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汽车使用与维修对汽车技术状况的影响

时间:2022-06-03 03:57:20

浅论汽车使用与维修对汽车技术状况的影响

【摘 要】汽车“三分用七分养”,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合理的使用和及时的维修保护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汽车软硬件,更可以保持或延缓汽车的技术状况,确保行车安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汽车使用与维修对汽车状况的影响相关研究,对于确保驾驶人员行车安全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通过对汽车使用及维修与汽车技术状况之间关系的粗浅探讨,就如何保持汽车技术状况的简述一二,希望为广大的驾驶人员做好使用和维护汽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汽车使用;汽车维修;技术状况;汽车管理

汽车技术状况,是指定量测得的表示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的总和。通俗的说,就是包括汽车外观和性能两大方面,是汽车使用过程中定量评定的重要参数。随着汽车使用时间和里程的增加,其技术状况会逐渐退化,进而对行车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相应的措施,保持或者缓慢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确保行车安全。而汽车合理的使用以及及时的维修都对维持汽车状况是大有裨益的。

一、汽车使用状况对汽车技术状况的影响因素

汽车的使用因人而异,难免对汽车的硬软件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对技术状况有产生作用。在实践中,汽车使用对其技术状况的影响主要表现大致有三:

1.汽车的装载情况

在行驶过程中,汽车装载的重量以及装载是否均匀,都可能造成汽车颠簸、受力不均匀等等。若汽车超载或装载不均匀,超过汽车的本身承载负荷,相关零件的加速损坏在所难免,进而直接影响汽车的技术状况。

2.汽车的行驶速度

学习驾驶技术的时候,教练一直提倡匀速行驶,这对于保持汽车的技术状况同样至关重要。假设突然加速,由于汽车机油压力达不到,不仅耗油量增加,而且对变速箱、发动机等硬件都将带来不利影响。如果汽车一直保持非匀速行驶,长期以往,对汽车的技术状况必然带来负面影响。

3.驾驶人员的驾驶水平

驾驶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样直接影响车辆技术状况的变化,一些需要注意的驾驶技巧都是广大的驾驶人员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有益经验,如:起动时要预热、平稳起步加速、行驶中要保持中速平稳、选择合理的档位,及时换挡,控制好行车温度、正确滑行。在不同的道路条件要注意驾驶的操纵,坑洼路面行驶速度要减慢,油门、制动要轻踏轻放,离合器要轻放,操纵要准确熟练,这一系列合理正确的操纵方法都可以降低汽车各零件的磨损和冲击,保持技术的技术状况,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二、汽车维修质量与汽车技术状况的影响分析

及时的维修和合理的保养都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汽车零部件,对汽车技术状况加以保持和完善,延长汽车使用寿命。换而言之,提高汽车的维修质量,也就是保持汽车技术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需要广大的汽车驾驶人员切实采取措施,提高维修质量,保持汽车的技术状况。

1.保持合理的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对于保持汽车正常行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不仅直接可以有效保护汽车的软硬件,更可以确保行车安全。通常来说,日常维护的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回场,主要内容包括对车辆进行泄露检查,以及对车辆的发动机油量,冷却液量和各部件连接的紧固情况进行检视,保持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燃油滤清器和蓄电池表面的清洁等等。

2.科学合理的定期维护

除了日常维护之外,汽车还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尤其在行驶一定的里程之后,应进行定期维护,包括各项配合间隙的调整、汽车所用油和剂的添加或更换以及各种零部件的选择和修复等。定期维护可以延长机件的寿命,进而改善汽车的技术状况。

3.及时进行视情修理

在汽车检测技术发展的同时,视情修理技术同样在与时俱进,所谓视情修理即根据车辆诊断检测后的技术评定,按不同的作业范围和深度对汽车进行修理,这已经成为汽车维护的重要环节。在汽车投入使用后,随着其使用时间的增加,汽车零件磨损程度也会跟着增大,从而使零件的强度和刚度下降,造成失效;副的配合间隙也会随着汽车里程的增加而变大,致使动载荷加大、不良,加快磨损速度。因此,为了保持汽车完好的技术状况,在汽车各零件、总成达到允许的阈限值时,对汽车视情按需及时进行修理。

结 语

汽车使用和维修归根结底在于驾驶人员的工作习惯和驾驶风格,与驾驶人员思想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好的汽车使用和维修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通过对自身汽车驾驶、使用及维护习惯进行合理的引导,养成良好的汽车使用和维护习惯,尽量保护或延缓汽车的技术状况,延长汽车使用年限,确保行车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1]唐凤.浅谈汽车技术状况的检测[J].科技咨询导报,2007(07).

[2]韩亮,赵海龙.浅析影响汽车技术状况的因素[J].中国科技信息,2007(24).

[3]郑爱珍.影响汽车技术状况的因素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1).

[4]霍怀成.安全行驶与汽车技术状况的关系[J].林业劳动安全,2005(01).

上一篇:二十世纪近现代音乐初探 下一篇:城市公共安全中的政府监管缺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