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化疳汤治疗小儿疳积症48例

时间:2022-06-04 05:25:25

【摘要】目的 研究中药化疳汤在小儿疳积症中的应用。方法 口服中药化疳汤。结果 48例患者中治愈4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结论 中药化疳汤对小儿疳积症疗效确切。

【关键词】小儿疳积症 化疳汤 中药 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 口服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36-01

疳症是由于喂养不当或者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近一年来我于临床上自拟化疳汤治疗小儿疳积症48例,以探讨本汤剂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近一年48例我科门诊的疳积症儿童,年龄1-5岁,平均3岁,其中42例为足月出生儿童,6例为早产儿童。

1.2 诊断标准参照汪受传主编的《中医儿科学》拟定:小儿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肚腹膨胀,甚则青筋暴露,毛发稀疏,精神烦躁,夜卧不宁,或见揉眉挖鼻,动作异常,食欲不振或善食易饥,或嗜食异物,舌淡苔腻,脉沉细而滑。

2 治疗方法

自拟化疳汤为基础方:党参15g, 炒白术12g, 茯苓12g, 白扁豆12g, 神曲12g,麦芽12 g, 鸡内金9g, 甘草6g, 槟榔6g, 山楂6g;腹胀明显者加枳实6 g,木香6 g;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6 g,大便下虫者加使君子6 g,苦楝皮3 g;恶心呕吐者加竹茹3 g,法半夏6 g。其煎服方法:一日一剂,水煎服。连服2-4周,服至面色红润,餐饮合理为止。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香燥之品,停药后随访3个月,判定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依据汪受传主编的《中医儿科学》结合临床实际评定:治愈:服药疗程后食量增加,餐饮正常,面色红润,精神活泼,大便正常,随访3月后无原发症状出现;有效: 服药疗程后食量较前增加,面色转红润,精神活泼,大便正常,随访3月后原发症状减轻;无效:原发症状无明显变化。

3.2 治疗效果 治疗48例,治愈4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

4 典型病例

陈某,男,2岁。2010年8月20日初诊,就诊时可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肚腹膨胀,青筋暴露,毛发稀疏,精神烦躁,夜卧不宁,嗜食冷食,食欲不振1年,大便下虫3月,舌淡苔腻,脉沉细。曾于其他医院就诊,西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并自食健胃消食片达2月,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就诊后予以化疳汤加减,党参15g, 炒白术12g, 茯苓12g, 白扁豆12g, 神曲12g,麦芽12 g, 鸡内金9g, 甘草6g, 槟榔6g, 山楂6g;枳实6 g,木香6 g;火麻仁6 g,使君子6 g,苦楝皮3 g。上方水煎服3周,用药期间嘱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按时就餐。9月15日复诊,面色红润,精神活泼,患儿父母诉患儿食量增加,餐饮正常,大便正常。3月后随访,患儿未见原发症状。

5 讨论

小儿疳积症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营养失调以及先天禀赋不足引起,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可涉及五脏。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主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水谷精微输布,以营养全身。若脾胃失健,则气血不足,津液亏耗,肌肤、筋骨、脏腑失于濡养,食纳不化,日久则形成疳积症。治疗应以健运脾胃为主,通过调理脾胃,助其纳化,以达气血丰盈、津液充盛、肌肤得养为目的。

参考文献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

上一篇:阿米福汀对宫颈癌化疗患者的保护作用50例分析 下一篇:异弗醚对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罗库溴铵肌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