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荣:记录华人精神

时间:2022-06-02 05:29:15

张克荣:记录华人精神

《华人纵横天下》是全球华语电视史上第一部全景记录世界杰出华人的大型纪录片。赵小兰、贝聿铭、杨振宁、田长霖、李昌钰……这一连串响当当的名字,都浓缩在这部纪录片里。该片制作历时7年,数次越洋实地拍摄,将平时难得一见的重量级人物搜罗其中。总统、总理、诺贝尔奖得主、奥斯卡奖得主……镜头里,108位杰出华人一一讲述自己的故事。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部浩大的作品出自一个人之手,这个人就是张克荣。

离开央视

“如果说对于可以预料的收获,6年的等待只是需要一点耐性的话,守候一个丝毫无法预知的未来,将是多大的冒险?李安与不可知相持了整整6年,正是这6年的隐忍,成就了今天这信手签名,从容一倚。”在《华人纵横天下》关于李安的纪录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是对李安今天辉煌事业的总结,而对于张克荣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张克荣要拍摄一部人物纪录片的想法,是在实践中逐渐酝酿成形的。1995年,张克荣进入央视,成为当时《东方之子》栏目的编导。在全国各地的采访拍摄中,他接触了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并记录下了他们的人生故事。此时,将镜头对准全球华人的设想随着机会的来临也慢慢浮出水面。

1998年,张克荣去哈佛大学拍摄一个系列片。“一位华人教授过去曾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后来通过自己的奋斗,登上了哈佛的讲堂。在世界各地还有很多这样的优秀华人,他们的故事都很精彩,却从来没人讲述过。”

从美国回来后的一年里,张克荣参与制作了30集大型人物纪录片《记忆》。“以前总做10分钟长度的片子,没有足够的信心,这一次是每集30分钟,感觉游刃有余。”他列出了一份采访名单,但却得不到认可:“都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名流,每一个人物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显赫的成绩。名单拿出来跟同事讨论,大家都觉得不可能,一是采访对象不好联系,二是资金收不回来。”但张克荣没有放弃,他在等待时机。

2000年是张克荣人生的分水岭。

那年的大年三十,他仍在机房里加班编片子。“做完节目收拾好东西,街上过年的气氛已经很浓郁。”这时突然一种莫名的不安全感笼罩了他:“我仿佛看到几十年后的自己,还是在这个城市,在大年三十的时候,独自一人加完班后默默回家的场景,这是我不能忍受的。稳定会让人产生惰性,往回缩、目光呆滞,这对我来说是特别惨的,比骑车被撞死了还要惨。”

同年三月,张克荣联系到一笔600万元的投资,正式辞职离开央视,成立了实际上只有他和两三名摄像的《华人纵横天下》工作室。

“生活是一场伟大的冒险”

所谓无知者无畏。张克荣承认:“如果当初预料到以后会遇到那么多困难,可能就不会做这部片子”。但他十分清醒:“靠着大树自己永远不会是大树”。

最初,张克荣在南非的一个朋友为他提供了北京国贸一个房间做办公室,并答应投资1000万元。但是一年过去了,资金也没有到位。无奈之下,张克荣卖掉了当时在亚运村购买的一处房产,用30万元拍摄了最初的几集。

后面的投资很具有戏剧性。他跟一个朋友吃饭聊起这事,对方临走时说:“要不,你过两天来趟石家庄?”张克荣没多想就去了,坐火车回来时用麻袋背回300万元现金。但后来投资人发现当时的纪录片每分钟的价格只有15到20元,算了算,怎么也收不回成本,又打算撤资。

“当时已经约好几个人物,总不能不去吧?”经过协商,张克荣将投资转变为借款,成为一名身背几百万元债务的独立制片人。

张克荣把这次经历称作“求证”。

“节目以外的东西,都是你躲不开的现实,包括债务。”从小就没有安全感的他,“在这种时候,就会想办法做一些事情来求证自己”。

为了采访到美国劳工部部长赵小兰,他等了两个月。采访中,赵小兰说了这样一句话:“生活是一场伟大的冒险。”他认为很棒,因为他此时的经历恰恰就是冒险。

但在冒险之余,他也能感受到成就,比如:吴宇森就曾经在半夜三点突然给他打电话,“我在夏威夷,来拍吧。”这事,他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挺刺激的。

