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三人行》之《锵锵台湾行》创新特色探析

时间:2022-06-02 03:36:40

《锵锵三人行》之《锵锵台湾行》创新特色探析

【摘 要】作为王牌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已走过了14年的历程,她的成功不仅在于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更在于其较高的社会效益。近年来,她在坚持自身风格的同时也在寻求变化。2012年3月,《锵锵三人行》受台湾观光局的邀请到宝岛做了一次为期十天的《锵锵台湾行》节目。该节目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无论从节目形态、主题风格、主持样态上都有所突破。

【关键词】锵锵三人行 锵锵台湾行 创新

一、前言

《锵锵三人行》是凤凰卫视的王牌夜间电视谈话节目,于1998年创办。周一至周五晚23:30~24:00首播,次日中午13:00~13:30重播,节目时长21分钟,中间插播两次广告。该节目创办14年来,均由窦文涛担任主持人,由最初主要靠“星、腥、性”等言语吸引观众,到后来主要转为深层社会话题讨论。作为一档清谈类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的制作成本极低,创造的广告收益却很高。她的成功不仅在于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更在于其较高的社会效益。主持人窦文涛“在众声喧哗的中国电视界,以清醒的入世精神和默契的谈话格调,示范了主流之外的观点价值。”他“让中国电视开始说‘人话’了。”

在延续了14年的既有运作模式后,《锵锵三人行》剧组也在寻求着形式上的创新。2012年初窦文涛、梁文道和《锵锵三人行》节目组受台湾观光局之邀第一次走出了演播室,开始了节目开播十四年来首次“户外行走”,拜访以前上过《锵锵三人行》节目的嘉宾,让每一个嘉宾带着窦文涛和梁文道感受一天台湾。呈现在观众面前的都是一次次舒适、深刻、愉悦的身心旅行。一位观众在看过《锵锵台湾行》系列节目后在网上留下了这样的观后感“锵锵台湾行,邀请鼎大名的文化人带我们一起游台湾,却像是和朋友一起闲逛般的舒适、悠闲。舒国治、姚谦、蔡明亮、林怀民……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变成鲜活的存在,随性地逛永康、牯岭街、聊电影、聊音乐、聊舞蹈、聊文化,如缓缓流淌的山泉,甘甜、解渴。”

二、节目形态创新

(一)谈话场景由“在这里”变为“在路上”

《锵锵三人行》的节目形态自开播以来便是在一个仅二十平米的虚拟客厅的空间内,一张桌子,三把椅子,桌子上放三个茶杯,有时候堆放一些书籍报刊以引起话头,将平时朋友间聊天的真实状态在电视媒体上展现出来,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道具。这种朋友间自由交谈的“沙龙式”谈话方式既有别于西方传统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三足鼎立的模式,也不同于大陆观众所熟悉的《鲁豫有约》《艺术人生》《面对面》等节目。《锵锵三人行》十年来保持了没有任何现场观众参与互动,只有主持人和嘉宾的组合形式。这种“客厅”式的节目场景很多年来不曾改变,一直给观众节目“在这里”的稳定感,同时具有很强的隐喻作用,不断地暗示观众其谈话的内容既有别于严肃的政治的话题也不同于闺蜜间的喃喃私语。

《锵锵台湾行》系列节目在原有的节目形态上进行了创新。节目场景由封闭的演播室,扩展到台湾的各个角落,或海边、或稻田旁、或餐馆中、或咖啡馆内。如:3月22日的节目场景是全台北最欢乐的一条小街“永康街”;4月3日的节目场景是稻田边的观景凉亭;4月4日的节目场景是小树林中;4月5日的节目是宜兰的海边。在3月22日《锵锵台湾行》首期节目中,窦文涛、梁文道和嘉宾舒国治以永康街为背景,开始了为期十天的节目。嘉宾舒国治一边走一边介绍说“永康街是全台北最欢乐的一条小街。很难说得那么清楚,但是永康街应该是五六十年前,它就是一个规划得蛮方正的一个文教的宿舍区。所以很多老的日本式房子在这儿,然后在这五六十年里头,尤其这二十年,因缘际会,很多人在这个地方住得很好,或者开店开得很好,成为今天全台北被认为最优雅,也最舒服,同时也最欢乐的一条小街。”试想这一段看似平淡却极具生活情趣的介绍如果放在演播室里说出,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因为有了美景,有了懂得欣赏美景和生活的人,节目才能做得如此“生机盎然”。

(二)节目形式变为“谈话节目”与“旅游节目”的结合

旅游,无论远近、无论地点,其本质是到别处的行走、体验。或看周遭事,或经世间情,或赏天下景。在旅游中可以感受、体验、记录自己“在路上”的心境。而电视这种媒体则是一种记录行走的最好载体。传统的旅游节目往往以“风景、人文、美食”为主题,主持人往往充当导游的角色,带领观众去行、去赏、去品。而《锵锵台湾行》系列节目利用做谈话节目14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旅游节目的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跳出了传统旅游节目的窠臼,从介绍“路途的风景”转向“路途中的人”再到“途中人的感受”。《锵锵台湾行》十二期节目,谈话节目无外乎要解决“怎么说、说什么和谁来说”三个问题。《锵锵台湾行》将“怎么说”的场景“客厅”变为了海边、街道、稻田边、工作室、咖啡馆等,实现了与旅游节目“风景”的结合。在“说什么”环节,将热点社会新闻转化为嘉宾的个人经历、体验、感受,其“人文”气息呼之欲出。在台湾金牌音乐制作人姚谦的那两期节目中,嘉宾在节目更多谈到了个人的感受和见解,如“台北太吵闹,喜欢到北京躲清静”“唱片已经死了,音乐新模式还没有出来”等。

三、主题风格创新

(一)天然去雕琢的“清新自然之风”

看过《锵锵台湾行》系列节目的受众对于节目大多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行走的路线,主持人抛出的问题,嘉宾的回答,思想的碰撞,感觉都不似刻意为之,更像是一次私人心灵旅行。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主持人为了取悦受众,而面对镜头佯装热情的做作笑容,也听不到对某一景点貌似专业的典故描述,进入我们眼帘和耳朵的是主持人和嘉宾朋友般的“真听、真看、真感觉”。窦文涛回忆嘉宾舒国治说“他希望你来玩好,没当你来工作。可能也就是这种有一搭没一搭,让我们的节目流露出了所谓的清新、自然,反而是真实的了。我跟文道是这么好的朋友,还有舒哥,就是不拍,我们也这么走,这么聊,就变成生活了。大家可能觉得这样,不是装,不是沉重,不是刻意搞笑,你舒服了,大家也舒服了。其实观众有时候可能本来对你要求没有那么高,只是希望你自自然然做你自己就好。”主持人和嘉宾做回了自己,观众看在眼里也觉得舒服,容易与嘉宾形成思想的共鸣。

上一篇:英文电影欣赏课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下一篇:传统雕塑与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