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

时间:2022-06-02 09:25:18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

摘要:建筑工程的岩土工程师,须重视建筑工程中岩土的勘察工作。尤其要强调出事前的指导工作、事中的控削工作,以及事后的总结工作。对勘察中的技术措施有一定的把握,认真、严谨地分析每一道环节,为建筑工程岩土勘察的质量提供保障,为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提供契机。笔者根据建筑岩石勘察现状,探讨并总结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处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技术;岩土勘察;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岩土勘察,是为了解决和处理工程中与岩土相关的问题,在建设工程中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岩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岩土勘察对建筑工程来说,是一项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潜心研究的重要工作。

一、分析岩土勘察现状

国民经济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中,带来了众多现代化、超高层的建筑工程,基础建设项目也日益兴建起来。另外,越来越大的开挖深度,决定了在岩土的勘察过程中,不得不废弃一些不能满足施工和设计需求的传统勘察方法和模式,提高了岩土勘查工作的难度系数,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岩土勘察工作中的难题。

1、地质形态方面。主要对地下岩土体的存在空洞、分布形态、地下不明埋藏物体、埋藏的位置和深度等,这些信息、数据的勘察和确定。

2、岩土参数方面。地下岩土体分布和存在位置的特殊性,导致像残积土、风化岩和颗粒土等,某些原状岩土样的获取较为困难。另外,实验室的岩土层试验,岩土设计参数会存在不确定性,或难以确定。

3、技术素质方面。目前,岩土勘察公司、从业人员等,其水平的参差不齐,不了解技术服务对象,缺乏内部技术交流和沟通等情况,影响了技术人员的知识深度。

4、界面划分方面。有关岩土工程的地质构造判定,软弱结构面、不良地质和风化情况的划分等。

5、综合能力方面。专业水平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一部分岩土勘察工作人员对辨别真伪、总结等能力的缺乏,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利用等方面的能力较弱。

二、软土地基的勘察措施

1、地质勘察措施。

房屋建筑工程,此类工程地质勘察需要与建筑物本身的基本功能和相关特点加以结合,对上部荷载、基础形式和结构类型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变形限制以及埋置深度等,为能够进行综合的岩土勘察工作提供保障。充分论证需要足够的岩土地质勘察深度提供基本保证;地质勘察范围要能够满足建筑物相互影响相关因素的基本需要;充分调查研究,查阅周边建筑的岩土工程资料,节省投入;不能正确判读地质勘察报告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将地质勘察报告数据不准确、不全面,或者是错误的情况完全排除。

2、现场检验及监测。

在岩土勘察中,现场检验和监测实施的初始通常需要在高级勘察阶段,由此也被看作是勘察的一种基本方法。而现场检验主要的工作内容,其实就是在施工阶段验证核查之前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结果,另外,对岩土工程进行施工监理以及质量控制。现场检测主要是施工作用和荷载对岩土反映性状等方面的监测、施工及运营结构物检测,同时还有监测环境影响方面的内容。通过对岩土勘察的检验和监测资料的利用,实现某些建筑工程岩土工程技术参数等的反求,将其作为重要依据,及时对设计进行修正和完善,促使其经济和技术方面能够得以优化。这项工作大部分都是在施工期间内进行,由于某些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或者是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有较为重要影响的,须在竣工运营的时期进行,体现出其主要目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同时提高工程的效益。

3、有关地质勘察复勘方面的措施。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工作进行过程中,须随时监测或者是检验设计的预期效果,同时控制施工质量。施工勘察的工作开展,在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在施工前期或者是施工期间,开展论证性的岩土勘察,基于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勘察软土的相关工作需从围绕下面步骤展开和实施。

①软土的形成有不同的因素,通过不同软土的类型以及地基的复杂程度要予以区别对待。利用不同的布置原则,保持勘探点最大间距在30m到50m之间,最小间距在20m到30m之间。

②掀起固结压力前后,变形特性的区别较大,不同固结历史的任务,应力应变关系的特征有所不同。由此,勘察工作的惊醒过程中,需查明软土固结历史,这项工作十分重要,要予以软土的力学性质准确评定,以确定欠固结、正常固结或者是超固结土。

③通常情况下,岩土工程的勘察一般都是采取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标准贯入试验用软土中的砂土层、粘性土等等。在软土地区,较为有效的原位测试方法还是要属静力触探,它能够缩短勘察的周期,减少土工试验、钻探取样等工作量。

④严格评定土层的均匀性;探明岩土的厚度、土性等水平向或垂直向方面的变化规律等;另外,要对软土排水固结条件、沉降的速度以及强度增长等相关的薄层里和夹砂层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

⑤不能过于简单的按照地基压缩层的设计去进行深度确定,需根据地质条件、建筑特点以及可能的基础类型等进行确定,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处理方案的要求进行预计。

⑥测定软土力学性质参数。其主要技术有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经验简介推算等。根据岩土工程的类别,加上看车阶段的技术手段等,对土的力学参数进行测定。

⑦假设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工作中有类似的可靠经验可以遵循,就可利用快速固结试验,增加对变形参数:压缩指数,回弹指数以及压缩系数等方面的测定分析。

4、新技术方面措施。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上勘察到的数据更加准确,也为了操作的方便,我们须不断地进行技术方面的更新和改进。例如:加强多功能静力触探头、标准的灌入实验、波速测试以及静载荷试等相关操作。室内外测试和施工监测的有关新技术,再加上施工监测以及检测技术的相互结合,以便促进更准确、科学的数据获得。此外,为保证岩土工程设计参数的可靠性,须经过认真的分析和对比,建立经验关系,一般以工程师工检测和监测后,所获取的实际测量资料反算的参数作为依据。

总结:城市民用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不仅有其“共同性”,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工程建设中,岩土勘察是基础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想这项工作顺利且高效地完成,需要对建筑工程有关的岩土特征和特点等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谨慎、认真地判断工程设计、施工的相关依据以及质量的优劣;采用合理、科学的将勘察技术和最新勘察技术加以结合,促进工程建设质量、工期和合理投资,推动勘察技术快速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航.浅谈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0(14)

[2] 张小军.浅谈如何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J]. 价值工程. 2011(06)

[3] 张友安.岩土工程勘察中技术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价值工程. 2010(03)

上一篇:浅谈配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管理 下一篇:施工图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