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陇川县景罕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6-03 07:25:00

对陇川县景罕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地处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景罕镇农业农村的经济现状、存在问题,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客观的提出了全面建设景罕镇农业农村经济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农业农村 经济 发展 思考 景罕镇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014-02

景罕镇位于陇川县坝区腹地中心地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低热盘坝地区,地理位置为东经97°52′~97°53′,北纬24°15′~24°16′,最高海拔为2038米,最低海拔948.5米,地形以平坝为主,山坝结合。属南亚热带季风高原气候,年平均气温18.9℃,年日照时数2334小时,年降雨量1592.7mm,全年无霜期340~350天,主导风向以南风和西南风为主,年均风速1.5米/秒。辖区雨量充沛,适合种植甘蔗、水稻、麻竹、西南桦、马铃薯等多种农作物。辖区内有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有滇西南最大的日榨量为1.1万吨甘蔗的景罕糖厂,年产2万吨高活性干酵母项目已经落户景罕镇开工建设。景罕镇中心集镇建设规划面积为92.47公顷,通过不断建设,现已初具规模。

景罕镇国土面积有250.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0306亩,其中,水田面积47764亩,旱地52542亩,人均耕地4.17亩。森林面积有15646公顷,植被覆盖率为45.9%,景罕镇下设8个村委会100个自然村129个村小组5780户,其中农业人口24032人,占全镇人口数的100℅,非农人口2678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0.5%。有汉族10913人,占总人口的45.41%。少数民族人口22524人,其中:景颇族8232人、占总人口的34.25%;傣族4636人,占总人口的19.29%;傈僳族95人,占总人口的0.4%,阿昌族31人,占总人口的0.13%,德昂族91人,占总人口的0.38%,其他民族31人,占总人口的0.13%。

一、景罕镇目前的经济基础条件

景罕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烟草、生物特色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预计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1亿元。其中农业收入21460万元,林业收入600万元,牧业收入5400万元,工业收入200万元,建筑业收入50万元,运输业收入900万元,商饮业收入400万元,服务业收入400万元,其他收入1200万元, 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5150元。

1.甘蔗已经成为支柱主业

2012年甘蔗收获面积66956亩,农业总产量325379吨,单产4.86吨,甘蔗工业入榨289708吨,甘蔗总收入为1.24亿元,运蔗收入7104051元。

2.粮食生产平稳安全有效保障

2012年完成冬季农业开发总面积17027.6亩,总产量6281.5吨,实现产值 2326.7万元,其中:种植冬玉米3840亩,小麦104亩,冬马铃薯1422亩,豆类585亩,油菜3500亩,西甜瓜完成面积1385亩,冬早蔬菜面积1280亩。全镇大春粮豆作物播种面积43617.5亩,总产量15589.63吨,总产值3501.09万元。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21972亩,玉米18887.5亩,瓜果蔬菜911亩,青饲料503亩,薯类684亩,豆类550亩,花生110亩。

3.新兴产业调整效果明显

2012年完成烟草种植4566.6亩,产量达573.78吨,实现总产值1089.48万元。2012年种植油茶2326.5亩,种植核桃1293亩,咖啡38.3亩,不断使产业向着优质、高效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参与市场竞争和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基础。

4.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2012年全镇生猪存栏18000头,肥猪出栏22782头,产肉2164.29吨。出售仔猪13178头。大牲畜存栏4858头,菜牛出栏2828头,产肉311.08吨。现有挤奶水牛33头,牛奶产量126.3吨。山羊存栏2751只,出栏2441只,产肉48.82吨。禽存栏54674只,禽出栏147717只,产肉215.353吨,产禽蛋102.2吨。

5.惠农政策刺激群众种粮积极性

2012年,发放各种惠农补贴资金456.42万元。其中农资综合补贴46168亩,补贴金额396.8万元,良种补贴面积40603亩,补贴金额49.5万元,增补2011年良种补贴面积,7081亩,补贴资金10.12万元。发放农机购机补贴资金58万元,受益农户76户,补贴农机具76台。

6.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我镇将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立足于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抓好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投产落户。一是积极协助县人民政府完成安琪酵母厂的征地和建设,投入资金135万元,完成了糖化工业园区35kv输电线路建设。投资18万元完成了姐冒路31盏路灯建设安装,投资5.1亿元,年产干酵母2万吨的酵母厂落户景罕,将进一步提高蔗糖产业的附加值,推动甘蔗产业的发展。

7.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认真组织实施了汤掌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建设规模为214.2051公顷,可新增耕地面积120.1534公顷。建设规模为769.98公顷的广宋、景罕、曼软村委会土地整治项目也即将动工建设。

