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格买提 加速度,慢心情

时间:2022-06-01 11:22:14

你好,我是尼格买提・热合曼。”《开门大吉》的主持人、“老少咸宜”的尼格买提现在更倾向于用自己长长的新疆名字来介绍自己。其实很多人喜欢叫他“小尼”,尼格买提也很享受这种跟朋友和观众的亲近,但是近来他对自己的本名逐渐生出了几分“执念”。“其实人对自己的名字很敏感,别人对你的称呼不同,对你心理建设的影响是很不一样的。”

尼格买提以开朗大男孩“小尼”的形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大概是从《开心辞典》和王小丫的合作开始。那是2005年年底,因为嘉明出国,小丫开始寻找新的搭档。“我还记得小丫姐对着镜头娓娓道来,说她希望下一个搭档是阳光而热情的,没想到我后来就成为了她口中那个要寻找的人。”尼格买提每次回想起这些,都会感叹命运的奇妙和百转千回。

那时候,大家对尼格买提正处在初步认识的阶段,有时候人们叫他“小尼”,或是“小提”,或是“小维”,甚至还有叫成“小熊维尼”的。尼格买提是个好脾气,总会先答应着。但他对朋友们说,“什么时候观众能够准确叫出我的名字,那才说明我真正走进了观众的心。”

从“小熊维尼”到尼格买提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毫不犹豫地准确说出他的全名,这不能不归功于《开门大吉》。作为一个主持人,尼格买提一直都很欣赏艾伦秀的主持人艾伦・德杰尼勒斯,因为她能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节目来尽情发挥。而《开门大吉》正巧给了他这个机遇。“我认为一个好的主持人和他的节目是无法分离的,就像星光大道的毕姥爷,快乐大本营的何炅,百变大咖秀的谢娜。以前的开心辞典还是总和小丫和嘉明联系在一起,而《开门大吉》则是我的‘开门大吉’。”

一般来说,央视比较好的娱乐节目的收视率大约为1.2%,《开心辞典》鼎盛时期也曾达到1.7%的高峰值,而现在的《开门大吉》的收视率则达到了最高2.4%,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开门大吉》的创意来自一个荷兰节目制作公司,他们会制作很多有意思的节目形式,录成样片推荐给电视台。荷兰样片的原名是“superstar叮咚”,基本上就是《开门大吉》现在的样子,选手听门铃猜歌名,猜中后会有原唱者的模仿秀。但是这个节目在欧美并没有实体节目,CCTV是第一个试水的电视台。

《开门大吉》的整体制作团队是《开心辞典》的原班人马,一直配合无间的团队放弃一个已经成熟成功的节目本来就颇有些忐忑,而且尼格买提也是比较新的主持人。“当时我心里也在打鼓,观众会喜欢吗?制作方的投入能够回收吗?不过,终于能有自己的节目,我一方面紧张,一方面也没那么害怕,反而很兴奋。在台上我会尽量去‘够’艾伦的那种感觉,用自己的全情投入把节目做得更舒服,更出色。后来,当荷兰合作方的老板来看节目的时候评价说,他就是这个节目的主持。这让我很开心也很自豪。”

《开门大吉》中,尼格买提和观众的互动一直很亲切,也很紧密。很多观众第一次到中央电视台来录节目,难免紧张到手足无措。尼格买提这时就会用各种办法来救场,“其实这个节目没有什么束缚,充满了活力,加上我会跟熟人一样跟他说话,又逗他,又煽乎观众,又和他击掌什么的,拘谨的选手基本在猜第二首歌的时候就会完全玩high了。”

节目的成功大大助长了尼格买提的人气,不过由于节目和他自己的温暖风格,他的粉丝们虽然热情却不疯狂。“可能是主持人的粉丝和艺人的粉丝不同吧,很多观众就把我当做一个熟人朋友。有时候在街上迎面遇到一个人对我说‘嗨,最近还不错吧’,我总是很疑惑,寒暄过后总是心想这个人我肯定认识,不然怎么会这么跟我讲话呢?不过后来往往发现可能就是节目的一个观众而已。”

