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美术造型表现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6-04 04:09:01

小学高年级美术造型表现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造型”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站在课程教学的角度审视,学生绘画基础造型能力停留在较低水平,主要源于三个问题:课程的安排问题,教学的方法问题,资源的单一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因改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资源、重构课程内容,促成学生整体美术造型表现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美术教学 造型能力 教学实践

小学高年级是学生重要的审美转型期,在当前美术课堂日趋热闹的教学表象背后,高年级学生的造型表现水平不容乐观。笔者多次用基础的造型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训练,结果显示:构图不饱满,位置不恰当;透视不合理,违反“近大远小”原则;比例失调、线条不流畅等问题。细究之下笔者认为主要源于三个问题:一是,课程的安排问题,美术课程安排缺乏提高绘画基础造型能力的系统训练;二是,教学的方法问题,美术课堂重欣赏轻实践,重表演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造型能力的实际提高;三是,资源的单一问题,教师照本宣科或随意安排教学,加剧了造型能力低下的状态。根据这一现状,笔者多次尝试和探索:

一、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观察能力

1.整体观察

很多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往往只顾细节而忽略整体。课上,我不断向学生传递整体、局部、再整体的观察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许多学生理解了整体观察就是着眼全局,局部观察就是仔细深入,慢慢养成了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习惯。

2.学会比较

在整体观察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比较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如:在立方体造型的练习中,通过线条长短的测量比较,解决比例问题;通过轮廓内外的颜色深浅的比较,解决明暗问题;通过前后虚实的比较,解决空间问题。

3.学会审美

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发现美。如观察自然风光时,感受宁静、壮丽的美;在语句中寻找色彩的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意境中发现美。总之,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体会美的景色。在美的感染下,学生创作之情自然而生。

二、寻求资源支持提高模仿能力

1.同伴互助,寻求人力资源

模仿,能较快提高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在名家作品的临摹过程中能学到技巧,在教师示范的模仿过程中能学到步骤和方法。针对学生造型能力的高低,进行分组,高低搭配、同伴互助。有效提高了学生理解、掌握造型,表现知识和技能的水平。

2.媒体介入,丰富素材资源

借用媒体,通过视频演示造型表现过程,教师与学生同步练习,通过各个环节逐项体会构图要求、比例测量、透视知识、明暗技巧等表现方法。练习中学生互相比较、观摩、取长补短等互助行为,都能及时解疑纠错,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他山之石,迁移策略资源

提高学生基础造型能力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还需借“他山之石”丰富教学手段。如:“速写本”策略,一本速写本,充实内容,及时展示。在持续的速写练习过程中,造型能力也取得了一定提升。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教学方法得当,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学生的造型基础普遍能取得明显的进步。如:图1、图2,构图饱满,位置恰当,明暗调子黑白灰分明,有立体感和前后层次感,进步明显,造型效果已大为改观。

三、课程内容重构提高创作能力

1.充满生活情趣的创作

美术教材中不是所有内容都能让学生感到有趣,因此尝试以加工生活用品为题材的创作内容更易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如:《物品上的画廊》,经组内商量,以瓷盘为媒介来尝试绘制图案,允许学生不局限在花卉这一题材。结果,一幅幅图案作品呈现在瓷盘上,熠熠生辉。如:图3动物卡通图案,图4写实花卉,图5抽象化的花卉图案。创作过程中,学生收获了动手的乐趣,了解了图案的知识,实践了设计的技能。

课后,学生尝试“冰棒棍创意作业”“废报纸创意灯笼”等生活情趣浓郁的课程,既唤起学生创作的欲望又让学生的造型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

2.富有艺术气息的创作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应引导学生从“有趣”向“乐趣”转化,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更持久,造型能力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如:《诗配画》美术教材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在进入绘画创作环节,用组画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诗歌的作业对学生而言有些难度,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不高。在创作方法与要求上我进行了拓展和改善。在学生作品中,挑选一些内容感人或有趣味的组画,用相机拍成电子图片,并利用软件中的音频插入匹配的音乐。这种结合电脑进行制作的新颖创作手段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参与性非常高,于是在主动完成作业过程中,造型基础进一步巩固。

3.基于心理趋向的创作

教师应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诉求出发去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小W生有相对稳定的审美偏爱,偏爱优美的歌曲、音乐和舞蹈,喜欢看有色彩的图画,喜欢听有情节的故事。因此,造型创作要积极调动音乐、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态,丰富艺术体验。

如:尝试在甲鱼壳上画《脸谱》。教师首先展示甲鱼壳脸谱作品,初步激起学生兴趣(见图6)然后布置甲鱼壳材料的搜集,清洗。接着,在课堂上建构能促使资源共享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样安排,学生既能合作探究又能共享资源。在合作创作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作品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展示,课堂教学达到高潮(见图7、图8)。教师继续引导:脸谱还能表现在其他哪些材料上?结果,许多学生交出了画在乒乓球、蛋壳、瓷盘等物品上的脸谱作品,拓展了创作的想象空间,丰富了造型的手段,(见图9、图10)。

小学美术造型能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精选课程资源,拓宽创作手段。通过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了解造型的方法;通过临摹与写生,积累基础造型能力;通过模仿与创作的交替学习,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除了学到新知识,体验创作乐趣,更能不断提高造型能力。

上一篇:某电厂基础爆破振动衰减规律分析 下一篇:锦99块中东部纳米微球调驱技术的研究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