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汇率变动影响因素

时间:2022-06-04 12:41:36

币汇率变动影响因素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促进就业目标的实现等进行讲述,包括了汇率变动对就业的短期影响、汇率变动对就业的长期影响、汇率变动对就业产出比率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是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等,具体资料请见:

一、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理论分析

(一)宏观经济分析:汇率变动对就业的短期影响

汇率通过贸易渠道影响产出和就业。从产品市场来看,货币贬值导致净出口以及总需求增加,产生更高的产出和就业水平;货币升值导致净出口以及总需求的减少,产出和就业水平下降。从资产市场来看,产出增加导致实际货币需求增加,均衡利率上升,在利率平价关系的作用下,货币升值;产出减少导致实际货币需求减少,均衡利率下降,货币贬值。

通过消费和投资影响产㈩和就业。汇率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汇率变化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影响消费。替代效应:汇率变化会导致进口品和非贸易品最佳替换率的变化,消费者将调整两者的消费比例。增加相对便宜商品的消费。收入效应:汇率变化会使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即使名义收入不变,进口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会使其实际收入下降或增加。货币升值对消费的总效应是增加消费,其中对进口品消费必定增加,而对非贸易品消费一般会减少;相反,货币贬值的总效应是减少消费。汇率变化对消费的作用强度或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进口品的需求弹性以及进门品在总消费中的比重。

汇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投资主要由要素价格和产出价格及其变化决定。当货币贬值时,出口增加,出口部门的产出增加将促进投资增加;另外,货币贬值也使得外币表示的国外资本的购买力增强,外资流入将增加;由于资本存量成本中包含了资本增值,可能的货币升值会大大降低资本存量成本,如果存在币值低估,货币升值预期会对投资有促进作用。

(二)经济发展分析:汇率变动对就业的长期影响

1、出口导向战略下汇率影响就业的机理

(1)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实际上奉行的是外向型工业化,通过利用国外市场实现规模经济和增加就业。(2)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通过低估的实际汇率改变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促进贸易部门的发展。(3)汇率变动对贸易和非贸易部门就业的影响。实际汇率变动导致的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可能改善或恶化资源配置,如果汇率变动使得资源流向更有效率的部门,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和利用率,将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反,如果汇率变动导致资源不合理的配置,将资源由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低的部门,加剧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将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2、以低估汇率维持出口导向战略的不可持续性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内劳动成本将逐渐上升,从而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其次,长期鼓励出口带来的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持续累积,导致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使得本币面临升值压力;第三,贸易收支持续顺差恶化了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各类贸易保护措施使发展中国家贸易利益受到损害;第四,低估汇率造成资源更多地流向贸易部门,加剧经济结构的失调。

(三)劳动密集度分析:汇率变动对就业产出比率的影响

首先,实际汇率是影响进口中间投入品与劳动相对价格的重要因素。实际汇率升值,进口中间品的国内价格降低,而劳动力成本相对提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增加中间品进口,减少劳动投入。其次,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品很大一部分依靠进口,实际汇率是影响劳动和资本相对价格的重要因素。实际汇率升值,进口资本品的国内价格下降,劳动力成本相对提高,企业会相应减少劳动投入。第三,实际汇率很大程度决定了用外币表示的单位劳动成本。汇率升值使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从而影响㈩口产品(或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最终影响到就业。

二、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政策对我国就业的重要影响

1、2005年前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取向

1994年开始,我国建立起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同时,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对外贸企业的强制性结售汇等制度,实行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等,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5.76:1一次性贬值到并轨前调剂市场上8.67:1的水乎。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人民币汇率逐渐升值到1美元兑8.3元人民币的水平。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在事实上形成了以盯住美元为主的汇率政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长期保持在8.3:1左右的水平而未做调整,汇率制度日渐僵化。

2004年以后,随着我国外贸顺差迅速扩大和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人民币面临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同时人民币汇率低估的负面作用也不断显现,宏观经济内外失衡情况日趋严重。2005年7月,我国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再次进行改革,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升值2%,人民币汇率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此后,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大幅增加,对美元汇率整体呈现升值状态。到2007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至7.3:1,比汇改前升值了11.7%。