观众的关注和关心给尼格买提带来的感觉是一种真正踏实的骄傲,让他确定了自己的节目没白做,主持风格也在逐渐成熟。其实不仅是观众们,很多同事也评价说,“《开门大吉》那种活泼劲儿算是小尼天生的特色吧,也只有他能来,我们来不了。”

自己的条形码

尼格买提的活泼和热情,也和他身上维吾尔族的气质密不可分。“边疆少数民族血液里那种热情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管什么节目,只要有新疆歌舞,全场气氛马上会被调动起来,好像每个人的胳膊都要不由自主地抬起来似的。”所以,尼格买提的主持风格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新疆式”或是“维吾尔族式”的,比起汉族主持人别有一番风味。

这种特色甚至会出现在电视观众看不到的时候。现场工作人员调试机器,为了不冷场,尼格买提总会跑到舞台上说,“个人演唱会现在开始,大家想听什么歌?”台下的观众往往会点新疆歌舞,而尼格买提则来者不拒,载歌载舞,尽管这些场面往往都不会被收录进镜头。为了这个导演没少说他不省心、不保护嗓子。“其实我只是为了让场上热热闹闹而已,没有炫耀的意思。毕竟离开家乡好多年了,跳舞还行,要说在《开门大吉》的现场唱歌,我需要提高的可太多了。”提到这种让他挨训的“个人演唱会”,尼格买提不免有些羞赧。

尼格买提以前并不介意强调自己与众不同的维吾尔族身份,算是提高自己的“辨识度”,但是现在他不会特意昭示自己的少数民族背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条形码。”这也体现在他对每一个来到《开门大吉》的新疆选手的观察中。“新疆年轻人除了外貌比较不同之外,爱好、工作、理想都是各式各样的。大体来说呢,又跟内地年轻人没什么两样。与其给他们统一贴上一个新疆标签,不如把他们看做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普通人,就像我看待自己一样。”

他自己的条形码里,也有着沉默安静的那部分。朋友常常说他节目上把该说的都说完了,以至于私人生活中才会这么闷。“每个人都会有多重性格,但只有一种就是自己内心最内核的”,他认为自己安静的那部分才是比较本真的一面。因为父亲是一位笔耕不辍的汉语维吾尔语翻译家,尼格买提自小对读书很痴迷,理想是成为研究学者或是跨文化的外交官。

小时候,无论尼格买提的家搬过多少次,搬到哪里,都会有一间四面墙壁都矗立着书柜的书房。他最爱读历史书,“现在我已经很努力地扩大阅读面了,但还是读历史书最有‘’。阅读历史书,仿佛也在亲历那段故事,像一场特别的时光旅行。”唐代边疆少数民族和中原文化的交流史是尼格买提非常钟爱的历史主题,这也多少影响了他现在对新疆和中原的看法。每到一个城市,书店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

他还钟爱世界各地的建材城,这让朋友和家人大惑不解,有时候甚至陪他逛得都厌烦了。“别人都觉得建材城很无趣,轮到我推门进去的话,就好像阿拉丁进了一个异国的宫殿,看见新出的门把手、厨具、墙纸之类都特别兴奋,觉得是奇珍异宝。”

他称自己对建材和家装的热情,也许来源于最初在北京打拼时对属于自己房间的向往。那时候,他觉得在北京万家灯火中,哪怕能够拥有自己的一扇窗户也是非常幸福的事。所以至今他对窗户都很有执念,对窗户的角度、大小和透明度也非常较真,能不能让被子洒满阳光也成了一项必要条件。

他也会亲力亲为DIY安装家具,在他这个“建材行家”的眼中,最合适自己的装修风格应该是15%欧美风、20%民族风,剩下的则是现代极简风,因为“欧美风会带来温馨感,民族风比较适合聚会的气氛,而主体的极简风格能够更好地利用空间。”

加速度成长

这个喜欢装饰房间、在房间里看书的少年,在2001年看过《快乐大本营》,又读到了何炅的书《快乐如何》,突然萌发了做主持人的念头。高中时,尼格买提到中国传媒大学参加主持人竞赛,在校园里下定决心走上了主持的道路。2005年,他大学毕业进入《开心辞典》,正式开始了在央视的历程。

