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点滴甘露醇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6-02 03:51:15

小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点滴甘露醇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点滴甘露醇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82例静脉留置针甘露醇静脉点滴小儿。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甘露醇静脉点滴的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比较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5.1±0.63)d明显长于对照组(P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甘露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22-01

20%甘露醇具有脱水、利尿、消肿的作用,是临床降低颅内压、消除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水肿的首选药物。甘露醇治疗以小剂量、多次给药、静脉点滴为原则[1]。在小儿疾病需要使用甘露醇时,由于甘露醇静脉点滴间隔时间短,一天要给药2-3次,反复静脉穿刺会破坏小儿血管,加上小儿静脉穿刺时不配合,因此对需要点滴甘露醇的患儿,多采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然后静脉点滴输入20%甘露醇,减少患儿痛苦的同时,保证甘露醇按时、快速、准确地进入患儿体内,达到治疗的目的。甘露醇由于浓度高,必须快速输入,因而对小儿的血管刺激大,对静脉的损害程度高[2],导致留置针保留时间短。本院于2011年3月起,对采取静脉留置针静脉点滴甘露醇的小儿实施针对性护理,有效减轻了静脉刺激症状,延长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间,我科收治的182例小儿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有局部软组织水肿,部分患儿有颅内高压症状,住院期间均给予20%甘露醇脱水消肿、降低颅内压治疗。将18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男48例,女43例;年龄0.7-11岁,平均年龄(5.2±1.67)岁;骨折部位:颅骨骨折12例,锁骨骨折21例,尺桡骨骨折18例,肱骨骨折11例,股骨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15例。对照组患儿男61例,女30例;年龄0.8-10岁,平均年龄(5.6±1.45)岁;骨折部位:颅骨骨折10例,锁骨骨折19例,尺桡骨骨折22例,肱骨骨折13例,股骨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1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经检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给药方法

(1)在患儿入院当日,即给予甘露醇静脉点滴。选择小儿合适的血管,在无菌操作下,采取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用静脉留置针专用输液妥善固定穿刺部位。(2)快速点滴输入20%甘露醇,甘露醇用量:依据患儿的体重,(3ml~5ml)/kg・次,在(15ml~30min)内点滴完毕[3]。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骨科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常规护理,包括注意无菌操作,调整输液速度,观察输液反应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小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点滴甘露醇的针对性护理。(1)先滴入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滴速,确保留置针的通畅、检查有无外渗。因甘露醇属于高渗液体,外渗进入皮下局部组织局,可造成局部组织红肿、疼痛,甚至发生组织坏死、溃烂[4]。(2)在对小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观察待用的甘露醇有无结晶,提前将20%甘露醇放置于70-80℃的热水中进行加温,有条件的单位使用循环热水,防止温度突然过高致甘露醇外包装破裂。观察结晶完全溶解,用手背测试外包装温度,与操作者手背温度无差异即可使用。或抽出少许甘露醇,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在35℃~37℃即可,防止温度过高烫伤患儿局部静脉血管,增加患儿痛苦。(3)遵医嘱按时静脉点滴输入甘露醇。患儿病情不同,甘露醇的使用次数也不相同,基本上在2~4次/d。护理人员要严格掌握使用时间,保证治疗效果。(4)甘露醇静脉点滴完毕后,如无其他药物需要滴注,则用0.1%氯化钠注射液10ml作正压封管[5]。(5)健康教育:留置期间,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家长介绍使用留置针的目的和意义,告诉稍大的患儿不要用手摸、抓、碰撞穿刺部位,对较小患儿家长作相关健康教育,告知其相关护理知识,及时观察穿刺血管变化,发现局部不良反应,并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甘露醇点滴完毕后,可将患儿远端肢体抬高,减少局部肿胀,促进静脉回流。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局部静脉红肿、疼痛等静脉炎症表现,比较两组患儿留置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留置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静脉炎发生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若P>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生静脉炎7例,留置时间(5.1±0.63)d,两组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点滴,可保证药物顺利、及时、按时的输入,提高治疗效果。小儿静脉穿刺相对困难,采取静脉留置针可减少小儿静脉穿刺次数,保护穿刺静脉,减轻患儿痛苦。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一般为3~5天,保护得好也可以留置5-7天[6]。护理人员的正确护理操作,患儿及家长的积极配合,是延长留置时间的关键。

20%甘露醇是高渗性药物,可快速提高人体血浆渗透压,达到脱水、利尿、降压、消肿的目的。由于甘露醇浓度高,对局部血管刺激性大,局部血管可产生疼痛、红肿等不良反应;如甘露醇发生局部渗漏,则可导致局部坏死、甚至发生溃疡等严重并发症。因此20%甘露醇静脉点滴时需确保静脉通畅,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对于骨折患儿,20%甘露醇的使用间隔时间一般在6-8h,每次必须保证在15~30min点滴完毕,每天使用次数多,每次输入速度快,因此,采取小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点滴甘露醇,遵医嘱按时输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点滴完毕,可保证甘露醇的血药浓度,提高治疗效果。

甘露醇由于浓度高,常温下极易发生结晶。输入前适当加热甘露醇,使之接近人体的温度(35℃-37℃)可提高血流速度,促进水肿消退;减少局部静脉刺激,增加患儿舒适感,从而进一步延长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参考文献

[1]汤晓敏,陈丽,程晓微.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外敷预防小儿甘露醇静脉滴注致静脉炎70例[J].中国药业,2012,21(19):71.

[2]杨香兰,侯芳.抢救20%甘露醇静脉滴注外渗1例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31(36):6860.

[3]韩雪玲,胡淑芳,张文香,等.甘露醇外渗后局部组织损伤处理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60~263.

[4]王媛,王倩.基于ABC分析法的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质量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02:217-220.

[5]王程毅,郑启安,宋朝敏,潘玮,黄蕊.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5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06):619-622.

[6]郭雪芹.158例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03:202-203

上一篇:无痛性胃镜检查的护理 下一篇: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