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民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路径

时间:2022-06-04 03:16:27

试论人民银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路径

摘要:风险导向审计是近几年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基本审计方法,研究其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阐述了人民银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流程,力求建立人民银行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增强人民银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内部审计;研究

Abstract:The risk-oriented audit is a new kind of basic audit method in recent years.To study its application in internal audit in People's Bank of Chin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basic processes of the use of risk-oriented audit to guid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l of the new methed, thus to make it more operational and pertinence.

Key Words:risk-oriented audit,internal audit,study

中图分类号: F83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7-0050-03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在账项基础审计方法、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以风险防范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它减少了原有审计模式下审计资源在低风险和高风险审计领域不当分配的弊端,有利于防范低风险审计项目的审计过量和高风险审计领域审计不足的问题。根据目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现状,探讨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对于增强审计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顺应人民银行业务发展和内部审计的需要,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为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提供信息支持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核心是从分析审计风险入手,建立科学的审计风险分析模型,通过定性定量分析,量化确定固有保证程度系数,并控制保证程度系数,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以保证审计质量。由于内审资源有限,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不可能对所有的监督领域和所有的内容进行全面监督,只能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审计风险模型,对造成审计风险的多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合理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制定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的策略,发挥审计资源的最大效用。因此,在现有人民银行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基础上,探索建立包括业务及管理流程风险的风险数据库,以掌握翔实的资料,明确监测体系所涉及的监测变量、风险指标和评估标准等内容,通过监测相关变量和指标,使用设定的警戒线和参考风险发生的概率,加强对重点业务、重要岗位的风险监测,以判定预警事件,为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提供直接的基础信息支撑。

二、重构审计业务流程,为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提供规范支持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重点是识别与控制风险。由于审计风险受到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以及检查风险的影响,内审人员必须从风险源分析入手,结合所处的业务环境进行分析与逻辑推理,进而确定相关的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法。但每个审计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势必影响到风险导向审计结构的一致性和正确性。所以在审计工作中,要加强实务操作研究,对审计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管理的内在规律,重新构造审计业务流程,实现更深层次的专业化,使风险导向审计更具有可行性。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采用系统论方法,根据组织经营模式自上而下进行分析。其基本流程如图1。

图1表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是程序不同、起点不同,更主要的是审计理念不同。风险导向审计把大量审计基础工作放在对审计对象的业务环境调查、内部控制测试及对审计对象整体的分析评价上,是一种基于战略系统观的审计新理念。基层人民银行实行风险导向审计,应遵循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程序,按照行业特点、业务流程、风险范围、风险控制等情况,将审计风险的思想贯穿于审计活动始终。

(一)更加注重人民银行战略风险的分析

随着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环境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人民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均会面临和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一般来说,人民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信息技术风险、资产风险、效率风险和声誉风险等。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就是要分析人民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控制情况,促进人民银行履职目标的实现。

(二)更加注重人民银行业务风险的识别

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应收集和分析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的风险控制情况,对业务运行中潜在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确定各政策、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和风险点,开展关键环节风险分析,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提出针对重大风险应实施的程序。目前基层央行职能部门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因素见表1。

(三)更加注重人民银行整体风险的评估

风险评估是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内容,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更重要的是对决策部门管理战略的恰当性、制度制定的合规性、业务流程的合理性和系统开发的控制性等实施风险评估。在内部审计中,不仅要评估单独部门的风险,而且要从整体上评估组织的风险损失频率、风险损失程度和控制自我(CSA)的风险程度,有效控制审计风

险。在审计实践中,基层人民银行风险等级描述一般可分为三类(见表2)。

风险评价可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估结果,才能使风险导向审计在控制和指导央行的风险策略中不发生重大偏离。

三、运用多种审计方法,为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主要通过建立审计模型将风险量化,其数学模型如下:RR=IR×CR,其中RR为剩余风险,IR为固有风险,CR为控制风险。剩余风险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型设计的核心。按照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是审计人员所不能改变的,而预期的审计风险水平是确保审计质量所必须予以保证的,实质性审查的关键在于通过量化固有风险、测试控制风险、计算剩余风险,最终达到判定剩余风险控制状况的目标,以确保审计风险固定在预期水平上。

在现行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更侧重于对制度执行的检查测试,审计人员在审计分析技术运用上,一般主要采用详细审计或依赖于审计者个人经验判断的抽样审计方法,很少对被审计对象存在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进行测试和评价,对风险的分析大致还停留在定性分析水平上,也没有形成风险状况评估的数据积累,无论是全面审计、专项审计还是履职审计,对风险的防范带有明显的滞后性,蕴含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因此,基层人民银行在开展风险审计技术与方法运用方面,其推进思路就是要满足现代内部审计为增加组织价值服务的要求,以分析为中心,综合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充分地量化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计算剩余风险。在对传统审计方法进一步完善的同时,要更多地学习引进先进的风险测试和评估技术,将风险分析方法贯穿于审计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统筹运用审计风险评估、分析性程序、控制测试、交易业务实质性测试等分析检查方法,根据审计事项的内在逻辑,尽可能地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手段,使审计风险理论与整个审计过程联系更为紧密,以增强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能力,不断降低审计风险。

四、改进审计质量控制,为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提供保障支持

在人民银行审计实践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要以质量控制为中心,以环节控制为关键,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和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执行程序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内审实施的计划、方案、方法、证据、作业、报告等方面严格控制审计质量。在计划安排上,要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和主要精力集中到风险高发部位,保证足够的审计力量应对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在方案设计上,要落实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增强内审方案的可操作性,降低检查风险。在方法运用上,统筹运用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测试等方法,强调对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对内外部环境及相关综合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证据选择上,要确保每一个审计事项都有充分的材料支持,并据此能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准确描述,能够履行符合性测试及实质性测试,从而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和评价。在作业控制上,必须由制度保障审计人员以证据为依据,客观、公正地作出专业判断,坚持审计复核制度,层层把关。在报告撰写上,不仅要定性准确,依据正确,意见恰当,建议可行,分析透彻,而且要加强与管理层和决策层的沟通,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王海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探索[J].中国内部审计,2007,(91).

[2]刘晓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08,(106).

[3]钟海燕.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优点及其运用[J].金融会计,2006,(11).

[4]阎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具体运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9).

上一篇:民营企业境外上市中的羊群效应:临沂案例 下一篇:中国A股量价之间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