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表达技巧

时间:2022-06-03 04:26:06

【考点阐释】

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是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要求回答使用了哪些技巧,有何作用等。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多从四个角度进行:

1.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

2.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抑扬、对比、衬托等。

3. 篇章结构:过渡衔接、起承转合、铺垫照应、设置悬念、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等。

4.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具体的,对表达技巧考查的出题角度有:

1. 人称变化。针对文章中的某一人称或者人称变化命题,要求回答出使用某种人称或者人称变化的好处等。一般的,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则不受时空限制。

2. 修辞运用。要求辨明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的作用等。一般的,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等。

《考试大纲》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分别为: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比拟可以让文章感彩更加鲜明,描绘形象更加生动,启人想象,使表意更加丰富。借代可以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夸张可以让态度更加鲜明,引起共鸣;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反复能够突出思想感情,分清层次脉络,增添旋律美,加强节奏感;说理性文章使用反复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抒情写景文章使用反复则可增强感染力。对偶可以让语言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于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排比可以集中内容,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便于抒情。反问可以加强语气;设问则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3. 表达方式。试题要求理解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类型及作用等,高考中主要体现在叙述和描写两个方面。

(1)叙述。叙述分为顺序、倒叙、插叙等。

①顺叙是对人物和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能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②倒叙是将事情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置于文章开头,可以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吸引读者,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③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时暂时中断线索,插入叙述与事情相关的其他事件,可以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情节,从而造成叙述时空的一种纵深感,使文章显得曲折有致。

(2)描写。

①按描写对象分,有人物描写和景物(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可以透露出人物内在的心灵世界;语言描写可以展示人物的身份经历、文化修养、习惯爱好、心理状态;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景物的描写,可以用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突出主题。

②按笔法繁简,可分为白描和工笔细描。

白描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地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

工笔细描则用细腻入微、工整细密的笔触对人物和环境进行精雕细琢地描写,它文字细密、色彩浓郁,可把事物复杂斑斓的状貌具体而细致地表现出来。

③按描写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它对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作正面、直接的刻画,无需借助于人物媒介物的烘托。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它借助于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笔法含蓄、委婉,可给读者留下较大的自由想象空间,增加描写对象的主题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④按抒情的角度分,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不借助于媒介而直接抒发感情,感情强烈直露、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有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三种类型。寓情于景是以眼前的景物为媒介,或者通过某种象征性的事物的描绘来寄予和抒感,以情染情,情景交融;寓情于事是通过对具体人物和生活事件的叙述来抒感,对往事的回忆,对经历、体验的叙说,往往会引起感情的波澜,因事动情,叙述的字里行间蕴含深沉的感情;寓情于理是将情感寄寓在某种道理之中,或渗透于对事物叙述、描写所体现出来的某种情理之中,既是议论也是抒情,情理交融。

4. 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渲染、抑扬、对比、衬托、渲染(烘托)、反讽等。

象征,具有引申事理、含蓄蕴藉、形象鲜明的作用。

抑扬包括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在变化的反差中起到突出事物特征的作用。

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衬托可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渲染可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气氛。

反讽可以起到一种警策作用,深化主题思想。

5. 谋篇布局。题目主要从文章的结构角度设置题目,要求理解结构中的一些段落的特点和作用等。

对表达技巧的考查,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文段使用什么样的手法表现某种事物?②文段使用了某种手法,请简要分析。③从内容和写法上分析文章是如何表达某种情感的?

【答题范式】

表达技巧+技巧特点+在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即:语句(段落)使用了( )表达技巧(解说该表达技巧在文中的体现),有( )作用。

【教材链接】

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是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二的一篇文章。

文章通过描写北国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等画面,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但因为作者生活的环境以及个人遭际的问题,文中流露出来的还有一丝苦涩,体现了作者的忧郁、孤独。

文章十分注重景物描写,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作者复杂的情感。比如在景物描写中,作者将苦涩的“品味”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像描写北国槐树的落蕊,作者写了“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作者调动听觉、嗅觉、触觉等,细腻地刻画了槐树落蕊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与孤独之情。最能体现情景交融手法的是作者描写北平之秋“清静悲凉”特点:作者选取故都之秋的富有特征的景物,如秋晨民居小院所见的“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的“驯鸽”,槐树叶底“漏下来的日光”,破壁腰中的“牵牛花”,“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早晨铺得满地的槐树“落蕊”,被称作“北国的特产”的衰弱的“秋蝉”,又奇又有味的“北方的秋雨”以及雨后话秋凉的“都市闲人”,北国的“枣子树”和其他鲜果等,体现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喜爱之情。

当然,在表达技巧上,文章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体现,比如使用了多种修辞、注重渲染烘托,使用对比手法等等。

【问题探讨】

1. 下面一段景物描写,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答案】注重各种感觉的结合、情景交融。作者运用视觉、听觉等描写景物,同时用“细数”“静对”等词语表现作者赏景的形态,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之情。

2. 文章题目是《故都的秋》,但作者为何写“南国之秋”?

