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时间:2022-06-03 11:48:04

浅议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摘要】新课程核心理念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加强后进生转化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是新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要掌握学困生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培养学生自信心,品尝成功的喜悦。教师用一颗爱心关爱他们,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教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我们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素质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认为知识太抽象、太难学,枯燥乏味,因而缺乏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发展成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将其称为“学困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是说,学校教育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加强班级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新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第一,教师要掌握学困生的心理,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真挚诚心、献出爱心、工作耐心,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就能达到教学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及时深入到学生当中进行交流,要耐心帮助他们,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切忌训斥、恐吓、体罚。还可安排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收、发作业本,也可安排他们跟好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诚和亲切。师生之间只有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困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挖苦讽刺和轻易下结论,而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在学习上,教师,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上,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学困生才有可能沿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第二,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往往对学习失去信心,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严重,总以为自己低人一等,他们常常遭受到好学生的歧视、家长的打骂,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作为教师,就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比如说我们在上课时,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去提问学困生,让他们回答,使他们产生成功的信心,以及一种满足感,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加以鼓励,学生从我的话中得到了启发,学习成绩果然有了进步。

第三,用一颗爱心关爱宽容学困生,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学困生由于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在学校里受到歧视,大多存有畏惧的心理,不信任或反感施教者,在行动上表现为疏远、满不在乎或反抗。为使他们解除思想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教师要用深情换真情、厚爱暖心灵,真心实意地关心和爱护学困生,尊重、信任学困生。当教师得到学困生的信任后,他会把你当做知心朋友和最可亲近和信赖的人,并且能将教师的要求变为自己的具体行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困生虽然在学习上的表现不怎么样,但是在其他方面有时甚至超过了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除了好玩外,还好奇、好胜、好强、好问……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但这些往往被教师所忽略。要想转变学困生,光靠平时的说教绝对不行。如果把“上进”变成他们的自我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可就大不一样。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关爱他们,宽容他们,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这是转变学困生的最佳途径。亲其师,信其道。对此,我首先努力成为他们心目中值得信赖的老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他们既佩服我又喜欢我。同时我还在生活方面关心照顾他们,与他们建立起朋友关系,了解他们的喜好,进而激活他们的上进心。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就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方法。教师要把更多的爱心献给他们,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留给他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们,把赞许的语言讲给他们。使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爱他们,使他们产生不断进步的勇气,这样就能使学困生都能沿着正确的轨道转变,早日变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上一篇: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置与教学... 下一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