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电器在叫卖声中沉沦

时间:2022-06-02 08:59:19

大中电器在叫卖声中沉沦

日前,有消息称苏宁电器并购大中电器的谈判再度重启,而在此之前断断续续的谈判已经不知被外界报道和渲染过多少次了,不知有多少次的即将签约成为过去式。而此次之所以能够重新和苏宁电器重启谈判之门,是因为在此之前有接近大中电器的人士透露,大中电器的掌门张大中正在安排其子进入大中电器石景山门店锻炼,不久后将调往总部担任重任,为未来接班作准备。

对此,有业界人士直言,这是熬不过苏宁、国美的拖延战术,张大中准备通过自立太子来告诉外界“大中并不是必卖品”。这其实也是大中电器在反复地叫卖自己未果之后,不得不走出的一步。

自去年大中电器有意投身永乐开始,张大中一心想卖掉大中电器的想法就一览无余。在与永乐签署了相关转让协议后,却没想到永乐立马投入到了国美的怀抱,这桩买卖因之拖到今天,一直悬而未决。

新国美的成立也让一直和国美纠缠不休的张大中耿耿于怀。此后的张大中就开始与百思买、苏宁等频繁接触。这个时候的张大中的想法看起来特简单,那就是希望能让大中电器卖出个好价钱。并频频向媒体表示变卖大中电器的决心,其实是希望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择优而合。

对于大中电器如此的心理状态,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从竞争态势上看,当时的大中显然拥有这样的底气。

由于发展得比较早,且长期以来都坚持着扎根北京的战略,大中电器无论在门店数量上还是店面地址方面,都拥有很强的优势。相比之下,当时的国美、苏宁、永乐等主要竞争对手都竞相走向了一条全国扩张的道路,在全国各地攻城拔寨,试图在短期内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优势,因此对于区域市场的竞争态势并不是太在意。这对大中这样一个一心只想开拓北京本地市场的连锁企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利好。直到2005年,经过了在北京市场上的数十年深耕,大中电器几乎在北京市场建立起了绝对的优势,销售额一度占到了北京家电零售市场的50%强,比国美和苏宁、永乐等在北京的销售总额还多。

国美成功并购永乐后,全国范围的家电连锁竞争最终由三国鼎立过渡到了美苏争霸的垄断竞争态势。此时新国美无论是销售额还是门店数量,都超过苏宁将近一倍,苏宁显然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在大中看来,此时的投怀送抱,苏宁必定会笑纳,如果苏宁并购大中,那么,苏宁在北京长期以来的被动局面将立马得到翻身。正因为如此,大中开出了30亿元的卖身契。

对此,认为价格太高的苏宁电器把从股市融得的大量资金在与大中谈判的同时,通过大规模开店,提高自有门店的数量。据悉,目前苏宁在北京的门店已经超过40家,年底将达到50家左右,与国美目前的54家门店数量相当。反观大中电器,由于过早定调,过去两年来,在北京并没有得到多大发展,与国美、苏宁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门店数量优势的丧失对于大中而言,基本上就意味着大中在北京的竞争优势的削弱,大中电器的价值在最近两年严重缩水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更何况在美苏争霸已成定局的家电连锁市场,大中理论上的潜在买家也只有国美和苏宁,非此即彼,张大中的叫卖声只能越来越弱。

更危险的是,如果不尽早卖掉的话,大中还会进一步贬值。原因很简单,在通过过去数年的攻城拔寨,国美和苏宁都基本上已经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极为强势的竞争优势,目前已经开始了加大对于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重点区域市场的投入,希望在这些重点区域市场建立其绝对的竞争优势。此时作为区域连锁的大中显然无论是厂家支持、财力、物力乃至管理水平上都无法与之抗衡。长此以往,落败必然成为了一种趋势,江苏的五星电器、三联商社或许就是大中的明天。

大中电器正在叫卖声中逐渐丧失原有的区域优势,再不爆发必将最终沉沦下去。

上一篇:华侨城整体上市获批具体方案仍存疑 下一篇:明年价格调控的重点是房价不是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