2、1994年汇率改革对促进就业增加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说明汇率改革过程中人民币汇率贬值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促进作用,我们应用所建立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进行了模拟测算。我们首先计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维持在汇改前5.76:1的水平下,经济增长和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的模拟值;然后计算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的现实汇率情况下的相关经济变量的模拟值,并对两组数值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1994-2004年,在现实汇率情况下,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05%,比在汇率维持不变情况下8.57%的年均增长率高出0.48个百分点。与汇率维持汇改前水平不变相比,现实汇率下的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平均每年高出149.78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平均每年高出36.72万人。也就是说,汇率水平调整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第一产业向外转移的就业人数平均每年高出186.5万人。

3、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的不利影响也逐渐显现

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其结果一是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二是造成经济结构失衡;三是造成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四是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低估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会逐渐减弱。一是人民币汇率低估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制约了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就业;二是随着资本积累和人均收入提高,国内要素禀赋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制造业的贸易结构出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升级趋势,单位出口的就业弹性降低;三是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加大了保持国内宏观经济稳定的难度,不利于企业形成稳定的预期,从而影响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的积极性。

(二)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

1、名义汇率低估对就业总量的影响越来越大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近几年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内外失衡加剧。在这种形势下,名义汇率低估对就业的积极作用明显下降。如果名义汇率继续低估,则会引起国内物价水平较大幅度增加,实际汇率将变化很小甚至不变;如果名义汇率升值,则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幅度将减少,同样会导致实际汇率变化很小甚至不变。由于实际汇率是影响就业总量的基本因素,因此实际上已经难以再通过低估汇率达到促进出口和扩大就业的目的。

实际上,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与就业的关系也证实了上述结论。根据我们的模型测算,2005-2007年。人民币升值导致经济年均增长率大约降低0.03个百分点;对第二产业就业产生轻微的负面作用,年均就业大约减少1.6万人,第三产业就业基本不变。这种情况表明,人民币升值虽然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程度十分有限,并且对就业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包含出口部门的第二产业。由此可见,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升值,并未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是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管理创新的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现阶段人民币升值对实现三个转变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是从三大需求关系看,人民币升值一方面将使出口减少,另一方面将使国内居民实际收入提高,并继而推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有利于三大需求和内外需关系协调发展。二是从要素贡献看,人民币升值将提高国内出口企业生产成本,可以促使企业改变原来以增加要素投入量、以价格竞争为特征的国际竞争模式,转向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技术含量、提高要素使用效率等的新型国际竞争模式,弥补汇率升值后所带来的竞争力下降。三是从三次产业关系看,人民币升值将减少国内资源在外向型制造业部门的配置,同时国内实际收入增加有利于消费向增加服务业需求的结构方向升级,从而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

此外,人民币升值和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因汇率扭曲造成的资源错配,提高市场效率和国内经济福利,是未来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人民币升值对就业的传导机制

人民币升值对就业的传导机制非常复杂,这种传导是通过若干中间变量产生影响的。汇率升值一方面通过影响内外价格水平等变量直接影响就业,另一方面也通过产业结构等变量间接影响就业。下面分析不同时期汇率升值对就业影响的传导机制和影响程度。

第一阶段。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后,国内价格水平尚来不及进行调整,将很快导致实际汇率同幅度升值。在原有进出口订单按原有价格履行之后,实际汇率升值将导致国内贸易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国外进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上升,从而导致我国净出口减少,出现“倒J型曲线”,并进而引起国内就业减少。

第二阶段。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经过一定时期后,将会传导到货币供应和物价水平上。一方面,净出口减少将导致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顺差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外资企业获得的、以外币表示的收入和利润将减少,也会减少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愿望,从而引起资本账户顺差的下降,最终导致国际收支顺差下降,并引起来自外汇占款渠道的基础货币发行减少,因此导致物价水平的向下调整。由于此时名义汇率已经升值,但物价水平有所回落,因此和第一阶段相比,实际汇率将有所贬值,但仍会高于初始水平。这将引起国内产品的实际价格竞争力较第一阶段有所恢复,并导致就业相对第一阶段增加,但低于初始水平。这个阶段汇率升值对就业的冲击有所减弱。

第三阶段。人民币升值对就业中长期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完成的。当人民币升值后,在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一定或本国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程度有限的情况下,以人民币表示的、国内生产的贸易品出口价格将下降,并引起国内贸易品的国内销售价格下降,国内非贸易品价格将相对上升。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将导致资源更多地配置到国内非贸易部门,也就是将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国内非贸易部门中,服务业比重远大于制造业比重,这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将导致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由于服务业就业的收入弹性一般高于制造业,对就业往往会起到扩张性的作用。

