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

时间:2022-06-03 09:45:46

试论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

摘要: 创新能力是人类超越自身已掌握的旧认识,创造新事物和形成对新事物的认识的能力。在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同环境下和所从事的不同领域中,都应发挥和展示每个个体的创新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同样也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创新教育;创新思维;观念;方法;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06-01

0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教育组织者、促进者的教师,其任务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求知欲望和创新能力。英语教师应该依据英语这一学科的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独创的思维。如爱因斯坦所说,“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树立英语教学的新观念

心理学家认为,观念是指人的思维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反映,它使人能够从客观现实中引出概念、思想、计划等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正确的观念对事物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观念则有阻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实施创新教育,要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即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到整个外语教学活动中,从制订教学方案到课堂内的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的基础和需要出发,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局面,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

2更新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

2.1 扩充英语教学内容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学语言,又学文化知识,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培养了高尚健全的人格。

大多数的英语教育工作者认为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应该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被分配用来讲解语法知识和词汇的用法。学生对这些枯燥的英语知识不感兴趣、觉得难以掌握,因此产生畏难心理和抵触情绪。在这种课堂环境下,教师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很难调动起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往往是教师投入很多的精力,教学效果却不理想,事与愿违。

外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文化知识。这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2.2 更新英语教学方法①教师应遵循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创造切实可行的新的教学方法,做到研究教法,指导学法,真正实现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要学会聆听,学会洞察。为了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在教学之初,教师需要先保留自己的见解,而去聆听学生的想法。②作为英语教师,必须确立英语的教学观,既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天地,又要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延伸,切实提高自学能力,有意识地利用课本内容,引导学生由精读到博览,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以拓展知识面,全面提高英语水平。③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多维的、多样的、多角度的、高密度的展示方法,通过语言图象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加了真实感,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消除学习紧张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本能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教师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网络与现有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丰富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形象化的教学。

3提高英语教师素质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教师本身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为此,需要对教师的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教学艺术及管理艺术进一步提高。教师首先要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平等教学。同时要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艺术上,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多种条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评价,发展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用教育的创新来实现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评价,发展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创新能力培养中若干问题》(2000.5华东师范大学).

[2]林崇德,辛淘.《智力的培养》,(1996年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3]孙昌达,萧树滋.《发展多媒体教学促进教育现代化》,《现代远距离教育》,1997.1.

[4]沃建中.《智力研究的实验方法》,(1996年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5]《外语教育语言学》,广西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青少年机器人教育的误区 下一篇: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