【答案】对比的手法,文章通过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作对比,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热爱之情。

文章开篇提到“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结尾提到“南国之秋,当然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并作了适当的展开,以此与北国之秋作对比,抑彼扬此,表达情感。

3. 文章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为何要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

【答案】①暗合“故都的秋”中“故都”题旨,营造出一种文化的氛围,表现“故都”深厚的文化底蕴。②宕开一笔,体现出作者开阔的思路和对故都的深情。

4. 简要解说下面几个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1)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2)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答案】

(1)排比句用“清”“静”“悲凉”概括了全文的主旨,气势顺畅、声韵和谐。

(2)列锦的手法,用纯名词性的短语描述景物,一个短语描写一幅画面,展现出生动的美景,表现作者对北平之秋的神往之情。

【典型例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乡村散板

许俊文

这几年,我发觉自己是越来越离不开乡村了,过三五个月,总要去老家豆村小住;有时去南京、上海一带办个事,中途也要从滁州下车回豆村看看。其实很多时候也仅仅是看看。不看,心里总觉得欠缺一点什么似的。

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吧,我对二十四节气也越来越在意了。对,在意。春夏的几个节气感觉还好些,秋天就不同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霜降,像坐滑梯似的,止都止不住;况且它们的手一个比一个凉,表情也一个比一个冷漠、生硬,但又不得不跟着它们一步步地往岁月深处去,哪怕后退半步也是不可能的。走着走着,一场铺天盖地的白霜便突然降临了。

其实,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突然的。但我们还是喜欢用“突然”来表述那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比如风,它来的时候也是有路数的。如果站在田野的高处,哪怕一个小小的坟包也行,就不难发现远处的那些亭亭玉立的玉米、高粱,开始悠悠地摇曳起来,一起一伏的,形似一个水波的巨弧,慢慢地推过来,推过来,经过身边时,嗖的一声,就蹿过去了。节气也是如此。就说惊蛰吧,也不是陡然的一声响雷这么简单。据我多年的观察,惊蛰也有着怀柔的一面,在它到来之前,常常会有几个暄透的好日头,笑容可掬的样子,把藏匿于瓦砾、枯草里星星点点的残雪悄悄消融掉,再把僵硬的泥土弄得酥软了,然后才是一记重雷。

乡村就有这么个好处,它使你觉得这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根有脉、有因有果的,不是一味地胡来。不像我们人,只要心血一来潮,就会轻举妄动,结果做出许多蠢事,然后再慢慢地反思、修正。比如霜降,它的威严是由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一点一点铺垫起来的,只有当这些“法律程序”走完了之后,它才冷下面孔说“不”。而它一旦说“不”时,就是铁板钉钉的事了。节气就是这样有规矩,也守规矩,该冷的时候冷,该热的时候热,该立的立,该废的废。然而冷与热,立与废,都使你心服口服。

不知你留意过没有,霜降之夜总是出奇地静,有月没有月都是一样的静。是那种旷世的大静。一切生灵都缄默不语,就连絮絮叨叨的风婆子也闭上了嘴巴。是的,大地是该静一静了,天空是该静一静了,草木、庄稼和一切生灵也该静一静了。伫立在霜降之夜无涯的寂静里,呼吸着清冽的空气,我们不难从这大静大美之中,隐隐感悟到天道的伟大。

这使我想起一桩往事。那是政治闹猛的年代,我和祖父在豆青河畔看管生产队里窖藏的红薯,霜降那天晚上,我半夜起来解溲时吓了一跳,乖乖,满地的银霜!当我咝咝呵呵重新回到窝棚里,祖父自言自语地说,落霜了。说着抓起那把小酒壶晃了晃,脖子一仰喝个透干,然后醉眼蒙眬地看着我,诡秘地笑笑,说,豆子,爷爷考考你,你说这世上谁最伟大?我不假思索地指指自己的胸前,平时那里总是缀着一枚领袖的像章。祖父摇摇头,小声说出“时令”二字。我一时没听明白,感到祖父的话有些不可思议。而他显然也没有让我彻底明白的意思,他说睡吧,到了我这把岁数你就会明白的。

祖父对时令是敬若神明的,他常常因为播种的时间问题与生产队长发生争执,每次他总会说,二十四节气虽然不会张口说话,但它心里比什么都清楚,人是糊弄不了它的。不信你瞧瞧!

祖父后来是不是霜降走的,我已经记不清了,但他跟所有的人一样,的确是在该走的时候走的,连一声叹息也没有留下。如今他的坟茔就匍匐在豆青山的荒草丛中,好安静啊。

1. 简要赏析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作用。

(1)嗖的一声,就蹿过去了。

(2)诡秘地笑笑。

2. 文章描写爷爷时使用了哪些描法?写了几件事?表现了爷爷对“时令”怎样的态度?

上一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总结 下一篇:血液分离胶采血试管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