在第三阶段,人民币升值还会通过改善收入分配促进就业。在人民币升值之后资源向国内非贸易部门转移的过程中,资本和劳动要素也随之向国内非贸易部门转移,但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资本/劳动系数有很大的不同。在我国,贸易部门资本较多、劳动较少(资本/劳动系数较高),而非贸易部门正好相反。因此转移过程将导致全社会的资本/劳动系数上升,资本/劳动系数上升也意味着单位工资水平提高。单位工资水平增加提高了劳动者在国民分配中的比重,改善国内分配结构,将有助于提高社会边际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对国内产品和劳务需求,并促进国内需求结构向侧重于服务业的方向转移,对就业增加有促进作用。

因此在第三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改善都将导致就业重新上升,并超过原来在汇率低估状态下的就业规模。但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民币汇率名义升值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可以看到。

上面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和继续低估对就业和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其结论是:(1)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会导致就业发生“U”型变化,开始将导致就业总量减少,在经过较长的时间后,会导致就业总量增加;(2)在宏观经济前提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名义汇率升值和继续保持低估,并不能对中长期就业规模、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率造成显著的影响,也即是汇率政策对中长期就业总量是无效的;(3)不同的汇率政策安排对就业的传导机制是不一样的,对宏观经济其他目标作用也不相同,最明显的区别是,名义汇率升值有利于物价水平稳定,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

(四)人民币升值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从1994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保持顺差,国际收支也持续维持“双顺差”格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体系变动所引起的,也是与我国的发展阶段和以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分不开的。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仍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保持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因此,无论国内外经济环境如何变化,人民币汇率走势仍将以升值为主。由于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仍未完全市场化,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到汇率政策取向的影响,政府仍能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把握好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和节奏,因此,在下列分析中可以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作为政策变量加以考虑。

为了对不同汇率变动方案所产生的宏观经济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比较,我们设定三个情景:

情景一:假定2005年我们不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继续保持人民币兑美元8.27:1的水平。

情景二:假定2005年汇率改革时。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从8.27:1升值到5.7:1,然后保持5.7:1的水平不变。

情景三:假定采取有节奏、有控制的渐进升值策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到2020年升值至5.7:1的水平,年均升值幅度保持在2%左右。

根据上述对人民币汇率的不同情景设定,我们应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进行模拟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根据测算,如果2005年不调整汇率水平,继续维持人民币兑美元8.27:1的水平,2005-2020年我国经济预计将保持年均6.90%的增长率;如果2005年采取一次升值到5.7:1的汇率水平后保持不变,则我国经济将保持6.75%的年均增长率;如果采取渐进升值方式,到2020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到5.7:1,则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6.82%。

具体来看,与汇率不升值的“情景一”相比,在汇率渐进升值“情景三”下,经济增长始终低于“情景一”,这说明汇率升值对经济增长确实存在负面影响。而在“情景二”下,汇率一次性升值到位则会对经济产生较为明显的减速作用,经济增长率相对于汇率不变的“情景一”下明显较低,这是因为汇率一次性较大幅度升值将对出口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经济增长;但从较长时期看,由于汇率一次性升值对经济产生的冲击作用逐步衰减,而内外需求结构转换又增大了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最终“情景二”下的经济增长率将与“情景一”下的经济增长率趋同。

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看,无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与否,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到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将降至6.5%左右,但升值与否、一次性升值和渐进升值对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的影响存在明显不同。如果2005年以后仍维持人民币兑美元8.27:1的汇率水平不变,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能将从2005年的48.9%降至2020年的46.7%,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将从39.2%增加到46.8%;如果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升值到5.7:1,到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将降至46.0%,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将提高到47.5%;如果采取渐进升值方式,到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将降至46.3%,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将提高到47.2%。由此可见,汇率升值有利于以内需为主的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但不同升值方式对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变化影响程度略有不同。

总的来看,汇率变动并不会改变第一、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的长期趋势,但汇率升值会有利于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有利于优化三次产业结构:

(2)对就业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

首先,我们运用模型对不同汇率假设情景下新增就业情况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无论在哪种汇率假没情景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都是趋于减少,并且数额相差不大。同汇率保持不变的“情景一”相比,在采取一次性升值的“情景二”下,汇率升值初期第二产业新增就业人数明显较低,但升值对新增就业的不利影响是逐步衰减,2013年以后,两种情景下的每年新增就业人数基本趋同:在渐进升值的“情景三”下,虽然第二产业每年新增就业人数始终低于汇率不变的“情景一”,但却避免了一次性升值对就业所带来的较大冲击。从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动情况看,无论是一次性升值还是渐进升值,对每年新增就业的影响都不大,并且第三产业每年新增就业人数明显高于第二产业:这种情况表明,汇率升值对就业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包含出口部门的第二产业,并且一次性较大幅度升值可能在短期对就业带来较大冲击。

