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anogen为什么没打死Google?

时间:2022-06-03 02:26:35

在早几年的刷机岁月中,Cyanogen绝对是大神一样的IT男―他是每一款糟糕Android手机的救命恩人。

Cyanogen原名Steve Kondik,他是第三方Ardroid系统CyanogenMod最早的开发者。在其他社区开发者的共同努力下,CyanogenMod一度成为很多Android用户“刷机”的首选。

Steve Kondik的命运在2012年年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创办了CyanogenMod Inc.,开始将CyanogenMod商业化。其CEO Kirt McMaster当时的目标是,要从Google手里解放Android系统,“对着Google的脑袋来一枪”。

Steve Kondik的目标得到了很多大人物的支持。截至2015年3月,Cyanogen累计融资1.1亿美元,投资人名单里包括Andreessen Horowitz、高通、Twitter、腾讯和富士康等诸多重要的公司。不仅如此,Cyanogen还和微软达成了战略合作,在其操作系统中预装微软的多款应用。鼎盛时期,有超过5000万用户在使用CyanogenMod系统。

但是Cyanogen的子弹并没有打中Google,自己却先倒下了。Cyanogen公司宣布将在12月关闭位于西雅图的办事处,创始人Steve Kondik也将离职。早在今年7月,Cyanogen裁掉了大部分负责开发Cyanogen OS的员工,此外将公司运营方向调整为朝着模块化应用和软件的方向发展。

那么,Cyanogen到底错在哪儿了呢?

策略 CyanogenMod最失败的策略是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操作系统本身,而忽略了与硬件厂商的合作。迄今为止,CyanogenMod也只是和中国手机公司OPPO和一加开展了很不成功的合作尝试,而没有和任何一个手机大厂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虽然早期CyanogenMod有很多Google Android系统没有的好玩功能,但是缺少手机厂商的预装渠道,仅仅依靠用户自己刷机是很难迅速扩大规模的,也很难建立起竞争门槛。

时机 对于Cyanogen这样的公司来说,其最佳的成长期是Android系统不够成熟的那几年。Android手机软件和硬件都存在很多问题,用户非常需要这样的第三方系统来做各种优化。但由于各种因素,CyanogenMod并没有很好地把握这个时间窗口。如今Android手机的软硬件都已经非常成熟,刷机的需求越来越少,CyanogenMod的生存逻辑已经不存在了。

软件 CyanogenMod的另一个死穴是无法预装Google的各种应用,比如Gmail、YouTube和Google Maps等。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一个Android系统的手机如果不能正常使用Google的应用,那就没有太多使用的必要了。虽然CyanogenMod也尝试用第三方的类似应用来替代Google的相关应用,但这是一块无法替代的短板―用户没有任何理由去忍受第三方的类似应用。

CyanogenMod早期的发展实际上和小米早期的MIUI系统类似,都是免费的第三方Android系统,也都受到了早期刷机人群的欢迎。但是这两家公司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命运:小米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家估值几百亿美元的生态链公司,而Cyanogen仍然是一家不成功的初创公司。

造成这一巨大差别的核心在于两家公司对于用户的理解。小米显然很清楚自己要服务的是那些普通人,无论软件、硬件,还是后来的生态链都围绕着这些人运转。而作为一家想要颠覆Google的公司,Cyanogen本来应该努力争取普通用户,即那些不懂刷机的小白用户,但直到现在,Cyanogen与用户接触的途径还是“刷 机”。

不仅如此,Cyanogen系统的UI设计也过于粗糙了,那些经常刷机的技术人员也许无所谓,但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很难有吸引力的。

总的来说,Cyanogen实际上是一家不懂普通用户的公司,而仅仅是一家理解技术人员的公司。颠覆Google显然是一件Cyanogen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连自己的目标用户都不理解,这样的公司是注定要失败的。商业就是这样。

上一篇:故宫也玩技术 下一篇:怎样指导学生学习和背诵文言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