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地球人的一秒

时间:2022-06-03 12:18:06

谁动了地球人的一秒

“滴,滴,滴,滴,滴嗒!刚才最后一响,北京时间7点整。”

这个声音,你一定非常熟悉。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滴”分别代表什么时间?

——7点59分56秒,57秒,58秒,59秒,8点!应该是这样的吧?1分钟有60秒,分别是第00秒、01秒、02秒……一直到59秒。可没有7点59分60秒,谁要是这么说,一定会让人笑掉大牙!

慢着,慢着!2012年3月1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宣布,我国将在7月1日进行闰秒调整,届时将出现7点59分60秒。

咦?科学家们是怎么了?这,这,这不就意味着这一分钟有61秒了吗?这是什么情况?什么叫“闰秒调整”?

呵呵,告诉你吧!这多出来的1秒钟就叫“闰秒”。那么多出的这1秒钟是怎么来的呢?

在了解这1秒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人们是怎么计时的。

我国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拿太阳当“表”。可天上也没有表盘刻度,怎么能精确地计量时间呢?嘿!这难不倒我们聪明的祖先。天上没有表盘,人可以在地上画一个,太阳在天上的位置和它在地面上弄出来的影子是密切相关的,日晷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做出来的。

互动学堂:

拿一根大头针和一块硬纸板,你可以自己DIY一个日晷,把它放在太阳底下,看看影子的位置在哪?过一个小时再去看,影子的位置变了吗?

除了日晷,人们还使用漏刻、沙漏、机械钟表作为计时工具。尽管计时工具多种多样,但其计时的基准都与日晷一样。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人们规定以英国的格林威治天文台所在地为基准,太阳处于正南方的时刻定义为中午12点,由此定义出来的时间称为“格林威治时间”。全世界各国的计时系统都必须由格林威治时间校准。各个国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国时间。我国使用的时间是“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比格林威治时间早8个小时,也就是说北京时间的上午8点,是格林威治时间的午夜0点。格林威治时间又称为“世界时”。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利用原子的某些性质来定义时间,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时间。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原子钟,原子钟是目前地球上走得最准的钟!由于原子钟在时间计量方面的准确性,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统一使用原子钟来计量时间。但新的问题出现了:如果以原子钟作为计时工具,地球的一天就不再是24小时了,有的时候会长一些,有的时候会短一些,相差不大,每天只有不到0.01秒,一年累积下来,也不一定会超过1秒。当原子钟和“世界时”之间的误差累计超过0.9秒时,全球统一将时间拨快或拨慢1秒,这就是闰秒。

1972年6月30日,国际上第一次进行了闰秒的调整,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25次。有意思的是,这25次调整,都是将表拨慢1秒,而从来没有拨快1秒的情况发生。今年的闰秒调整是历史上的第26次调整,仍然是拨慢1秒。

如果不调整闰秒会怎么样呢?

由于原子钟与“世界时”存在误差,这个误差现在看来不大,每年只有不到1秒,但随着时间的积累,也许千万年后,人们会发现,日出的时间不再是早晨四五点钟,而是12点,甚至于下午4点,午夜也不再是零点,而变成了5点……

上一篇:塑造自我成就未来 下一篇:诗书相伴成就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