其次,我们运用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汇率情景设定下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无论采取哪种汇率假设情景,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动趋势都基本相同,总的变化趋势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呈缓慢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随着时间推移加快上升。

(3)对贸易顺差的影响

首先,在其他条件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汇率的调整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外贸顺差持续扩大的趋势。但从一个更长时期来看,2018年以后,外贸顺差持续扩大的趋势将得到扭转。

其次,无论汇率采取哪种方式升值,都会起到减少顺差的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汇率升值对减少顺差的效应将逐步显著。尤其是一次性升值,将明显减少外贸顺差。如果条件不变,到2020年,一次性升值将比不升值减少36.1%的顺差,而逐步升值将比不升值减少10.4%的顺差。

(4)对价格指数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升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价格的上涨。从模拟结果可以看㈩两个重要结论:一是服务业平减指数在四种价格指数中上升最快的,这说明在未来服务价格的升幅最大,这将引导包括就业在内的国内资源由工业部门向服务业部门转移,从而引起新增就业结构向服务业转移。并促进我国就业总量的增加;二是人民币升值有助于稳定物价水平,以消费价格指数为例,汇率一次性升值和缓慢升值将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幅度分别降低0.2和0.18个百分点。

三、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促进就业目标的实现

(一)现阶段人民币汇率政策必须具有多重功效

1、调节国际收支,降低外部经济失衡的不利影响

尽管我国已经确立了立足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方针,但现实情况是经济增长仍过分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已经严重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内部均衡目标的实现。首先,贸易收支持续顺差使我国成为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焦点,恶化了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并可能成为全球失衡调整的“买单”者;其次,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此外,持续贸易顺差意味着对实际资源的让度,而官方债权国的地位使我国成为低收益的债权国。在当前外部失衡矛盾突㈩的情况下,调节国际收支理应成为汇率政策的重要目标。

2、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内外需求结构调整

当前,国内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的弊端彰显,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以低估的人民币汇率促进出口和外资增加的代价越来越大。汇率低估使得劳动相对资本、技术的价格更便宜,企业更愿意增加劳动而减少资本和技术投入,这是使我国陷入“低增值陷阱”的重要原因。以低技术劳动力参与国际分工使我国国民收入和福利水平降低,导致国内消费需求不足。汇率升值有利于企业增加资本和技术研发投入。从而改变我国企业单纯以低技术劳动力参与国际分工的状况,不仅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有利于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加,降低对外需的依赖。促进内外需结构合理调整。

3、调节资源在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配置,优化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二、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很多,但其中的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有偏的外资、外贸和汇率政策鼓励了贸易部门的发展。其中汇率低估使大量优质要素资源流向贸易部门,非贸易部门发展受到制约,有偏的政策成为我国制造业比重偏高和服务业比重偏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加快以服务业为代表的非贸易部门的发展,需要运用汇率政策,调整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引导资源更多地流向非贸易部门。

4、改善就业结构,促进就业总量增加

我国人口众多,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将长期面临就业压力。经济发展战略和各项经济政策都必须以促进就业为重要目标,汇率政策也不例外。长期以来,我国低估汇率的政策对就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随着外部失衡以及内部的结构性失衡的加剧,继续低估汇率对就业总量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制约。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较高,汇率升值短期内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却可以纠正因汇率低估而造成的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扭曲和资源错配,从长期看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也有利于就业总量的增加和结构的改善。为此,要转变以低估汇率促进制造业就业增加的政策思路,要通过促进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

(二)选择适当的汇率调整方案,缓解汇率对就业的短期冲击

现阶段,我国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升值趋势。人民币升值虽然在短期会影响外贸部门的就业,但根据我们的实证分析结果,人民币升值长期则会通过促进结构调整,增加非贸易部门的就业。为了缓解汇率升值对就业的短期冲击,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要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把握好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和节奏。

