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2-06-02 02:04:53

汝州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汝州市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转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展的要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从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出发,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目前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1.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汝州市现有20个乡镇办事处,456个村(居)委会、21.21万个农户、乡村人口85.43万、常用耕地91.40万亩。截止2015年底,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17.80万亩,占全市常用耕地面积的19.5%;流转出土地的农户3.61万户,占承包总户数的17.02%;签订流转合同的耕地流转面积11.57万亩,占流转耕地总面积的65%。

目前,我市存在的主要流转模式有:土地互换、土地出租、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等。

按土地流转形式分: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178000亩,其中:转包的7960亩,转让的3200亩,互换的7500亩,出租的64700亩,股份合作的19000亩,其他形式的4000亩,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的44.7%、1.8%、4.2%、36.3%、1.1%、2.2%。

按家庭承包耕地流转去向分:耕地流转入农户的有122500亩,流转入专业合作社的有22600亩,流转入企业的有5026亩,流转入其他主体的有27874亩,分别占流转总面积的68.8%、12.7%、2.8%、15.7%。

按流转土地用途分:流转土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面积有135100亩,流转用于其他用途的面积有42900亩,分别占流转耕地总面积的75.9%、24.1%。

按流转的组织形式分:截至2013年6月底,我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88家,其中从事种植业的174家,畜牧业的44家,服务业57家,林业13家;家庭农场总数836家,经营耕地总面积64734亩,其中50亩以下的有458个,50-100亩的189个,100-500亩164个,500-1000亩的19个,1000亩以上的6个。

2.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

流转的区域特色明显。城郊土地流转量较少。山区因交通及水利设施等因素限制,流转量也较少。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如骑岭、纸坊等乡镇的土地流转量较大,租金也比较高。

耕地抛荒现象减少。以前由于单个农户种粮成本高、周期长、效益低,与上涨较快的农民工工资相比,种地显然不如打工挣钱来得快,以至于一部分人外出打工,家里良田闲置未被耕种。现在通过实行土地流转、集中经营、规模化耕种、种粮补贴等有利因素的增多,调查农户承包的耕地均无抛荒现象。

从流转期限看,大部分农户以短期为主。通过对100户农户调查,流转过程中,转包、转让、互换、出租的期限通常为一年一议;或者是未明确期限,或者是种一季算一季,原承包户随时都可以收回,这部分占流转面积的75.6%以上。

从流转费用看,以低价为主。流转过程中,转包、转让、互换的方式一般情况下是无偿的,只有少数搞养殖、种蔬菜的专业合作社给了原承包户一定的费用;采取出租方式的土地,每年每亩流转费用在600元―1000元不等,而地理条件较差的山区每年每亩流转费用在400元―600元之间。

二、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1.对土地流转存在糊涂认识

许多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理解不全面,对土地的依赖性强,怕流转出的土地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政策一旦有变就失去了承包权,就会没有“依靠”、觉得“不安全”。在调查的100户中,还存在思想顾虑的户有26户,占26%。

2.流转机制不健全

土地流转处于初级阶段,缺少有效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机制,缺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流转信息不畅,大部分土地流转以口头协议为主,没有到市乡主管部门备案,双方的权责没有明确约定,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协议纠纷。

3.流转文书管理不完善

土地流转过程中有的根本没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即使有的签订了书面合同或协议,也没有到乡级主管部门存档和备案。所有乡镇都没有建立流转台账,致使上级主管部门对土地流转的真实情况难以掌握,一旦发生土地纠纷,由于缺乏依据,无法进行审核,不利于纠纷及时解决。

4.规模流转难度大

由于土地分户经营的随意性、分散性与土地流转的规模、计划存在矛盾,成片流转和集中连片难度较大。据调查,农村青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剩下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农民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1%以上,年龄在50岁以上占87%。因劳动力素质低,年龄结构偏大,创业本领不强,满足于守土经营的现状,出现了难以成片流转的难题。

三、加快土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有关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宣传通过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范事迹,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放心流转。

2.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服务职能,稳定流转秩序

政府要强化政策引导,创造发展环境,加强服务管理。要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在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工作。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促进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向农村延伸,让他们放心的流转土地;对于土地已经流转出去的农民,要引导他们从土地流转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建立个人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4.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流转形式

坚持以《土地承包法》及上级部门相关规定为准绳,鼓励农户依法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合作社等土地流转组织形式。

上一篇:公路工程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分析 下一篇:诗意的生活朱星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