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色彩 提升凹印质量

时间:2022-06-03 07:41:29

还原真实色彩 提升凹印质量

随着印刷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印刷品的色彩还原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凹印生产通常要求凹印电子文件经过电分调色、电雕、打样三个环节后可以呈现出尽可能接近原稿的色彩效果。下面,笔者具体阐述一下色彩管理、电雕特性和打样特性对色彩还原的影响。

色彩管理

色彩管理对印刷品的色彩还原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既是电分调色环节的基础,也是电雕和打样环节的重要技术依据。

色彩管理的工作任务是将所有色彩的输入、输出信息联系起来,以保持色彩在扫描、电分调色、电雕、打样、凹印整个过程中的一致性。在色彩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凹印电子文件经电分调色后电雕在镀铜辊上,然后通过打样检验电雕曲线的合理性,从而建立标准凹印样张,接下来用分光密度计读入IT8色标,创建凹印油墨的ICC特性文件,最后通过打印数码样实现印刷品的色彩还原。

电脑显示器的显色性是影响色彩管理的一大因素。操作人员对原稿色彩的识别能力远远达不到真实的色彩还原效果,这就需要更多地依赖于电脑显示器的显色性,借助电脑显示器的显色性,操作人员可以对原稿的色彩层次进行直观地调整,使得电分调色工作变得更加容易。不同的电脑显示器,其显色性也有所不同,因此要对差异较大的电脑显示器的显色性进行校正,以改善显色质量。

校正电脑显示器的显色性主要采取的是将数码样特性曲线载入电脑的方法,具体步骤为:首先,将数码样特性曲线复制到电脑C盘,然后按照“WINDOWSSYSTEM32SPOOLDRIVERSCOLO R”的步骤进行操作,或将数码样特性曲线复制到Photoshop软件,然后按照“编辑颜色设置CMYK存储COLOR”的步骤进行操作,完成上述操作后,再按照“编辑颜色设置CMYK载入数码样曲线”的步骤进行操作,这样就可以完成对电脑显示器显色性的校正工作了。如果电脑显示器的显色性仍未达到理想效果,可以继续重复以上步骤。

电雕特性

电雕特性主要由雕刻线数、网线角度、雕刻针角度和电雕曲线四个因素组成,这些因素同时也是实现色彩还原的重要依据。在实际生产中,电雕网值的准确性、雕刻针的新旧、铜层的平均硬度都会影响到色彩还原质量,因此要想得到出色的色彩还原效果,就必须要提高电雕特性的稳定性。

在雕刻线数、网线角度、雕刻针角度均固定的条件下,电雕特性主要由雕刻曲线来表现,理想的雕刻曲线应呈线性,其可将电分调色的色彩层次信息按比例转换成不同大小和不同深浅的网穴,然后雕刻到镀铜辊上。但是,凹印工艺易出现亮调细小网点丢失、暗调网点层次并级等问题,雕刻曲线难以呈线性,因此也就很难将网穴按比例地雕刻到镀铜辊上,这就需要通过改变雕刻曲线的特性来进行补偿,即对雕刻曲线进行非线性化调整,从而实现原稿色彩还原的线性化。

合理的雕刻曲线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雕刻曲线能够拥有较为宽泛的网点再现范围,一般要求C、M、Y为3%~85%,K为3%~80%;二是能够在与C、M、Y三原色同网值的各级灰梯尺上呈现出不同亮度的暖灰色,且不存在局部偏色;三是雕刻曲线的特性尽可能接网印刷原稿的色彩再现特性,这样更容易使最终印刷品的色彩还原效果与数码样保持一致,从而简化电分调色过程。如果雕刻曲线的网点再现范围过窄或灰平衡失调,就必然需要在电分调色环节对雕刻曲线进行补偿,但这样做不仅会破坏正常的色彩组合,也会影响视觉对色彩层次的正确判断。

除此之外,电雕环节还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在同一套铜辊上雕刻凹印电子文件,以免电雕及打样不稳定而造成数码样与制版色谱存在色彩差异。

(2)电雕网值要求尽量准确,误差不大于5μm。

(3)雕刻针的新旧会对网穴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实际生产经验,相对旧一些的雕刻针雕刻出的网穴对实际生产有利。

打样特性

油墨类型、油墨搅拌质量、油墨稀释比例、油墨黏度、刮墨刀安装尺寸、刮墨刀角度、印刷压力和环境温湿度都会影响打样特性,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色彩的还原效果,因此将这些因素控制得越得当,印刷品色彩还原性就越好。打样环节应注意的要点如下。

(1)提高打样油墨的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油墨类型和黏度;遵循宁深勿浅的原则,将油墨稀释比例控制为2∶1或3∶1,使用前须充分搅拌。

(2)注意区分里印或表印油墨印刷特性的不同,如二者在色相、网点转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3)套印误差应控制在0.02mm以内,过大的套印误差会影响数码样模拟数据的准确性。

(4)数码样对标准凹印样张的色彩还原应做到宁浅勿深,尽量保持过渡网平滑,利用技术跟踪手段准确反馈色彩还原状态,对色彩还原不到位的区域应在电分调色过程中进行补偿。

(5)不宜目测数码样的网点还原曲线,这样容易因局部偏色而影响到灰平衡或其他色彩的还原效果。

当前电雕制版各工序的控制还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如电雕网值不准、雕刻针使用过久、铜层硬度不均、铬面抛光过度以及铬层过厚等,这些都会降低油墨的转移性能,由此造成的一系列色彩还原问题就会集中在打样环节,因此需要适当调整打样油墨的稀释比例和黏度来改善色彩的还原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打样特性影响因素的调整都不能无节制、无规律地随意改变,这样不但不能反馈色彩还原的真实信息,还会降低凹版的制作水平,从而影响最终的凹印质量。

综上所述,印刷品的色彩还原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每一个细节的调整,这样才能做到以最真实的色彩,展现最完美的凹印质量。

上一篇:黄金周观九场赛事,中网女单决赛 下一篇:曼罗兰平张印刷技术支持专题(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