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构建数学理想课堂

时间:2022-06-03 04:49:26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构建数学理想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艺术,世界上没有一节绝对完美的课,再高明的教师,一堂课下来,也会留下一些争议,留下些许遗憾。正因如此,我们更有必要把构建“理想课堂”当成毕生的职业追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好。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兴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以一个激发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活跃起来。那如何更好地构建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老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记得三年前教一年级时,班上有个叫王芳的学生。一次,在探索“13-8”的算法中,很多学生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联系“8+5=13”或者先算“10-8=2”,再算“2+3=5”,大部分学生也认可了这两种算法。我发现冯东兴看着桌面上摆的小棒跃跃欲试可又不敢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时我投给他一个信任的目光,鼓励他到实物投影上来展示自己的算法,他一边移小棒一边清晰地表达:“先拿走单根的3根,再从1捆的10根中拿掉5根,还剩5根。”同学们鼓起了掌,他开心地笑了起来。但我并未就此罢休,而继续鼓励他进一步思考:“根据摆小棒的过程,你能说说怎么计算13-8的么?”这时他不再胆怯了,自信地说:“先算13-3=10,再算10-5=5。”由具体的操作过程抽象出了“十几减8”的算法,他不仅明白了算理,更为重要的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展示自己的算法,并且用清晰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在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因为有他而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二、老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老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在教学第四册《有余数的除法(2)》时,我组织学生利用直观学具进行操作:先用13根小棒,每3根一份,分成2份,看看还剩几根,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剩下的7根为什么不是余数;同样方法,再用13根小棒,每3根一份,分成3份,分成4份后,分析剩下的根数。从而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这一系列活动,初步感知“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这一规则。这样教学,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且持久,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理解了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教师,这时候如果教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教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思考的起点,是钻研的体现。当然好问也应有一种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瞎问。

四、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发言并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也可以设计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辨别有得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及时评价,让学生鼓起前进的勇气

小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最大的愿望是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面对学困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赞赏他们、鼓励他们,那么你会发现,学生个个都是那么可爱、那么优秀。在教学第七册《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354+102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其算法,再进行合作交流,最后抽学生起来汇报。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起来说出自己的算法,我对有独特算法的孩子进行了即时的赏识“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是一个爱思考的学生”“你的钻研性真强”……经这一评价,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都紧锁眉头苦苦地思考,争着起来回答,孩子们也为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教材因素,以及课堂环境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构建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郭里园新村小学)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应为弱势群体服务 下一篇:天然和科技的完美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