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之后更美丽

时间:2022-06-02 10:35:31

一直无法忘记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里写下的一段话:“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多少便可以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澳门就曾经是失去了根的一束花,回归以后的她才能更美丽地绽放。

还记得小学时,音乐老师教我们唱《七子之歌》,那时候还不知道歌曲里表达的是什么,只知道懵懵懂懂地跟着学。但是,从那时候起,我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音乐老师教唱这首歌神情是那么沉重,感情是那么投入?可不敢打扰老师,也就没有问出口。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著名的学者、诗人闻一多。那是上世纪20年代,刚刚从清华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独居异域他乡使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社会中亲身体会到的歧视、屈辱,更激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七子之歌》共有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

澳门位于我国大陆东南部沿海,与香港、广州鼎足分立于珠江三角洲的外缘。东隔伶仃洋与香港相望;西与广东省珠海市的湾仔镇只隔一条不足1公里宽的濠江水道;北边以古老砂堤与珠海市的拱北相连,陆界只有240米;南面则濒临浩瀚的南海。

然而,从16世纪起,澳门竟被葡萄牙租借,成为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领地。这一租借竟是三百多年!这么一块可爱的土地,被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时候,虽然城市依旧灯红酒绿,繁华喧闹,但我想,那时的它是孤独的吧。因为离开了母亲,因为失去了根。所以,那些表面上的浮华也是虚无的吧。

令人欣慰的是,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澳门回归祖国。一直记得那个激动人心的夜晚,坐在温暖的房子里,电视画面上,我看见一张张灿烂无比的笑脸,天空瞬间迸放出一团团五颜六色的火花。在“七子之歌”的稚嫩童声中,人们百感交集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记得小的时侯,我们用幼稚的童音历数着中国的四大发明,为生在如此顽强奋发的民族而自豪。然而,历史的乌云也曾遮盖古老而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战争的风暴也曾摇撼着这个多灾多难而又奋起抗争的民族。翻开中国近代史这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几多痛苦,几多屈辱。但这个国家终究浴火重生,没有在内忧外患中倒下。如曾亲身参与中葡关于澳门问题谈判的前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所说,华夏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中华民族不懈寻求统一的内在动力。无论是香港回归还是澳门回归,都有力地说明了:我们的祖国已不再落后无能,而是越来越强大,逐渐成为立足于世界之林的大国。

悠悠百年,沧桑巨变,放眼神州,彻底摆脱百年屈辱的“中华七子”如同一串美丽的珠链环绕在祖国的东海岸,这些昔日蒙尘的土地已经成为中国开放的窗口、桥梁。澳门回归以后,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祖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一国两制”、“澳人治澳”的成功实施正是中华文化独有的包容精神的最佳诠释。

上一篇:富人移民潮:中国经济动脉大流血 下一篇:奢侈品消费潮袭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