一位华人学者告诉他:“当一件事做了很久做不下去时,聪明的人一般会放弃,更聪明的人是不放弃。”张克荣相信,这部片子的意义在于它背后隐含的整个群体的价值影响。“这个价值以前没有被系统地挖掘过,这个片子能留下来成为永恒的正面教材。”

拍完《华人纵横天下》,张克荣自信了。

孤独赋予的能力

在越来越商业化的市场环境中,制作纪录片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此很多电视媒体宁愿批量生产肥皂剧和综艺节目,也不愿冒险去做一部能直指人心的纪录片。

所以,在制作这部片子的过程中,张克荣没有告诉家人。

“告诉他们有什么用?当时只想着,先做出来再说吧。”接下来的几年,都是他自己一个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孤独。郁郁不得志的情绪时刻笼罩着他,有时候因为债务压力,他也想过从楼上跃身跳下的情景,“只是那样灵魂终究得不到安慰”。

他知道时间很漫长,到底能走多远?他说没想到会是7年。那段日子,他形容自己:“白天心怀卑微假装强大,晚上为内心的倔强暗自神伤”。

如果采访被拒绝,张克荣会义无反顾出现在对方面前,迫使对方同意。但是,在市场运作方面,他却没有考虑到那么多问题。第一辑纪录片播出时,收效不错,却没有拉到一个贴片广告。后来找了一家广告公司,不但没赚到钱,反倒赔了几十万元。在文化市场运作不成熟的阶段,张克荣的纪录片也难逃厄运,依然“钱”途茫茫。

他开始考察市场,终于搞清楚纪录片市场低迷的原因:并不是老百姓对纪录片不感兴趣。“问题出在销售环节上,至今国内的纪录片销售还没有探索出一条明朗的出路”。找到问题的症结,不擅交际的张克荣成了片子的推销员,他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家电视台,上门推销“产品”。“他们看完片子,都说不错,可每次都没有结果。”谈判沟通次数多了,他也渐渐掌握了一些营销技巧。为了博得对方的信任,他答应可以先试播,收视率好了再付钱,他把这种手段,称为“先入为主”。

一棋走对,满盘皆活。2004年底,《华人纵横天下》系列片开始在广州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播放。一时间,反响强烈,收视率一路飙升,屡屡创下新高。国内多家电视台闻风而动,纷纷与张克荣签订播出协议。紧接着,台湾、香港以及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电视台也纷纷购买播出权。全球超过300家华语电视台,甚至航空公司的班机上都开始播放《华人纵横天下》。一时间,张克荣风光无限,财源滚滚,赚得盆满钵满。事实证明,他的这套片子,比所有人包括他自己想象得都要成功。业内人士估计片子的市场价值在2000万元左右,而不善经营的张克荣,只收回1500多万元。但他已心满意足,不仅偿还了数百万元债务,自己也从百万“负翁”,变成了千万富翁。

108个人物,3240分钟节目,历时7年,如此浩大的史诗性巨制,连央视这样实力雄厚的机构,都认为难以操作。这部作品最终竟出自一人之手,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被誉为美国电视界“教父”的著名主持人华莱士感慨:“这是一部真正令人大开眼界和引人入胜的作品。当我了解到这个庞大项目,是由一个人来完成的时候,这完全超乎我的理性知觉空间,它清楚地呈现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才华、最具挑战性的人物之所言所思……”

张克荣说:“对一个人所做的一切,最高的评价就是两个字――专业。”事实上,在决定做这部片子的时候,他的目标就是获得认同,这仍然是一个求证的过程。他曾经的领导――《东方之子》的制片人时间说:“张克荣与我是《东方之子》的同事,他对专业的苛求表现出来的固执,令很多与他合作过的主持人、摄像,甚至被采访对象都难以接受,也许正是这种执着使他克服万难……勇往直前是张克荣和他的《华人纵横天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上一篇:汪自立:挑担馄饨进大学 下一篇:华语情节(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