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时间:2022-06-02 11:03:28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新课程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协调。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非常重视数学学科经典内容的讲授,但忽视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重视演绎推理的证明,大多数学教学模式基本上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采用单一传递灌输的教学方式,忽视了交流、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等学习方式,与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格格不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创新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是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它以努力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己任,以“以人为本”、“师生平等”的教育观念为本质特征。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沟通,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使他们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索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研究中值得反思的。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活动也应该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特定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应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如何才能有效地沟通呢?笔者以自己的教学案例《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沟通的背景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

沟通总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形式的沟通都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营造班级的文化,良好的班级文化是课堂教学中人际沟通的积极背景。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润物细无声,因而也是最美的教育。同时要关注沟通的心理背景,一方面是指沟通者的一般心境状态,另一方面是指沟通者双方相互接纳的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位热爱教师工作、爱每一个学生、爱所教学科的教师,往往教学效果较好,因为他和学生在课堂上沟通时彼此的心理距离较近。加之,教师爱的情感也会迁移给学生。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读懂学生这本书,读懂市场经济下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和学生们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时,考虑到高中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对事物存在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认识新事物的欲望,同时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视野较窄,对新知识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本节课通过一系列问题情景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动脑思考动手参与,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参与学习和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从沟通的方式思考沟通的有效性

沟通的方式不局限于面对面的沟通,还有以各种不同媒体为中介的沟通。对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形式影响力是最大的,因为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可以发生情绪的相互感染。沟通可以通过语词,也可以通过非语词(如姿势、动作、表情等)。沟通发生的自然性,即它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人际的沟通除了语词沟通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非语词的途径来实现的。例如,你的表情、姿态以及不同于平时的变化已向别人透露了你的状态。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语气表达传递的是怎样的信息,怎样才能在课堂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光与表情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均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师生之间的目光接触。人们常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会说话”是很有道理的。另外,沟通的方式还可以是以各种不同媒体为中介的沟通。在《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双曲线让学生感知自然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美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运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形象地给出点的运动轨迹形成的过程,使之从感性到理性抽象概括。这比简单的口头表达和黑板的生硬书写沟通效果更显著。

三、课堂的沟通还应注意学生的反馈

反馈是使沟通成为一个交互的过程。教师课堂上不能只是一味将自己要传达的信息灌输给学生,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反馈,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亲自动手,总结规律,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敢于质疑,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双曲线”的教学中围绕“层层设问,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一主线展开,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学习成果,从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从而实现课堂沟通的有效性。

上一篇:自主阅读――学生语言学习的金钥匙 下一篇:浅谈初中政治课堂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