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时间:2022-07-24 09:45:39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新课程改革,明确了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将个人的情感育成和价值观的培养与知识技能的掌握结合了起来。这样的教育才能使人在生命成长过程中同时领悟到人生的价值和使命,才能使人感受到内心的充实、和谐、光明和快乐。化学教育不仅是一个认识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人的生成与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学生生命潜能多方位得到彰显、丰富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关键是要寻找、整合及生成新课程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将化学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深入挖掘教材,整合德育内容。

每一个教育和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和发展的。例如在进行氯气性质的教学时,可以结合氯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化学武器的事实来导入新课。如:同学们在初中就了解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在这场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战争中,有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场景:1915年的4月22日傍晚,德军在阵地前沿设置了5730个盛满氯气的钢瓶,朝着英法联军阵地的顺风方向打开瓶盖,把180吨氯气释放出去。顿时,一片黄绿色的烟雾腾起,并以每秒三米的速度向对方的阵地飘移,一直扩散到联军阵地纵深达25公里处。烟雾过处,尸横遍野,5万英法联军中毒死亡。接下来,拿出一瓶事先制备好的氯气,展示给学生,同时说:“这就是造成灾难的氯气”一种黄绿色的气体。然后,演示闻有毒气体的正确方法,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得出氯气有刺激性气味。再顺次介绍氯气的其它化学性质。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在一种兴奋和急于探究的情绪中展开有效的学习。

二、依托化学实验,教会学生探究。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它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其它所不具备的功能和作用。

中学生视实验为化学课堂上最好的节目,他们为氢氧爆炸、焰色反应、铝热反应等有着强烈感官刺激的成功实验拍手叫好。教师应抓住契机激发学生迅速进入从观察兴趣疑问思维的积极状态,“注意”和“思维”达到了高度集中和活跃。发挥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概括,将感性知识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极大帮助。

例如,氯气与水的反应是难点中的难点,所以多设计几个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氯水的颜色,探究氯水的成分和次氯酸的特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实验1:用1支100mL的针筒抽取80mL氯气,然后抽取20mL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可得,80mL氯气部分溶解于水,得到的氯水呈黄绿色――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氯水中有氯气分子存在,只有部分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

实验2:将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氯气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可得,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不是氯气分子使有色布条褪色,而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进一步分析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氯气分子离解为2个氯原子,水分子离解为氢原子和氢氧原子团,他们重新组合,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实验3: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和稀盐酸,滴在pH试纸上,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可得,稀盐酸能使pH试纸变红,新制氯水使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氯气与水反应确实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而且,不是盐酸使有色物质褪色,而是次氯酸使有色物质褪色,次氯酸有强氧化性。

实验4: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新制氯水,再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和几滴稀硝酸,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可得,有白色沉淀生成――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氯水中存在Cl-。顺势指出常用此法检验氯离子。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即可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出氯水的成分。然后,介绍次氯酸的三大特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和弱酸性,明确氯水常用于漂白、杀菌、消毒,但是氯水不稳定,最好现用现配,短时间存放也要置于棕色瓶中。久置的氯水相当于稀盐酸。

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就在身边。

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具体情景,引导同学们认识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密切关注并设法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化学素养。如,我们在饭店吃饭,都喜欢用一次性的碗筷,这样比较卫生,但浪费资源。现在用纳米技术生产的碗筷,具有抗菌作用,坚固耐用,且节省资源。学生听到一个个鲜活的实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的兴致大增,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教学中,利用我国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及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例如,讲到液晶,在对比了液晶显示屏和一般显示屏的特点之后,提醒学生液晶显示屏对人体的伤害虽然小,但也有伤害,玩电脑的时间长了,容易得“电磁波过敏症”,所以玩电脑要有节制。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得到了教育。又如,在有机物中,讲解到乙烯时,可结合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及我国国情的实际,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再如,可利用“元素化合物”、“化学与材料”、“化学与能源”等知识,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新材料的合成及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环境与能源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实际例子,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也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只要我们把更多的爱倾注给学生,不但要教会他们学习,更要教会如何做人,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谛。

上一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拟实验教学方法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国内外航空安全文化对比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