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且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6-02 11:06:59

66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且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VA)发生的关系,为心律失常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79例高血压病患者实施超声心动图(UCG)、24h动态心电图(DCG)、12导静息心电图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为LVH组75例,非LVH组104例,比较两组VA发生率。结果LVH组、非LVH组VA发生率为88.00%(66/75)、30.77%(32/104),LVH组VA发病率高于非LVH组(P

【关键词】高血压;左室肥厚;心律失常

高血压病患者因血压持续升高使得心血管受累,其中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是心脏受累的主要表现。随着LVH的发展,心脏的舒张及收缩功能减退,易继发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本文回顾性分析179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高血压病LVH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为心律失常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79例均为自2011年6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1],均经血压测量、血生化检查确诊。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或其它器质性心脏病者。对179例患者均进行UCG、DCG、12导静息心电图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为LVH组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41-76岁,平均(61.2±5.4)岁;病程4-16年,平均(9.7±2.6)年。非LVH组104例,男63例,女41例;年龄42-73岁,平均(61.7±5.2)岁;病程4-17年,平均(10.2±2.4)年。

1.2诊断方法

1.2.1LVH诊断方法采用AU4Idea 4.0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意大利百胜公司生产)测定,并采用Penn法测量左室后壁厚度(LVPr)、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内径(LVDd)。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2]:LVM=0.8×4[(LVDd+IVST+PWT)3-LVDd3]+0.6,LVMI=LVM/体表面积。LVH诊断标准为:男性LVMI>130g/m2,女性LVMI>120g/m2。

1.2.2心律失常诊断方法采用1810 Series 2.7型动态血压监测仪(美国ZymedHolter公司生产)做DCG记录。按Lown分级标准评价室性心律失常程度:Ⅰ-Ⅱ级为室性早搏,≥Ⅲ级为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以及心房颤动。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LVH组继发心律失常共66例,占88.00%,其中房性早搏占89.33%、室性早搏78.79%、心房颤动65.15%。非LVH组继发心律失常32例,占30.77%。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见表1。

3讨论

左室肥大是高血压病的常见并发症,当血压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时,血液动力学受之影响,使得心肌室壁顺应力增加,导致心肌结构发生重塑,最终发展成为左室肥大。本研究中,高血压继发LVH发病率为41.90%。

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证实,LVH是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引起严重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贾新巧等[3]研究报道,高血压病LVH患者继发心律失常的危险性是非LVH患者的2-4倍。本研究中,LVH组患者VA发生率为88.00%,高于非LVH组的30.77%(P

LVH患者继发心律失常的机制主要为:①心肌缺血。心肌增厚使心肌面积与心脏自身血管的比例失衡,心肌灌注不足引发心肌供血量减少,心肌缺血时会刺激心室壁化学感受器,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因刺激的产生发生改变,长期刺激会造成心肌电活动失稳,室颤阈值降低,最终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②心肌电失稳。由于心肌增厚,心肌细胞和间质结构发生变化,心肌电活动在心肌细胞和间质中的传导不均匀,产生折返环,影响心肌电稳定性,引发房性心律失常及房性早搏[4]。本研究中,LVH组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心房颤动为主,与文献研究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患者应警惕LVH的产生,有条件的应进行超声心动图或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积极预防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刘力生,王文,姚崇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30.

[2]周文平,闫西艴.高血压左室肥厚心电Cornell电压标准初探[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1):34-35.

[3]贾新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5):23-24.

[4]王联发,吴振西,陈绍良,等.脑利钠肽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学,2010,8(9):1100-1101.

上一篇:新生儿光照疗法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分娩方式的不同对婴儿母乳喂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