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盲生一双明亮的“眼睛”

时间:2022-06-03 10:08:56

给盲生一双明亮的“眼睛”

摘要 盲生由于视觉的缺陷,导致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要比视觉正常的人差,并且方向感不强,这些给他们的行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但是人的各种感觉器官都有一种替代作用,虽然盲生可能看不到身边的物体,但他们却可以通过触摸感觉物体的存在。定向行走这门课程可以通过训练盲生的视觉以外的感觉器官,如听觉、嗅觉、触觉、皮肤觉等等器官的功能,来帮助盲生掌握各种定向方法,有一定的方向感,让盲生能够独立的、安全的、有效的行走,从而帮助盲生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 定向行走;定向;行走;人生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已的理想,有的想当一名画家、有的想当一名飞行员,有的想当一名游泳教练等等。这些理想对于健全人而言,通过自身的努力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是这些职业对于盲生而言是永远也无法实现的。由于视觉的残疾给盲生的行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明眼人看来非常简单的找座位、上厕所、去食堂等等,对于盲生而言都非常的困难。盲生之所以感到困难是因为无法用视觉器官感知周围物体的存在,没有方向感,不敢迈步前行。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定向行走这门课程是如何帮助盲生利用视觉以外的感官来感知世界,实现人生价值的。

一、定向行走与盲生的关系

定向与行走(Orientation and Mobility)是盲生生活和学习中面临的一个特殊问题。对明眼人来讲,由于有视觉的参与,定向和行走的技能可以通过视觉经验的学习轻易地获得。但是对盲生来说,如何有效、安全、有目的地定向行走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盲生的方向感很差,并且行走的姿势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帮助盲生有效的行走,国家教委1993年把定向行走规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在盲校开设。将其作为补偿视力残疾儿童视觉缺陷的重要内容,而予以特别的重视,并就定向行走教学方面摸索出了一系列的方法。

二、从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来训练盲生的方向感

1、通过听觉定向

有研究表明,个体可以通过听觉学习定向:通过对到达两耳声音强度的差别以及声音到达两耳时间上的差别进行声源的定向和定位,大脑可以将声音与具体事物建立暂时神经联系,个体即可通过听觉进行定向。利用听觉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及自己所处的位置是盲人在行走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声响是与其特定的环境有联系的,如: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就可判断前面是所学校;听到商贩的叫卖声,则意味着也许农贸市场就在附近。

2、通过嗅觉定向

嗅觉对盲人辨别方位及行走也能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如餐馆的饭菜香味、医院的消毒水味、油漆店的油漆味、垃圾堆腐臭味等都可帮助盲人识别特定的环境。

3、通过触觉定向

通过触觉,个体可以获得物体的温度、硬度、大小、质地、形状、重量、弹性、光滑度、轮廓等物理属性的信息,判断物体是什么,再根据自己己有的知识经验和实践经验,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从而进行定向。

4、通过皮肤觉感知风和阳光定向

太阳和风可以帮助盲人辨别方向。如果盲人知道每天的时间和太阳的位置,就能以太阳光照在身上或脸部的热为依据帮助自己定向。早晨,如觉得太阳光直射在脸上,就知道正对东面;下午,如觉得太阳光照在身体左侧,就知道是正对北面。同样,如果盲人知道风向,也可利用风吹到身体或脸部的不同位置来辨别方向。利用风辨认方向,最好是在空旷的地方,因为风遇到较高障碍物时,容易改变其方向,致使判断失误。

三、盲生学习定向行走的意义

1、心理方面:促进个体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促进其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使个体获得更多的信息;形成个体的自尊与自信心。

2、身体方面:促进个体身体各方面机能的发育,发展。强化身体的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社交方面:为盲生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促进盲生的社会学习,丰富盲生的社会阅历,提高盲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4、日常主活技能方面:促进并改进盲生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5、经济方面:良好的定向行走技能能增强盲人的谋生能力。如果一个人能行动自如,便能获得较多的工作机会和较好的工作待遇。

四、个案分析

王某,女、17岁,先天盲,现在就读我校四年级。该生方向感很差,胆子很小,并且盲态很严重,走起路来蹑手蹑脚特别慢。当听到有人从她的身边经过时她都会停下来,生怕有人会撞到她,等别人走远了她才敢走。王某在我校已经生活四年了,自已还很难找到厕所,为了减少去厕所的麻烦,她一天也很少喝水,导致经常上火生病。针对王某的现状,我给她制定了定向行走训练方案,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现在已经能够独自去食堂,并且能够找到学校的大门口了。

1、首先对盲生进行心理疏导

盲生由于看不见或看不清他们周围的物体,所以他们在独立行走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物体所撞到,导致很多盲生不敢快走,或出现碎步、八字步以及在行走的过程中出现手臂前伸等盲态。王某在行走的过程中出现了非常典型的碎步及手臂前伸的盲态,盲态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心理的恐惧引起的,解决心理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我让她认识到独立行走的重要性,要想生活独立就必须学会独立行走,否则无法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在独立行走训练的过程中我充分的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她树立自信心,认识到我能行。只有她自已大胆迈步,才能走好。

2、其次纠正盲生盲态

王某最严重的盲态就是在行走的过程中手臂前伸,低头和走小碎步。我告诉她正确的行走姿势:挻胸、抬头,手臂配合脚自然摆动。并且我让她学会了利用上部保护法保护她的头部,经一段时间的训练,她的走路姿势比以前有所好转。

3、帮助盲生建立确定心理地图

心理地图是盲人关于地形、路线、方位、建筑物、公共设施等信息的记忆表象。它也是盲人顺利行走达到目的地的必要条件之一,并且它对盲人的定向与行走有特殊的意义。在训练王某去厕所的时候我帮助她建立了心理地图:出了教室之后先左拐,沿着扶手找到墙,再垂直定位之后大约走15步找到另一面墙,然后沿着扶手继续直行,当找到第三个门才是女厕所。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王某现在已经能够独立找到厕所了。

5、掌握定向和行走的技巧

定向行走这门课程涉及了很多定向的方法,如阳光定向法、内时钟定向法、外时钟定向法、六点盲文定向法、线索定向法、建筑物定向法等等。针对王某的状况,我主要教会了她内时钟定向法,让她利用这种定向方法掌握如何辨认前后左右的方位。定向行走这门课程中所涉及的行走技巧包括随行技巧(别人带领着行走)和独行技巧。随行技巧王某掌握的很好,独行技巧我主要训练她上、下部保护法、沿物行走、沿墙行走、垂直定位和上、下楼梯。在盲杖技巧这部分教学中王某掌握了两点式技巧。并且她现在能独立持杖去食堂吃饭。

盲生要想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独立行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所以掌握定向行走才是盲生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第一步,定向行走给了盲生一双明亮的“眼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盲校实验教材《定向行走》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培训教材》.华夏出版社

[3]《盲校定向行走课程的教学》.钱志亮

(作者单位: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青年教师 下一篇:浅谈农村学校劳动时间场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