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进行美学引导应体现出差异化

时间:2022-06-03 04:12:09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进行美学引导应体现出差异化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就明确指出:“反思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中的失落。”因此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美学引导应体现差异化。这里的“差异化”是针对接受主体――学生而言的。

小学是六年学制,在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小学学段被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这样的划分是遵循儿童心理学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学引导时也应遵循此规律,实行差异化的引导(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只针对三个学段的差异进行探讨,在同学段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的差异化不在本文论述之列)。

依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内蒙古师范大学王玲对各学段学生特点的相关研究后认为: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呈现以下几种状态:

1.年龄和生理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对老师无条件地信任;

2.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

3.开始有意识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在评价自己时,往往是只看优点:在评价别人时,往往是没有固定的认识,常常出现“好人”和“坏人”的瞬间变化。他们一般以自我为中心,不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的关系,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

4.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其逻辑抽象思维处在萌芽状态,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抽象的概念类事物理解困难,他们主要以具体的物、事件、行为等和外部环境进行沟通、学习;

5.听辨能力较低,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较强的随意性、灵活性、可变性。

因此这一学段的美学引导最好通过设计趣味游戏;观看和诵读与作品有一定关联的影视剧,动漫剧等带领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引导。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实施朗读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该学段学生的特点,许多教师常采用所谓的好学生戴红花,差学生不戴花等诸如此类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诵读目标,笔者认为虽然短时间内教学成果显著,但这样的间接、外部激励法却对学生的发展不利。众所周知,学习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因此笔者还是赞同用各种方式激发孩子兴趣,促其内因起作用而完成美学方面的引导。

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呈现以下几种状态:

1.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2.对“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主要与次要”等概念的分辨尽管还有些模糊,但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3.对人和事物的态度则开始接近于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他们调控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并能根据学校的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的情感,此外,儿童高级的社会情感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也开始在这一时期发展;

4.大脑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9岁儿童的脑重比7岁儿童的脑重量有大幅度的增长,大脑神经机能的进一步加强,使中段学生心理活动更趋稳定,他们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课;

5.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态度,开始尝试自己做出判断,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们特别关注老师是否“公平”,已经不再无条件地信任老师。

这一学段是进行美学引导的关键阶段。笔者认为主要通过组织如演小品、说相声、诵读展示、Cosplay展示等体验性活动并借助学生的想象力和老师进行的比较教学来引导学生认识美、感悟美、实践美、传播美。

小学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呈现以下几种状态:

1.抽象思维能力增强,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较中段又有了新的提高,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能够掌握一些抽象概念,也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

2.社会情感已经得到初步发展,小学生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逐步发展起来;

3.高年级学生与低中段学生一样虽然也爱玩,但他们能够自控,不容易被外界诱因吸引而迅速转移自己的情绪目标;

4.高段的学生,较低段学生在行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心理承受力和意志品质上仍停留在一个幼稚的阶段,做起事来虎头蛇尾、见异思迁、半途而废。这一时期他们开始反映和体察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一学段笔者认为在第二学段引导设计的基础上,有阶段、有步骤地加大教师授课引导的力度和播放一些播音艺术家的经典诵读作品。这是由这一学段学生的特点决定的。通过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和播音艺术家的经典作品的欣赏,唤起学生前两个阶段对审美方面的认知,使主流的审美观牢牢被学生记在心中,并实践美、传播美。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叶澜,杨小微.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韩永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王玲.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探究――以包头市九原区沙河镇二小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2012.

张颂.朗读美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李晓东主编.小学生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实验小学)

上一篇:初中物理老师要学会向学生介绍前沿物理 下一篇:初中新课程数学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