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教学的研究

时间:2022-06-03 03:03:51

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教学的研究

摘要:财务会计这门课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多变性决定了教好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本文结合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自身教学体会对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几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财务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2015年度校级科研课题,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2015x010。

1992年11月30日,建国以来我国第1号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正式,并决定自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自此实现了我国会计核算模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1998年,财政部制定并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此后又先后颁布了《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十个具体会计准则。1999年10月31日重新修订并通过了《会计法》的规定。2000年6月1日国务院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年10月30日,又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并又陆续了三个针对会计准则体系的解释公告……会计内容变革之快,使会计专业的教师深切体会到:这学期给学生讲授财务会计课程,还没等学生走出校门,所教内容可能就已经改变了!这给会计专业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挑战――如何让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的需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以高职高专为对象就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以就业为导向选取教学内容

要提高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改革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是根本途径。财务会计课程应突出重点,强调实务性。目前的教材基本是按照会计职称考试的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来编写的,包括了总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特殊经济业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等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泛泛而谈,具有浓厚的学科体系色彩。

高职财务会计的最终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结合这个培养目标,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在组织和安排上应考虑实用性特点,结合2014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充实和调整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新会计准则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增加了多项新准则,其中多数中小企业一般不会或较少涉及,因此在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安排中应考虑大多数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增加或完善相关内容。对具体准则中常规性的、与多数企业业务相关的准则应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而对于多数企业较少涉及的、特殊的、非经常性的准则,财务会计的教学安排中可以较少涉及,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加强教学的效果。高职财务会计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基础理论和会计学习方法部分,这样学生在毕业以后才具备较强的会计工作能力,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会计工作环境。

二、以课程内容为主体确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方法是否适合课程内容、运用是否得当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笔者根据财务会计教学实践,总结了四种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的教学方法。

1、项目驱动法教学

财务会计课程一般按会计六要素分别设置章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按照教材的顺序编写教学进度计划,这样一来,会计理论与实际工作就相脱离,不能体现各类业务处理的关联性。

为了体现连贯性,使学生对各项会计业务处理之间融会贯通,需要教师将各类知识点,如不同的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关联性重新梳理和组织,不按照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设置进行教学,而是在开始上这门课之前引入一个适当的项目,运用这个项目把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按照经济业务的发生顺序重新串联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实际工作时的业务流程,使学生能够理清业务处理的思路,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际业务操作理解各会计要素的内涵和处理方法。同时选取的项目一定要能够体现企业的真实业务流程。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由于比较形象,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称核算法教学

财务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会计六要素的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其中,资产大多数业务的核算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是对称的,这种对称指对于相同的会计业务站在不同的会计主体角度进行核算,如应收项目和应付项目核算、材料采购与商品销售的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核算等。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可以采用对称核算方法,把某一业务用同一个例子分交易双方分别进行业务处理讲解,因为在这些业务处理中用到的原理和方法是一样的,只是账户不同,这样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一些账户之间的关联关系。

例:B企业向A单位销售一批产品,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50000元,增值税为8500元,付款条件为“2/10,1/20,N/30”。如果A单位在10天内付款,付款额为57500(58500-50000×2%)。

(1)B企业会计处理。

销售产品时:

借:应收账款-A单位 58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

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57500

财务费用 1000

贷:应收账款-A单位 58500

(2)A单位会计处理。

购买材料时:

借:原材料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

贷:应付账款 58500

支付款项时:

借:应付账款 58500

贷:银行存款 57500

财务费用 1000

在这个业务中,一方是商品的买方,一方是商品的卖方,把两个企业的会计处理放在一起讲解,不仅可以节约课程的讲授时间,更便于学生理解,弄清对称业务、对称账户间的关系。

3、比较法教学

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存在着不少相同或类似业务,例如发出存货成本计算的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平均法和加速折旧法,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与权益法,应收账款坏账计算的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等。对于这样的业务,可以采用比较法讲授,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核算方法之间的区别以及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

例:某企业2014年7月份原材料收发结存情况见表1,分别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甲材料发出成本和期末结存金额。

(1)先进先出法。

本月发出原材料成本=800×10.00+(700×10.00+

500×11.75)+(500×11.75+500×11.5)=32500(元)

月末结存材料成本=15000+29000-32500=11500(元)

(2)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11.00(元/千克)

本月发出材料成本=3000×11.00=33000(元)

月末结存材料成本=1000×11.00=11000(元)

(3)移动加权平均法。

7月2日发出材料的成本=800×10=8000(元)

7月2日发货后结存材料的成本=700×10=7000(元)

7月8日购入材料后的平均单位成本=

≈11.03(元/千克)

7月10日发出材料成本=1200×11.03=13235(元)

7月10日发货后结存材料成本=500×11.03=5515(元)

7月18日购入材料后的平均单位成本=

≈11.38(元/千克)

7月25日发出材料成本=1000×11.38=11380(元)

7月25日发出材料后结存材料成本=1000×11.38=11380(元)

在讲授上例时,让学生思考这三种方法计算过程的差异,分析每种方法下发出材料成本和结存材料成本不一致的原因,引导学生总结这三种计算方法的区别。通过对同一业务采用不同方法的比较,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方法上的区别带来的结果上的差异,对不同业务处理方法就会印象深刻。

4、生活案例引入法教学

学生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时会普遍感觉很抽象,由于平时并没有接触过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景,所以兴趣不浓。其实虽然目前财务会计课程是以公司制企业业务为例进行教学的,但实际上课程中的很多业务可以引用现实生活中个人或家庭的例子进行讲解,即采用生活案例引入法教学。如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可以采用班级班费为例来进行讲解,团支书记一本账,生活委员记一本账,学期末团支书和生活委员要进行对账,然后向全班同学公示班费使用情况和班费余额,这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团支书或生活委员来编制余额调节表。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例子来理解财务会计中比较抽象的难点不仅简单易懂,也能够调动班级的学习气氛。

参考文献

[1] 苏淑艳:提高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研究[J].财会教育,2012(7).

[2] 和志远:浅谈如何加强财务会计教学效果[J].中国商界,2010(9).

[3] 黄秀霞: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创新教育,2014(9).

[4] 杨瑞涛: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6).

上一篇: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的成因分析研究... 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