自然地形跑、轮流领先跑等。虽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不能持久。后来,我进一步研究了学生,采用了目标教学法,即由学生自己制订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学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六、多一些自主,少一些干预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主体地位。核心问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和自学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需要和情感体验的现状。体育课学习动作的一般步骤是教师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步骤去练习,然后再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步骤使得教师充实了整个课堂,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却被剥夺了,学生的个性特别是创新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扼制。教师不条条框框地要求,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创造,通过实践,体验失败,体会成功,教师适时加引导,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课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综上所述,体现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我们上课的中心,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确立学生主体的意识;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双边主体自觉参与的作用,才能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的效应。

参考文献:

[1] 李华丰.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小学体育卷[C].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编写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G].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体育活动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 下一篇:以质取胜,“荣记湖丝”万博会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