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变电运行的安全技术及管理

时间:2022-06-02 10:38:00

概述变电运行的安全技术及管理

摘要:电力企业应加强对变电站运行安全进行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电网安全事故隐患,给生活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促进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保证人们生活环境安全、和谐。本文对变电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变电 运行 安全 技术 管理

中图分类号:TM131文献标识码: A

在变电运行过程中,电力设备、系统出现损坏,相关人员操作违规或失误等都会对变电正常运行造成直接影响,降低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而给安全事故埋下隐患,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在电力系统中正确认识变电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是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 可靠性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工作内容。

1 目前变电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1.1 变电设备存在安全问题

随着运行时间的推移, 电气设备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导致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损坏、老化、短路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用电量的增加,电气设备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增多。 在变电运行过程中, 电气设备受损后, 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检修、维护、更新,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将受到很大影响,增加安全隐患事故存在率。

1.2 安全管理未落到实处

安全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控制手段,导致安全管理未落到实处。 安全管理问题的存在成为电力系统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源头。 现阶段,多数电力企业为了提高变电运行效率和质量,不断引进先进设备、更新工程技术及材料,而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却相对滞后。

1.3 电力程序操作缺乏规范性

在电力系统中, 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电气误操作被定位人为责任事故。 变电运行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操作(如设备检修、维护等)均较为乏味且繁琐。 因此,相关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倦怠、松懈思想,导致其安全意识及警惕性降低,操作上出现不规范现象,从而增加了设备异常、运行故障等事故的发生率,给电力系统埋下安全隐患。 此外,变电工作人员在执行程序操作时出现错误性判断, 导致设备误动、 误停等,都会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造成威胁,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率。

1.4 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责任淡薄

在变电运行过程中,除设备检修、维护外,其他多个环节的工作均需要人为进行操作。 因此,操作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工作责任心在确保变电正常运行中具有重要作用。 变电运行操作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工作责任心直接影响到其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目前,部分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工作责任心还相对较低,日常工作规范需依赖相关制度及管理部门进行控制和约束,这对变电系统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2 变电运行中应对安全问题的处理措施

2.1 加强设备检查及维护管理

在变电运行过程中,设备出现问题会直接对供电系统造成严重性影响,因此,电力企业需重视和加强对设备检查及维护进行管理。 合理安全人员对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保证供电系统正常运行。 加强设备检查及维护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做好设备选用工作,严格加强对选用设备各项功能进行出厂试验。 在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仔细进行验收工作。 ②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加强观察检测。 注重并加强对设备表记、易出现状况部件、信号监控部件等进行特别巡视。 巡视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需根据设备温度、气味、颜色等状况对故障进行科学分析和判定,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③根据具体设备及设备运行状况合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修试方案,并加强对设备关键部件及位置进行定期检查。 严格检测和整改隐患线路,降低故障发生率。 ④值班人员须保持高度责任心和警惕性,系统、仔细地对相应设备及设备中关键运行环节、 危险点等进行密切巡视检查。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做科学预测,同时要做好记录,及时将问题上报。 ⑤雷雨天气出现时,巡查户外高压设备的工作人员应穿带专用绝缘靴,并注意与避雷针、避雷器等保持安全距离。 雷击是引起变电设备发生故障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电力企业应在相应的设备停放处搭建避雷防护设施,保障电力设备安全运行。

2.2 加强操作程序规范化

在电力企业中, 电网设备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供电安全,关系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技术操作。 电力生产操作规范管理中,操作票制度应用时间较强,使用范围较广,可有效降低操作事故发生率。 因此,供电企业应不断完善两票二制,并加强对其进行管理。 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在相关操作过程中按照制度正确填写操作票,规范操作程序及技术。 在对程序进行操作时,操作人员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穿着绝缘服靴、确认接地线安全性等。 确保操作环境安全后方可进行相应的程序操作。 此外,电力部门应加强进行制度建设, 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及工作规程,管理部门应用制度及规程加强对操作工作人员进行约束,控制操作人员实际工作严格按相关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2.3 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在电力系统中, 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包括现场运行规程、调度规程、变电运行规程、汇报程序等诸多内容。 在电力安全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应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进行工作沟通交流。 当变电运行中出现异常情况时,需将情况的具体原因、运行方式及状态等详细向相关部门汇报, 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将变电事故发生率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宣教及培训,也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环节和重要内容。 安全知识宣传可采用新闻报道、专业讲座、组织观看记录片等形式进行。 通过这些活动可有效提高变电人员安全意识,促进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实施奖惩机制也是促进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方式。 通过奖惩机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 当安全事故出现时,对个人责任进行彻查和追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个人进行严厉惩处或给予奖励,从而激发运行工作人员安全工作责任心,保证变电运行安全、稳定。

2.4 提高变电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是保证变电正常运行的直接和重要因素。 因此,电力企业应重视并不断加强对各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素质培养。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完善和加强变电运行技术管理。 管理部门应根据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内容等进行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的管理。 定期开展技术讲座、技能培训班、规程学习等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及安全意识。 ②注重对工作人员进行素质培养。 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 提升工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同时,在企业中加强进行作风建设,培养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其事业责任心,强化其爱岗敬业精神。

3 结束语

在电力系统中,有效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变电运行中加强安全管理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应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各电力企业间加强沟通合作,严把安全生产关, 确保电网运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促进社会经济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学耿,张翔. 解析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问题及相关控制措施[J]. 科技传播,2012,12(12):372~373.

[2] 李永红,李晓斌,刘臣亮. 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隔离的设计与实现 [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11,11(25):807~809.

作者简介:

张如清(1965―),男,从事变电运维工作

上一篇:高校教学型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 下一篇:锈蚀对钢筋力学性能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