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析

时间:2022-06-02 04:05:02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析

摘 要: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数字化的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在新课程理念的教育背景趋势下,小学数学教育在人才培养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重大改革,实现小学数学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关键,现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等三个方面,具体阐述新时期下构建有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方法探析

随着教育部对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教师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应探究符合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教学模式,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运算技能,更应该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自己为中心,重视课堂内容的信息而量容易忽略师生间的互动,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容易而忽略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灌输容易而忽略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重视数学的计算技巧容易而忽略数学的实用性。因此,小学教师应从学习兴趣、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等方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知识、数学计算技巧不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信心。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是“一言堂”式教学,一节课45分钟,教师会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去传导自己的教学内容。虽然这样看起来学生会因为教师提供的信息量大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其实不然。大家都知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可能会在这样枯燥的课堂环境中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身上,很容易产生无聊、烦躁的不安情绪导致走神。因此,教师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精心设计情景导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有效的课堂提问

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学生在上课前的15分钟注意力是最好的,那么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保质保量,教师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适时安排课堂提问,比如说在讲述简单的乘法计算时,有这样的一道题:“2×3=?”这可以用很简单的数学法则背出来,但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记得更深刻并且了解其中的原理,教师可以举这样的例子:一天小芳的爸爸买了一包糖,但是为了不让小芳长蛀牙,小芳爸爸就说每天一餐之后只能吃两颗,那么小芳一天吃了几颗糖呢?学生都应该会知道2+2+2=6和2×3=6是一样的道理。

2.精心设计情景导入

课前精心的课程导入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解“平均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学生观看的《西游记》里面的情景,假设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三人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十分口渴饥饿的情况下,无奈只有6个桃子,猪八戒提议孙悟空只有1个,沙和尚2个,自己吃3个。此时孙悟空很恼火凭什么自己只吃1个,沙和尚自己心里也暗自不爽,平时重活、累活都自己干,自己应该吃3个,因此3人都在争吵。如何实现分桃的公平公正来安抚三人的争吵呢,只要每人平分2个就好,这就是“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与理念。

二、注重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向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渗透。数学中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及公式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同时也是一些固定的数学框架,学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但学生并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带来的快乐,教师平时应注意在数学知识讲解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渗透的技巧,将数学思想融入数学教材的每一章节。其次,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讲述数学图形与物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课外收集不同的图形和物体,根据物体的特征和自己的喜好将图形进行组合,并将自己创造的模型带到课堂,让每一个学生讲解模型的创意和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使用。在提问时应尽量提问一些答案多样化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解题,尽量发散学生的思维,将数学思维真正融入学习过程中。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形势下,教师应熟练掌握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数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用性,也可以加强学生自主探讨、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在讲解“加减混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都耳熟能详的“丑小鸭”的故事。例如,教师若出“2+1+3=?3+2+2=?10-3-2=?4+3-2=?”这样的多项加减混合运算,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解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减法代表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加法代表丑小鸭的数量增加,于是指导学生通过数丑小鸭的数量即可进行运算得出结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形势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全面发展,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将日常生活实际巧妙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郭宏,成继红.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有效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6.33.

[2]麻翠阁.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希望月报,2011(12).

[3]张则兴.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

[4]何振中,洪涛.新课程理念下的“交往互动”摭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3).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小学)

上一篇:浅谈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以德立校 育人为本 构建和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