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研究

时间:2022-06-02 01:29:49

大学英语教学中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研究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专门用途英语在全球被广泛接受。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掀起了一股研究专门用途英语的热潮。本文简要论述了ESP的发展历程、ESP的特点以及ESP在大学英语中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调查了湖北省的某一省属大学的专门用途英语的开设情况,并对ESP教学的提出一些建议。ESP课程的成功开设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专业需求;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

20 世纪60年代,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等在《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首次提出了ESP(专门用途英语)这一概念。20世纪80年代,专门用途英语在全球被广泛接受。我国的ESP研究几乎和世界同步,1978年杨惠中教授在其《国外科技英语与研究动态》一文中第一次谈及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近几年来,关于ESP的立项课题、ESP的教学法专著也不时可见,一些高校更是把ESP教学模式纳入到教学改革计划。如今,中国ESP研究正蓬勃发展。这些研究对推进ESP研究和教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ESP的定义、分类以及特点

ESP 是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的缩写,即“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早在1964年, Halliday等在他们合著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就提出了ESP 的概念:“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for policemen,for officials of the law,for doctors and nurses,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s,for engineers and fitters”。也就是说,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即“专门用途英语”,并提出要根据学习者的具体需要来决定教学内容与方法。①ESP教学的四个特征: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英语学习更有针对性,ESP 教学目标明确;② ESP是大学英语改革的发展方向。

二、当前ESP课程出现的问题

笔者调查了湖北省的某一省属大学的专门用途英语的开设情况。该学校现有55个专业,其中有39个专业开设的有专门用途英语45门,其中32门专业选修课,12门专业必修课,1门指定的专业选修课。在这45门专门用途英语中,14门为考试科目,其余均为考查。学时数从16到64不等,学分为1~4学分。其中旅游专业英语为4学分,64学时。水利水电工程英语、电子信息工程英语、通信工程英语为1学分,16学时。其余为1.5~3学分不等。在这45门课中,只有13门课程安排有实践内容,其余都为教师主讲课。这些课程都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后期或者结束后开设,即4~7学期开设。授课内容多偏向知识性。

从上面的调查发现:我国高校虽然开设了化工英语、商务英语、经贸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但是目前的ESP教学效率低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没有解决好ESP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定位问题

尽管大纲明确规定了专门用途英语是大学英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长期以来,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很少有学校对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设置进行专门的考虑,而是由各个院系所在专业自行考虑。目前ESP课程所属课程模块及课程性质问题比较混乱。

2.严重缺乏既懂得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语言的复合型教师

ESP本身是为了满足学习者的特别需求,是为职业岗位服务的,它具有较强的应用性。ESP教师应该是既懂得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语言的复合型教师。目前,ESP教师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事普通英语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师,他们大都是英语语言文学出身,由于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往往用讲授基础语言的方法进行ESP教学,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主。另一类是由专业教师组成,这一类教师专业素质较高,但他们的主要精力是在自己的专业上,花在专业英语的时间很有限,且专业教师由于缺乏语言教学经验,仅把ESP作为专业知识课进行教学,以翻译为主。这两种教学模式只是在形式上把语言与专业结合起来,并未深入合理地融合ESP的语言特点和技巧,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三、ESP教学的启示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存在课程定位不明确、教材不完善、ESP英语教师不足等问题,总的来说,大多数高校的专门用途英语课形同摆设,专门用途英语课成了可有可无的一门课。ESP教学效果距离国外情况相去较远。

1.政策上应加大对ESP 教学的支持

专门用途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拟定目标,即大学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基础英语,三年级开始学习专门用途英语,修满学分才能拿到毕业文凭。所以教育部门应将ESP教学纳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文件中去,明确与专业领域相关的英语能力要求,从而为ESP的发展提供路径,指明方向,这样才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同时,各高校、学院应该给ESP教师在课时津贴、工作量的计算、教育立项等方面给予优惠的条件,鼓励他们开设ESP课程,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全英文的课程。

2. 加强复合型教师的培训

复合型教师的匮乏严重影响ESP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积极多样化的师资培训渠道与方式,与国外、国内知名学校合作,实行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方式以尽快培养出大批合格的ESP英语教学工作者,如让教师参与ESP教学论坛对新形势下ESP教学与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或通过主旨发言、工作坊、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为ESP教师提供一个了解最新理念、交流研究成果、沟通教学方法的平台。学校也可以计划安排教师到国内外大学进行短期或长期的访学与培训。

3.根据社会需求制定ESP课程计划

首先要弄清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专门用途英语可能的需求,和学习者对专门用途英语在今后工作中使用的期望以及二者之间的差距,以便能缩短社会与个人需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专门用途英语方面能更好地学以致用。一是了解这些工作和岗位是否需要英语;需要什么样的英语,他们需要的英语应该突出哪一技能;二是要根据调查的结果拟定课程计划,将大纲的共性要求与个性特点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制定课程计划,最大程度实现教学目的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结语

ESP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解决普通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为社会各个专业领域培养大批的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是大学英语改革的新方向。ESP课程应该逐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目前将ESP定位在学术英语,由大学英语教师开设,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学术交流能力,是一门从基础英语到双语教学或全英语教学的衔接性课程。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02): 22―28 .

[2]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04):306―308.

[3]蔡基刚.CBI理论框架下的分科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2011(05): 35―38.

[4]黄 萍主编.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外语学院)

上一篇:初中数学学法指导探讨 下一篇:有声读物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