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2-06-03 06:47:09

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摘要:通过对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详细探讨,并阐明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大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管理做好铺垫。

关键词: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223-02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大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角色比较尴尬,他们处于被动和从属的一方,学生就是被管理的对象,导致学校忽视了教育的人文性,很少去考虑学生的感受,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学生不能真正参与教学管理。随着人本管理意识的日益增强,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大部分高校建立了新的管理制度,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尝试让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不过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新的问题不断出现,需要我们及时解决。

一、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相关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与管理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下面就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

(一)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知情是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对教学管理过程有知情权,想办法加强大学生对教学管理的认知,清楚教学管理的相关内容、教育目标、教学计划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等,调动学生的管理的积极性,良好的参与认知对教学知情意义重大。

从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教学管理。

1.大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运行情况不清楚,如在调查中,只有3.33%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了解”。

2.大学生不了解与和自身利益挂钩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等指导文件。通过调查显示,有60%的学生不了解这些文件。

3.大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学生的权利不清楚,对相关的法规中所规定的学生权利也比较模糊。通过调查只有4.44%的同学非常了解。

4.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参与教学管理。虽然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参与欲望,但是由于自身知识和能力有限,他们不知道通过哪些渠道去参与管理,比如在访谈教师时,教师普遍认为,由于大学生经验不足,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地参与教学管理。大学生参与认知较低,这和参与管理中教学之情的要求是不相符的,限制了大学生的参与意愿,打击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这些对大学生参与教育管理没有益处。

(二)部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动机不纯

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本质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并不是被动服从或者在物质利益的趋势下进行的,应引导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此,大学生在参与教学管理过程中,应树立服务学校意识、服务同学意识、维护自身权利,建立良好的参与动机,不能只是为了一己私利或者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参与教学管理。

在这一点上,对我院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从个人利益出发而参与教学管理的。另外,在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过程中也提到了当前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动机不纯,很多学生都是为了获得证书或者奖励,为自己的就业能力的提升才参与活动的。他们的思想违背了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宗旨,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生高效地参与教学管理。

(三)参与教学管理的内容过窄、层次过低

新课程强调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参与,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应坚持全面性,在参与内容方面更是如此。大学生参与管理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其中包括教学知情、课堂评价、课堂反馈、教学决策等,大学生只有全方位地参与教学管理,才能促进教学管理向更深层次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校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太少了,并且学生参与的内容范围较小,即使学生参与部分内容,参与的层次也比较浅,很少能够参与对有关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等高层次的教学事务管理。

(四)参与教学管理的途径和形式单调

根据利益相关理论,大学生与高等教育利益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就是教育的消费者,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的长足发展,因此他们有权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校的各种事物管理,他们也有权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作为学校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通过多种渠道实现管理的全面性。然而,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只要在学生会、班级、或者问卷调查才会体现学生的参与性,但参与渠道和方式单一,并且只停留在决策的初始阶段,并不能体现学生参与教育管理的最终决定作用。

(五)参与教学管理的体制及有效机制不健全

1.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还不健全。大学生参与管理应体现独立性特点,这是高效参与管理的关键所在。组织机构的不健全主要是指其缺乏独立性。通过调查,本院校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不能完全独立,其往往隶属于某一行政部门,使得大学生参与管理成走过场。此外,因为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的不健全,使得学生在参与管理时从众心理非常突出,做什么事都是一窝蜂,没有统一的目标,意见不合,缺乏凝聚力,有些问题虽然讨论很长时间,但是最终也不能形成统一意见,找到学生和校方都满意的答案。

2.权限划分过程中出现“行政化”现象。很多高校在权利分配过程中出现失衡现象,一方面学校对学生权利干预过多,另一方面学校以行政为价值观,出现行政权利越位现象。这有悖于民主管理理论,剥夺了学生参与管理的实质性权利,使参与管理没有实效,同时这种官本位思想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参与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参与管理的功利化倾向。

二、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高校行政化倾向严重,对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产生影响

高校行政化是指以教学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为主导,不管是校长任命,还是学校各个机构的设置,以及学校的收费标准等,这些权利都由行政化管理部门所掌控。一般来说,学校教务处应该建立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根据专业不同,制定不同的课程体系以及培养目标,规划专业建设发展,进行教学改革,从而使学校的各项管理限定在行政管理框架中。

教育管理行政化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如果让大学生参与管理则表现为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这两种方式是相矛盾的。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参与管理的内容不多,他们没有权利和机会去参与教学事务,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权利。

(二)大学生的民主意识淡薄,影响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

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我国大学生非常尊敬教师,学生、教师、学校领导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更多的是由于学生的民主意识有待加强,在很多时候不能主动维护自身权利。比如学校召开座谈会时,很多学生认为这个会议和自己没关系,都是领导的事情,把自己看作是局外人,参与过程中表现的消极被动,敷衍了事。这足以说明大学生在参与管理方面比较冷漠,同时,缺乏自我管理意识,更谈不上民主意识了。此外,大学生在校时间只有3年,由于不能真正参与学校管理的重大活动和决策,因此缺乏对学校的充分了解,很多情况也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学生在参与管理时会根据自己眼前利益来衡量。

大学生如此,高校管理也是如此。在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下,教育管理缺乏民主管理意识,他们认为学生就是被管理者,官本位思想非常严重。在管理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根据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大学生处于教学管理的底层,阻碍了大学生管理行为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往往缺少法律法规的保障

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才能保证教学管理的顺利开展。西方很多国家都是立足在法律上,明确提出了大学生参与管理的要求。

在我国各高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所制定的法规制度操作性不强,使得大学生参与管理流于形式。在新时期,高校管理要进行改革,保障学生的参与权利。改变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现象,使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柳劲松,陈曼.《教育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究――基于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140-141.

[2]金一超.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思考――从大学规章制定的视角[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9-24.

上一篇:浅析土地规模化经营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下一篇:试论应用ERP提升物资管理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