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03 08:52:44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对策研究

摘要: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管理制度也要不断的完善和升级,然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管理任务的核心,换而言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生产力扩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更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手段,相较目前情况而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一、前言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优化与会计系统对反映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正确性与可靠息相关,同时也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相关。然而目前我国有一些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中尚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也波及到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所以,如果事业单位拥有一套完整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并且能使其长期化、规范化,这对加强管理效率和效果、预防舞弊现象的发生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

首先有一些事业单位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经常存在会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等问题,从而使得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同时也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然而优化会计内部控制,就能够严格规范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从而保障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是,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组织员工对财务支出情况,财务凭证等方面进行合法审计,且严格规范会计凭证记录,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真实性,结合单位自身状况不断优化会计核算工作,全面保障国家资金的正确用途,最大程度地减少事业单位财务支出过程中出现违法乱纪现象。最后,改善会计内部控制,财务账簿要完全统一,严格控制和审核事业单位明细账和总账,强化财政部门统一调度和管理国家资金。

三、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一)事业单位本身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浅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在其发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制度普遍在我国的事业单位的有关会计部门控制管理中被忽视。企业内部的有效制度虽然基本能够达到企事业财务、会计等内部控制的运行标准,但是没有完全深入思考和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去管束与控制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整体运作过程。甚至有一些事业单位是在本身的操作和管理出现问题之后,才想到要慎重思考会计内部控制等的有关问题,这些事业单位不单单是对会计内部控制没有了解透彻,甚至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都还要有待提高。

(二)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很低

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某些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高,造成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很低。大多是会计人员缺少专业的知识与训练,对会计内控制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部分人觉得会计监督工作十分容易得罪领导,导致工作的执行力明显不高。往往这一部分会计人员缺少一定的职业道德。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缺乏职业道德,给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展开带来了很高的难度。

(三)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环节较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相对较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这一环节,则需要进一步地加强。有部分单位严重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会计人员不清楚自身岗位的职责内容。还有一部分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很多的财务事项的运行和控制措施单单只是按照惯例,且缺乏相对应明文制度的保证,管理方面有很大的随意性。

(四)事业单位会计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监督在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即要依靠着会计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与监管,同时又是对事业单位内部政务与财务优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当下我国的相关事业单位中会计监督机制仍存在这很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事业单位仍需要进一步地探讨。在大多数的事业单位中,常常出现会计,财务监督、行政等职位都是同一个人领导的状况。所以,这种局面就会造成事业单位容易在整个内部管理中出现系统漏洞,更严重的就会出现营私舞弊等违法乱纪情况。这对于那些需要转型和自身完善发展的事业单位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一种全面阻碍自身发展的管理形式。会计内部控制在一些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中,只是一种形式,我们的内部监督也只是做表面工作。内部监督机制在事业单位的整个管理体系中,没有完全地的执行、应用与建立,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且管理者不够重视等方面。

四、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一)要重视会计内部控制

会计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中,是一个全体员工都必须参与的系统工作,事业单位各部门的领导者一定得充分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必须加强引导单位员工对会计内部控制认识,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各项经济项目的完满完成,才能把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发挥出来,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二)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员工,其素质一定要能够满足事业单位的日常业务的正常展开和管理的要求。全面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业务素质,这其中还包含了会计内部控制的有关内容。在实施控制与管理的同时,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仅是需要“人”来实施,同样更需要健全的制度来与之相配合。再经过互相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才可以有效的使这两者在在事业单位中开展内部管理与会计控制的同时,还能互相提高与促进。只有经过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其在面对由职务带来的一定风险时能够勇敢承担,才能有效地把握在事业单位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特征。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可以展开会计从业人员技能与素质的培训,在此基础上,让其能够深入了解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的控制,主要是针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任用、培养和删选等采用其他一些特殊的管理方法,从而使得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成绩和整体素质都可以完全适应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进行。

(三)建立先进化、科学化的管理理念以及目标

管理思想是事业单位发展的灵魂,集中体现了事业单位对全体职工的管理观、价值观以及责任观。管理目标,预示着我国事业单位的今后发展,是展开经营以及管理活动所需努力的一个方向。往往管理人员对会计控制的态度取决了整个事业单位的行为以及态度,决定了其管理思想及目标。若员工能够意识到控制对单位管理的重要性,才能营造一个高效的合理的使用会计控制的环境。

(四)加强各大监督体系的构建

加强各大监督体系的构建,可以让事业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处在政府控制、社会控制以及内部控制这三位一体的系统化监督体系之下,能进一步确保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行。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控制中,要加强各大监督体系的构建,加强监督体系的建设,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以及税务部门、单位自身等的相关会计人员必须合理分工合作,以提高会计控制的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的质量。

(五)不断完善单位体制

往往在事业单位中发生的舞弊案件,多是因控制不完善、授权多而且监督少造成的。所以,事业单位应建立起一整套人员明确具有操作性强的制度规定。进一步明确相关管理者的职责,构建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以及约束制度。要确保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决策权利以及基本权威,此外,还应该监督各项经济行为的有效以及廉洁。事实上,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就好比木桶,而内部控制就如同其的长条木板,这个组合中,往往短板的存在就决定了其的“容量”,而木板之间的密合程度也就决定了它的“持久性”。所以,在杜绝短板以及确保密合度的基础上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五、结论

综上所诉,在当今社会不断前进的环境下,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一定要做出相对应的修改从而保证其能真正发挥出一定的效益,从根本上弥补现有体制中的各种缺点。并且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特殊的性质,应该建立出一整套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只有这样,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才能在科学可靠的会计内部控制下全面维护好国家资产的利益,顺利地完成各种社会事业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陈亚群.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J].广东建材.2009;12

[2]刘燕琼.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实现[J].财经界.2009;10

[3]张秉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浅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2

[4]陈慧娟.浅议如何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0

[5]刘一范,王辰光.论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1;05

上一篇:建立和完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探究 下一篇:医院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