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初探

时间:2022-06-04 04:55:51

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初探

古有孔子的"韦编三绝",有妇孺皆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今,吕叔湘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不谋而合。"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倡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甚至布置了一些读书任务,然而却时常遭遇尴尬,"老师,我家没有书可看!""老师,我忘了看。""我不知道买什么书好。"------凡此种种,一学期下来推脱课外阅读的理由积累了一大筐,而能坚持天天课外阅读的学生是屈指可数的。由此可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悉心指导是势在必行。一.激发兴趣,增加阅读动力

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同时就应特别注重兴趣的培养,否则只会使课外阅读陷入举步维艰的景况。记得以前我总是对学生的读书提出各种要求,如"写上自己的感受体会""多问几个为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学学作者的写法"等等,岂知这些都如枷锁般套牢了孩子,禁锢了心灵,使课外阅读成了一种任务一种负担,这样的"书"读之还有趣吗?所以笔者认为,在习惯培养的初始,更多关注的是兴趣,而非急功近利的读书结果汇报。那么,该如何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1.树立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看的心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利用课余时间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传说。这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读书的重要。当然在班中树立榜样也很有必要,因为周围的人事更具有说服力。

2.享受成功。当需要得到满足,当努力得到承认,人必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也更会激发做事的积极性。对于行为控制意识还不稳定的小学生来说,必须时常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从而让课外阅读进行到底。比如,在活动课、班队会上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竞赛,与好书交朋友的故事会等。

二、创造机会,拓展阅读天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在农村,学生无书可读是个严峻的现实。去年,班中就有好几位学生向我借书,有位学生在日记中近乎哀求地写道:老师,您给我买本书好吗,求您了,我家很穷……。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学生想读没时间读,要读没书读。

1、充裕的时间。学生常常面对这样的无奈:在校,一节接着一节的课,还得完成各项作业;在家,等到完成家庭作业已是华灯绽放。属于学生自由按排的时间太少了!所以,我们该为学生留有读书的时间,让他们走进图书室,到浩瀚的书海中遨游,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充足的图书。没有图书,却要让学生大量阅读,这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首先要充实学校的图书室图书、班级的图书角,还可动员学生互换读物。添置的图书应力求作到品种齐全,结构合理。让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有书可读,人人参与。同时也鼓励学生自买课外书,相互交流。

三、交给方法,指明阅读方向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只有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学生读书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筛选读物。由于学生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学生或顺手拈来就读,或为猎奇而读,甚至读了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教师不但要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给学生如何筛选读物,要求学生选择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可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可选择与自己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相符的课外读物,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等。

2.选用方法。阅读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和速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速读即一要带着问题一眼一句、一行地扫读;二是看得快想得也快,脑子跟着眼睛扫读思考。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应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灵活地选用适宜的阅读方法。

3.边读边想。当学生读书已成为一种习惯时,就应该让他们明白:读书不单为了休闲娱乐,更重要的是从书中能获得一点什么,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要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专心致志,一边读一边想,考虑文章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提出疑难问题。

4.勤做笔记。单纯的阅读,对提高语文水平是很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课外读物如果是自己的,还可用笔把感触较深的地方圈圈画画,也可以在文章的天头、地尾、旁边加以批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总之,教师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起程”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结 下一篇:对成人英语教学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