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快乐课堂的营造

时间:2022-06-02 08:21:20

浅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快乐课堂的营造

【摘 要】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在教学中,若师生双方心意相通,便较易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想政治;快乐教学;师生关系;气氛;教学情境;趣味;情感;魅力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注重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在我也就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所积累的点滴教学经验,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快乐”教学的一些不成熟想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对学生宣传“假大空”的套话,进行机械式地灌输,教育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营造“快乐课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气氛

1.政治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臭架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来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这样学生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表现出异常积极的学习情绪。

2.创设教学情境,增加课堂趣味性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情感环境中感知、认识、理解、训练,让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加深学生对问题、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1)紧扣教材,设计小品故事,由学生自导自演,学生们在愉快的表演中,在认真的思考讨论中,深刻领会到:健康的情绪都是事出有因的,健康的情绪都应表现恰当,应学会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克服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使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

(2)讲故事,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如为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运用“认识改变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笔者补充知识,向学生介绍一种有关情绪调节的理论。

3.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情感

良好的课堂效果,能让学生学习掌握到大量的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理论知识,而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是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最好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采取成立兴趣小组和开展实践探究这两种方式。

二、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

这是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不要等到上课时,临时抱佛脚去瞎编几个。每天都要上课,如何搜集这么多的“快乐”素材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多多积累。搜集素材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肯用功去做去想。生活中有许多的“快乐”的素材,但需要我们不辞辛劳,细心积累,最好是随身携带素材记录本,随时准备记录有用素材。

三、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1.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

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2.列举“快乐”的教学案例

政治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明白。我们在保证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浓厚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

3.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具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快乐”教学。

4.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

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四、“快乐”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具备以下条件

1.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完全取决于课任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最好的剧本假如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导演等于白搭。教师就好比导演,一堂课准备的最充分,环节设计的多完美,如果没有一个较强课堂管理能力的老师来把握同样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2.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课前进行充分备课、预测、研究,知识准备要充足

假如一堂课是一次战争,那备课就是战前的战略准备阶段。大家都知道没有充分的战略战术准备是要打败仗的。所以备好课是关键。

3.要求教师富有个人魅力

比如知识的渊博、富有感染力、亲和力,和较强的责任心。“快乐”教学法是对那些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无所用心的教师是极大挑战和否定,只有高素质的、全副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的教师才有资格、才有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胜任这种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幽默风趣的老师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而充满欢声和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师能在乐中教,生能在乐中学,不亦乐乎!

作者简介:

王改芬(1979.11~),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任教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石头桥中学,中学二级教师,2006年获得县级“学科优胜奖”;2007年参加市级物理骨干教师培训,获得保定市骨干教师合格证书,多次获得县级物理说课一等奖,2013年获得第四届全国青少年英语读写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奖,独立撰写的学术论文曾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研究方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以读为本” 下一篇:浅谈学生数学思维与问题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