央视是能够让人加速度成长的地方。牛顿第二定律,有作用力才会有加速度,而加速运动的物体会行进得越来越快。这些都可以准确地形容尼格买提在央视的工作经历。

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年和朋友去三亚旅游,刚下飞机就接到一条短信:“哈文,速回电。”急忙拨打回去之后才知道自己被选为青歌赛的主持人,需要立马赶回北京。他还试图在三亚玩一下再说,结果被哈文导演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只好买了最早的机票回京。当时,他的搭档李思思也是青年主持人,“这么大的舞台,这么小的两个人,要怎样才能压得住?”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40场比赛完结后,尼格买提觉得自己在颁奖晚会上似乎找到了答案,“那时突然有了一种感觉,经验就是经验,这其中门道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只有通过时间的积淀,才会找到主持的感觉,其他别无法门。”

各种现场的主持经验多起来之后,尼格买提迎来了一个和灿星公司合作机会――主持《中国好歌曲》。又是哈文导演的一通电话,让他马不停蹄地走向了全新的工作模式。“以前央视从来没有过合作伙伴,跟灿星的合作又是一次破冰。没想到过程相当痛苦。”尼格买提以为自己在央视已经对日以继夜工作的“电视民工”模式相当熟悉了,但灿星的工作人员“不要命”的工作方式还是让他吃了一惊。歌手唱完了可以下来休息,主持却要撑好几个小时。“最无奈的是,有时录了三十个亲友团的互动,播出时却只播一个。”经过各种争论和磨合,尼格买提和灿星之间逐渐有了一定的契合,“其实后来我发现他们的制作非常精良,剪辑也很有功力,比如虽然只播出一个亲友团,却能达到100分的效果,反而不需要把30条都播送出来。”

随着越来越被熟知和喜爱,人们开始纷纷猜测尼格买提主持春晚的可能性。每年都有很多人在临近年关的时候帮尼格买提操心打听,用他的话来说,就像是“年关里盼着自己家孩子结婚的家人一样”。尼格买提倒是异乎寻常的冷静。其实,他和春晚的距离已经相当近了,最接近的经历莫过于主持春晚开始之前的《春晚倒计时》。

《春晚倒计时》是直播的形式,10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也是一项大挑战,尼格买提第二次坐镇主播台的时候,甚至8小时没有离开过座位。“开始的时候也很紧张,手心的小纸条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不过后来就慢慢找到了直播的乐趣。”

这种乐趣大概来源于各种需要急中生智的场面。傍晚7点50分,节目一定要结束,不然就会影响到春晚的正常开播,但是直播过程中,前面信号节目有问题或者是前面的嘉宾话少,则需要主持人替他补足这些时间。有一次离结束语还有三分钟的时间,导播在耳机里说,那边结束了镜头要切到你,而尼格买提只准备了半分钟资料,只能马上通过记忆和积累把这段话填充成3分钟,不能是3.01秒,也不能是2.59秒。当导播在耳边喊“最后40秒!”他这边说着“春晚大家最关注是舞台……现在马上就要开始了,每个人都已经……”“15秒!”“怀着激动地心情……”

“5秒!”“祝大家……”

“3秒!”“春节”

“2秒!”“愉~”

“1秒!”“快!”

“当那句‘春节愉快’甩出来之后,我觉得全世界都安静了。导播室里也一片欢腾。自己也真的很有化险为夷的成就感!”

于他而言,直播颇为“惊心动魄”的挑战正在于此。春晚自然是央视主持人的巅峰,但他明白巅峰时代越快来到,下滑的可能性也就来得越早。“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专心做好自己现阶段的事情,扎实地走好每一步才是明智的,也是最应该的。”

他在工作之外很少关注工作的事情,试图与这个喧嚣的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他承认,去年大家纷纷传说自己要上春晚的事情一度让他也开始猜测“难道是真的?领导都瞒着我呢?”而现在,他觉得知名度和工作压力都刚刚好,能让他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事,也会给自己适当的私人空间。他希望事业往上走的路能够尽可能的长而缓,而不是一炮而红。

“比起强烈的企图心,现在我更想拥有的是惊喜。也许很多很多年以后,我下飞机的时候,会再发现手机上有一条短信――‘哈文,速回电’。”

上一篇:夏天打败你的不是炎热,而是“炎症” 下一篇:飞利浦园艺LED在温室生产中的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