8.农村人畜饮水条件不断改善

2012年投入资金26万元,对石苗洞、共瓦三社、汤掌、允宋4个村小组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受益人口510户,1216人。

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

2012年全镇参合农民24444人,参合率达93.82%。门诊受益人数为63443人次,减免补偿99.7万元;慢性病受益(包含美沙酮)284人次,减免补偿21万元;住院受益113人次,减免补偿47.9万元;重大疾病受益49人,减免补偿44.9万元;正常分娩1人,补偿金额550.00元。办理城乡医疗救助200人次,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28人。

二、影响景罕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产业间争田争地现象较为突出,产业发展空间不大,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群众增收困难重重。二是城镇建设投资较大,镇财政自给能力不足,缺乏建设资金。三是民族众多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禁毒防艾形势依然严峻。四是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缓慢,低产林改造收效甚微。五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滞后,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仍然薄弱,农业基础设施亟待加强。

三、对今后景罕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要以瑞丽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县委全力打造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前沿港、云南糖业第一强县、“生态陇川、绿色家园”三大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五大工程”为抓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甘蔗支柱产业不放,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和多种经济作物,积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发展壮大畜牧产业和生物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1.工作中要把握的原则

一是坚持好中求快,既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更要重视发展风险和隐患,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把发展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增强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扬长补短。继续增强优势产业、优势村寨的发展活力与带动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长项优势,挖掘短项潜力,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积极引导、鼓励建筑业、服务业等个体私营经济等的发展,努力培育新的发展优势。三是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2.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把重点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强力推进,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提升项目建设水平,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围绕瑞丽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和县委、政府发展思路,一是积极抓好各种项目的储备工作,本着实施一批、建设一批、申报一批的思想,做好在建项目的检查落实。二是加大对山区、半山区群众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认真抓好各类已批项目的实施和建设,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建设。四是积极争取中心集镇建设项目,改善城镇基础设,发挥城镇龙头带动作用。五本着积极协助抓好公路的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3.加快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步法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组织实施好曼弄汉社、上邓中2个自然村的新农村典型示范村的建设,确保工程质量,真正起到示范作用。积极争取上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和项目,不断增加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数量,带动全镇新农村建设。二是实施完成好2个地土整治项目,努力扩大耕地面积,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三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综合效益。重点抓好甘蔗、水稻、烟草、畜牧、生物特色产业的发展,在保证甘蔗现有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烟草种植面积,努力把烟草产业培育成我镇又一支柱产业。积极争取畜牧养殖扶持项目扩大养殖经营规模。发展科技示范户,扩大“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广范围。加大生物特色产业开发,组织农户种植核桃、油茶、咖啡等经济作物,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生物特色产业种植任务。三是进一步完善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农村土地在有偿自愿的前提下向规模企业和种养大户集中,促进农业规模化、市场化,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四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确保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助等政策及时执行到位。搭建企业招工、培训平台,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力争新增农村劳动力科技就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应用科技发展生产的能力。

4.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的工作理念,把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结合点,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是继续抓好农转城工作,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从事第三产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农村经济总收入中的比重。二是以安琪酵母厂投产为契机,积极主动协调就业岗位,扩大城乡就业覆盖面。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大力推广城乡养老制度,力争城乡养老保险人数有所上升。继续抓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城乡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三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目前要完成好大帕浪67户、324人的易地搬迁和2012年570户的农村危房改造。

5.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各族群众的团结,巩固好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种民族相互离不开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和进步。二正确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重视和加强工作,认真排查各种矛盾隐患,正确处理和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四是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公众安全感。继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健全镇、村、组三级稳控网络。五是进一步增加投入,深入持久抓好禁毒戒吸和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打击零星贩毒违法犯罪行为,从源头遏制的蔓延。六是继续抓好610工作,确保全镇无一组织,无一人员,实现无乡镇的目标。七是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着力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解决好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群众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及时排查和化解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环境平安和谐;八是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抓好“三安”工作,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及火灾造成的损失,确保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九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提高民兵整体素质,发挥民兵在抢险救灾、社会治安、禁毒防艾、护林防火及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6.加强民主法制教育

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树正气、纯世风、尚文明的良好风气,广泛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无毒村寨,安全文明村寨,安全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镇各族群众的政治思想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改善村容村貌,组织群众坚决同违法犯罪行为及一切形式的非法、活动作斗争,维护农村稳定,增进民族团结,推动和谐农村建设。

总之,在发展景罕镇农业农村经济的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冲突,这就需要我们实事求是的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在开展“四群教育”工作中教育我们的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共同推进景罕镇农业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上一篇:论证券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下一篇:内乡县土壤养分现状变化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