1、人民币汇率水平调整应继续采取渐进升值方式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上采取渐进升值方式。渐进升值方式的好处在于:一是渐进升值可以为供给结构调整留出时间,使整个调整时期(从汇率低估到汇率相对均衡的时期)就业所受的平均冲击较小,可以使汇率升值对就业的冲击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均匀释放,减轻就业压力。二是渐进升值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对升值幅度和节奏进行有效调控,防止短期升值过快或幅度过大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有利于逐步增大汇率弹性。三是我们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情景实证分析也表明,渐进匀速升值对就业的不利影响明显小于激进的一次性升值。因此,在人民币汇率长期升值过程中,主管部门仍应根据“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继续采取渐进升值方式,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坚持“先调后放”原则,协调好人民币升值与汇率制度改革

“光调后放”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格形成机制从政府定价向市场定价转变过程中所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众多商品价格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在人民币渐进升值过程中,我国仍将面临着如何协调好调整汇率水平与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之间关系的问题,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应继续遵循“先调后放”的原则。首先使人民币汇率通过渐进升值逐步回归到相对合理均衡的水平,从而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减少人民币汇率波动过大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同时,在人民币汇率逐步向其合理均衡水平接近的过程中,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相关制度改革,逐步扩大市场供求对汇率水平的决定作用,减少央行对外汇市场的经常性干预,降低制度层面管制因素对外汇市场供求的制约,努力协调好人民币汇率升值与汇率制度改革的关系。

3、近期人民币汇率政策应侧重考虑促进就业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急剧演变为波及全球的严重金融危机。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全球经济明显减速。受外需下降和出口增速下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部分地区和行业出口企业面临较大网难,停产减员情况增多,其中又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所受影响最大,导致短期就业压力明显上升。

在此情况下,汇率政策应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放慢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甚至允许人民币汇率回调贬值,以稳定出口和促进就业目标实现。同时,我们要汲取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机制一度陷入僵化的经验和教训,避免人民币汇率重新回到单一盯住美元的老路,特别是在出口出现稳定回升甚至加快增长后,应继续增大人民币汇率弹性,按照既定方针和战略继续推进汇率制度改革,使人民币汇率回归到合理均衡水平。

(三)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和总量增加

从中长期看,汇率升值将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和总量增加。从需求角度看,我国内需扩大的潜力远远大于外需,内需可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主要动力;从部门和产业角度看,随着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中资本、技术对劳动的替代效应会越来越明显,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地调整汇率政策,调整内外需结构,促进服务业发展,反而有利于就业目标的实现,但是,汇率升值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相关政策对扩大内需和发展服务业以促进就业增加的作用,因此在汇率升值的同时,仍需采取其他相关政策。

1、积极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促进就业增加

未来拉动新增就业的主要动力将由依靠外需转向更多地依靠内需,扩大内需就成为实现这种转移的重要条件。除了汇率政策调整外,扩大内需更需要实施其他一系列政策。一是立足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当前尤其要通过政府开支、实行结构性减税、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基础设施、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促进就业增加。二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改善居民内部分配结构,重点提高边际消费能力较强的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规模。三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减少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大居民消费意愿。四是加强资本市场制度性建设,努力保持金融市场稳定,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强扩大内需的可持续性。

2、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结构调整

从发展趋势看,非贸易部门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体,其中服务业的就业弹性大,是吸纳就业的重点领域。汇率升值有利于促进作为非贸易部门的服务业的发展,而且汇率升值在促进内需扩大的同时,也会导致国内需求结构向服务型产品升级,也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

但是单纯依靠汇率升值促进服务业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政策的配合。为此,政府应该采取灵活汇率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落实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降低服务业的准入门槛,取消服务业的种种进入限制,简化服务业行业准入的审批手续,促进服务业深化分工,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服务业发展。

3、采取有利于就业转换的政策,减少结构性失业

人民币升值将促使外向型制造业的就业岗位更多地向内需主导的非贸易部门转移。在就业岗位转移过程中,教育程度较低、技能不高的劳动者所受到的影响程度较大。这部分人员人数众多、就业选择空间小,如果大量失业将影响社会稳定。在服务业的一些行业中,对这类人员有较大的需求,两类行业间就业转换难度相对较低,可以大量吸纳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出的劳动力。为此,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跨行业就业转换,缩短就业转换时间,降低就业转换成本,减少就业在不同部门间转移的障碍。优先鼓励吸纳低技能劳动者较多的服务业部门发展;政府部门提供有利于跨部门就业的公共培训,在推进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方面,更多提供服务业就业技能;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帮助求职者尽快地实现就业。

上一篇:伞式条款投资协定应用管理 下一篇:无形资产信息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