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时间:2022-06-03 07:58:46

温泉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温泉旅游作为一种休闲、康体的旅游形式,集旅游与温泉于一体,满足了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旅游并重的需要,日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然而,温泉旅游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开发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对温泉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温泉旅游 开发 品牌

一、前言

泉水的温度高度当地年平均气温时称为温泉。温泉旅游在国外已经成为发展成熟的旅游产品,国外将温泉旅游称作SPA。其主要涵义是以感受温泉沐浴文化为目的,将原先单一疗养的物化享受,提升到符合现代消费的文化和精神层面,成为一种以健康为主题、达到养生和休闲效果的时尚体验旅游。温泉旅游在我国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丰富了我国度假旅游产品的种类,美化了环境,增进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温泉旅游开发现状

(一)温泉分布现状

我国温泉旅游资源丰富,数量大、种类多,据勘测,我国可供开发的温泉高达2700多处,是世界上温泉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温泉资源分布并不平均,受地质条件的影响,我国宁夏、黑龙江和上海没有可供开发的温泉资源,而云南、、广东、四川、福建等省份则拥有大量的温泉资源,加起来大约占到全国温泉资源的70%多。然而由于温泉开发意识或者力度不够,一些温泉资源丰富的地区并没有形成一些知名的温泉旅游景点。相反,一些温泉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相继建成一些具有品牌效应的温泉景点,例如北京的小汤山温泉和九华山庄等。

(二)温泉整体质量较高

温泉质量的评价通常以温泉的水量、水温和矿物质的含量来衡量,我国的温泉资源大多出水量较大,大部分温泉的出水量可以达到每天上千吨,基本能够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庐山温泉,每天出水量高达5000吨;我国温泉蕴含着丰富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对人体皮肤有着较好的保健作用,我国大多数温泉都属于医疗温泉的范畴。代表性的如惠州温泉,其蕴含着30多种矿物质,在慢性皮肤病的保健方面具有显著疗效;我国温泉的平均水温也高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温泉。有的国家将温度超过25度的泉水界定为温泉,我国将这一指标界定在40度。以山东为例,山东省共出露温泉18处,其中60%以上属于中高温温泉。

(三)温泉开发形式多元化

经过多年的温泉开发,我国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温泉开发模式,有代表性有以下几种:一是观光娱乐式的,这种模式就是利用良好温泉资源,注入大量的休闲和娱乐元素,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旅游和消费。在城市的周边,这种温泉形式非常常见,成为黄金周期间大批游客的旅游和聚集地。二是康体保健模式,我国其实早在汉代就已经尝试了温泉保健,一直延续到今天。这种温泉开发模式充分利用温泉中矿物质丰富的特点,开发诸多的康体保健产品,吸引游客来进行美体、养生、保健等康疗活动。其客户群体大多以有高消费能力的中老年游客为主,一年四季游客不断,基本不受黄金周集中旅游的制约。三是科普教育形式,这种模式是利用丰富的温泉资源,对观光者进行地理知识和温泉知识的科普教育,帮助其开拓眼界、亲近自然,其客源主要以青少年群体课科考人员为主。四是综合模式,这种模式集合了上述几种模式的优点,集商务、度假、保健、体育等于一体,吸引中高端客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我国温泉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温泉资源开发的盲目性

温泉是稀缺资源,受地质环境的影响巨大,具有地域性和分带性的特点。因此,并不是每一个地区都有温泉资源开发的条件。在温泉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温泉资源开发,应该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形成联动开发机制,最大限度的保护温泉资源。然而有的地区温泉旅游处于无序状态,温泉资源被过度开发,形成区域内的过度竞争格局,导致温泉旅游产品质量大大降低。另外,温泉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原有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一些地区温泉开发过程中大量的污水被随意排放,污染了温泉的水质量,造成了环境污染。这种短视行为并不鲜见。

(二)温泉开发模式雷同

温泉旅游产品具有地域性,不仅意味着温泉旅游和当地的地质环境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和当地文化、历史、风俗等息息相关,这也是温泉旅游区分于其他产品,形成自己特色的主要因素。然而,我国大部分温泉旅游产品大同小异,多限于疗养、洗浴、休闲、娱乐等方面,缺乏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造成温泉旅游产品的辨识度不强、品牌认可度不高,产品缺乏特色和竞争力。有的地区在温泉项目开发过程中沿袭房地产开发的思维,注重建筑外观和功能的设计,讲时髦、注重豪华,忽视了文化特色,甚至采用“一个宾馆一个池”、“众人一池”的做法,将温泉旅游建成了洗浴城。这种缺乏“以人为本”的开发理,不能满足现代人对温泉旅游产品的需求。

(三)温泉营销手段单一

随着温泉开发项目的日益增多,温泉旅游产品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温泉旅游产品采用多种营销方式和手段,来提高温泉旅游的知名度,建立品牌效应。但从实际上看,效果并不明显。一些温泉旅游产品在营销时缺乏主题的建立,主题是温泉产品特色的体现,是温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温泉产品在营销时没有对市场认真调查,没有认真分析消费者的旅游需求,没有锁定对象来进行市场的推广,大多数温泉旅游依然是依靠媒体的报道或者给旅行社提成的方式来进行推广,营销手段和方法单一,滞后于现代旅游产品发展的需要。例如广州从化温泉曾经是我国温泉旅游的行业翘楚,由于营销不力、主题不突出,近年来已逐渐沉沦。

(四)温泉旅游管理有待加强

我国温泉旅游企业具有相对成熟的管理模式的不多,经营理念创新不够,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特别是涉及绩效考评、激励措施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问题上科学性、实效性不强。同时在流程化管理、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方面运用不成熟。对于服务的规范化、人性化,温泉的卫生、安全等问题的管理有待加强。除上述问题外,温泉旅游开发中还表现出创新意识不够、人才资源匮乏等问题。

四、结语

总之,由于我国的温泉旅游起步晚,温泉旅游开发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今后,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经验,针对我国国情,开发适合国人的温泉旅游产品。就时间而言,应重点发展1~3天和4天以上的温泉旅游产品。就空间而言,由于我国尚处温泉旅游的起步阶段,要考虑我国居民的低消费、短假期的特点,应将温泉旅游地重点建立在城郊或环城线上。对于吸引大尺度的温泉旅游产品应重点突破。集中有限的资金、资源,建设少量规模大、综合性强、消费档次高的产品。

参考文献

[1]王艳平.温泉地社会保障功能之国际比较[J].旅游学刊,2005,20(1).

[2]王华,彭华,吴立瀚.国内外温泉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模式的探讨[J].世界地理研究,2004,13(3).

[3]耀峰,宋保平,赵振斌.旅游资源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

[4]阎友兵.旅游开发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作者简介:张镇洪,男,汉族,广东省广州市人,经济师,大学,中大研究生结业,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上一篇:安卓、PC无疆界 下一篇:干眼症病因及治疗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