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化交流与社会融合刍议

时间:2022-06-04 01:57:10

两岸文化交流与社会融合刍议

两岸关系发展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重要的是促进海峡两岸的全面交流与往来,尤其是加强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同胞情感,实现两岸心灵沟通,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式。两岸文化融合是两岸社会实现大融合的基础,而两岸社会的大融合是两岸和平发展的社会基础。因此,两岸间在加强经济领域的交流合作的同时,尤其要增进双方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社会的大融合,并处理好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中面临的问题。两岸文化协议的商签则是促进两岸社会大融合的有效方法。

一、文化交流对推进两岸关系的意义重大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标志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重大突破。过去四年,两岸关系进展顺利,关键在于双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两岸间大开放、大交流、大合作的局面業已形成。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两岸间经贸往来固然重要,但不能替代文化方面的交流与思想领域的沟通。因此,增进两岸同胞之间的文化往来和心灵沟通成为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课题。“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扩大两岸各界往来,加强两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明确未来将继续推进海峡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进程。

强化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的认同是亲情、血缘和历史的认同。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使两岸同胞联系更紧密、感情更贴近、利益更融合”,其核心内涵即是要增进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在过去四年里,大陆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惠台政策,积极促进两岸交流,其立足点就是“两岸都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当然,尽管两岸在认同问题上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岛内的政治现实说明,仍有不少台湾民众对两岸同属“一中”的事实心存疑虑,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因此,只有不断提高两岸民众的共同归属感,才能逐步消融和化解两岸间的分歧和矛盾,进而为两岸关系长久稳定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两岸分隔六十年,虽然双方的文化主体成分一样,但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两岸间文化交流仍存在壁垒和障碍。过去四年,两岸在文化交流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与经贸合作相比仍存在相当差距。台湾在传统文化的保存、多元文化的展现、创新能力、文化产業等方面有其优势。而大陆腹地广大、传统文化资源丰沛,文化政策及整合能力显然优于台湾。由此可见,双方各有优势,文化交流合作的空间和潜力巨大。两岸应秉持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思想,使深化文化交流与加强经贸合作之间相互促进,延续先易后难的基本思路,务实推动两岸关系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两岸间文化合作与交流不能急功近利、短视求成。目前,两岸已经在文史资料、书画戏曲、宗教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此外,大陆还积极赴台开展社区文化和生态文化建设的交流研讨,这些都为两岸文化交流开拓了新的合作领域。

文化是被一个民族所共享、认可的价值观的总和。正因为文化的存在,一个民族的历史才得以延续;情感才得以分享;文脉才得以演进;智能才得以传承。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传统文化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是数千年来民族认同感赖以确立的基础,更是今天两岸同胞共同拥有的最大资产。因此,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对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意义重大。

二、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两岸文化交流已取得一些成果,但要推动文化交流继续深入发展仍然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两岸文化交流存在失衡现象

首先是交流领域的失衡。目前,两岸文化交流主要集中在文学艺术、学术研讨、、青少年联谊等方面。而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等其它领域交流较少甚至还未起步。其次是文化交流的受众失衡。这主要体现在台湾方面。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大多集中在台湾中北部,尤其是大陆赴台交流合作方面。近来,已经有一些大陆交流团体迈出北台湾,跨过浊水溪,向台湾南部、东部进发。

(二)两岸文化交流的不对称现象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存在明显的不对称。大陆赴台交流的积极性远高于海峡对岸。如在文化产業合作上,大陆各省市积极行动,务实推进,如福建近年举办了包括海峡两岸文博会、图交会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大型文化产業交流活动。而台湾方面和民间社团举办的两岸大型文化交流活动较少。两岸文化交流的不对称在媒体方面也表现明显。以驻点采访为例。近年,来大陆采访的台湾记者越来越多,每年达1000多人次。截至2010年底,在大陆驻点的台湾媒体有13家,来大陆采访的台湾记者累计超过2万人次。而大陆记者赴台采访只有2千人次。台湾当局先后开放了大陆5家中央媒体和5家地方媒体派记者到台湾驻点采访。另外,在教育领域的不对称也很突出。大陆在2006年宣布承认台湾高校学历,2010年开始免试招收台生就读,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发了台湾学生到大陆就读的积极性。2011年,大陆在校台生约7千人。而台湾方面2010年才宣布只承认大陆41所高校学历,有条件开放陆生,对陆生采取“三不六限”。2011年,陆生赴台就学仅有近千名。

(三)两岸文化交流发展不够深入

目前,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主要涉及文艺演员、学者专家、青年学生。大陆赴台文化交流合作少有深入到乡、村的基层民众中间。这有碍于两岸交流向纵深发展。在一些具体的文化交流合作项目上存在浅层次、不求实效的倾向。如:大陆相关单位每年举办的夏令营及冬令营,目的是让台湾青年学子亲自目睹大陆的巨大变化,促进两岸青年同胞之间的情感。此类活动的内容大多是组织两岸学生到各地参观游览,举办方请各景点导游简单讲解,而少有请文化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为台湾青年学生阐释历史遗迹中中华文化的元素。因此,某些交流活动项目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其结果是,台湾学生只对行程中参观某些景点感兴趣,不愿参加文化讲座之类的活动。台生带队老师承认,只是浮光掠影般的走马观花,并不能起到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引台湾学生、增强文化认同的目的。

(四)两岸文化交流发展尚不稳定

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目前仍以民间交流居多。虽然也出现了官方点对点的推动案例,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但由于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限制较多,操作程序复杂,沟通不够及时顺畅,一些文化交流项目未能很好地整合各方资源和各阶层力量,在参与人员、经费筹措等方面都无法得到稳定保障,导致一些文化交流活动要么随意缩小规模,要么中断。

三、通过增进文化交流促进两岸社会融合

文化的表达是具体而多元的。它是可以通过政府管理以及政策引导而变化和发展的。无论是科学教育、人才培养、艺术创作、影视传播还是文化出版等等,都是一个民族文化内容的外在表现。面对通过增进文化交流促进两岸社会融合的实际需要,加强两岸的民间交流,推动两岸尽快商签文化协议,加强两岸文化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两岸社会的大融合,成为当前两岸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通过创意产業交流促进两岸文化融合

两岸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大力推动双方在文化创意产業方面的合作,共创双赢局面,具有现实意义和较为成熟的市场条件。台湾在文化创意产業上有优势,如果两岸将雄厚的经济实力相结合,共同发展文化产業,既可以形成共同价值观,也可以加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在当前国际金融萧条的大背景下,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合作来提升华人文艺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对于彼此推动经济转型,抗拒金融危机,强化产業实力都是极为有利的。2004年以来,大陆文化产業平均年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增长幅度在15~20%上下。在当前全球消费领域增幅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大陆地区文化产業表现为一枝独秀,其蓬勃发展的市场空间,为两岸文化产業的大繁荣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为两岸文化界携手合作找到了难得的契机。

(二)通过开发旅游资源促进两岸社会融合

旅游观光市场的开放也是增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台湾在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方面尽管仍设许多限制,但已属在两岸关系进展中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据台湾有关方面介绍,自开放大陆游客赴台观光以来,台湾相关产業收益达2000多亿元新台币。截至2010年底,台湾有500多家旅馆新建或更新设备,预计2013年前,台湾地区将再新建超过130家旅馆。

在两岸各界积极推动下,为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满足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便利化和多样化的需求,2012年4月1日,成都、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广州、济南、西安、福州、深圳等10城市纳入第二批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这十个试点城市具备较好的赴台团队游市场基础,具有较大的人口规模。

在扩大两岸间旅游接待规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旅游文化的作用,通过扩充和完善旅游服务信息,利用互联网络创建网页提供全面的--旅游文化资源介绍来丰富两岸旅游名胜的中华文化内涵,促进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关注,从精神层面提高两岸旅游文化的社会作用,增进两岸间的社会融合。

(三)通过增强双方人员交流促进两岸融合

从人员对象上讲,两岸文化交流应是广泛的、全面的。现在,两岸学者都在强调民间交流,特别是年轻人之间的互动。能否增强中华文化对他们的凝聚力,是能否顺利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关键。

过去大陆在推进两岸交流过程中,较多是侧重岛内有关党派团体、民意代表、大型企業组织等,用以化解两岸分歧、增进双方互信。虽然多年来已经有很多台湾人才进入大陆创業或就業,但台湾方面一直严格限制大陆人才进入台湾市场,即便现在台湾对大陆人才赴台有所松绑,但仍存在大量限制。由此可见,两岸在促进基层民众交往,尤其是在加强青年人之间的交流上存在着不足。

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双方民间往来的频繁,基层民众和青少年群体将成为两岸交流的重点。高度重视对台基层民众和青少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强化青少年群体之间的交往,是实现两岸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为此,大陆方面要继续面向包括中小企業和农渔業者在内的台湾基层民众,多办好事实事,进一步推进两岸人员往来,为台湾基层民众来大陆交流提供更为便捷的通道。

(四)通过两岸城市交流促进两岸社会融合

根据大陆“十二五”规划,城市化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而台湾的城镇化率早已高于大陆。双方城市文化的交流对增进了解、消除误会,推动民生、互利双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交流。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与岛内定期举行的城市文化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需进一步增进交流空间。两岸轮流举办的城市文化交流可多层次、多领域、多角度进行。

(五)通过其他领域交流促进两岸社会融合

第一,加强新闻界交流。虽然每年有大量台湾同胞到大陆旅游、探亲、经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台湾同胞仍没有机会来大陆。他们对大陆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可见,新闻传媒对介绍和宣传大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两岸新闻交流可以更好地增进双方民众之间的沟通,这有助于消除隔阂,推动两岸社会融合。两岸可进一步发展双方新闻交流,加派驻点记者,加大对社会和基层民众的报道力度,用生动丰富的报道内容吸引两岸读者和观众,积极拓展双方新闻界的联谊活动等等。

第二,促进文化艺术团体间的联合创作。通过排演优秀剧目,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举办文化节活动,用以增强两岸文化产業合作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扩大双方民众间的交流形式,让更多的百姓参与其中,推进两岸社会融合的进程,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营造有利氛围。

(作者单位:天津市台湾研究会)

上一篇: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一篇:理解定义 用好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