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时间:2022-06-01 10:41:39

浅论如何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摘 要:本文阐述了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开始阶段、准备阶段、教学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部分)的实践、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 全过程 德育 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一般都是由开始阶段、准备阶段、基本内容教学阶段、结束阶段四个部分组成,笔者认为,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可以渗透德育教学。

一、开始阶段

这一阶段要注重对学生加强体育运动重要作用的教育。体育教学的开始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有些怕上体育课的学生,其中女生较多,常常借口身体不舒服而请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加强出勤管理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体育运动先进典型、国家对体育的重视及体育运动对增强体质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从心理上克服怕苦、怕累的思想,从行动上强化按时、按要求上好体育课的组织纪律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二、体育课的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的精神。在体育课的准备阶段,要从生理上、心理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高涨。体育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这些小组成员成为一个小集体。由于进行的游戏都带有很强的竞争性,所以学生们在活动进行中为了本小组的荣誉,都能相互督促,团结协作,积极热情地参与。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小组及个人提出表扬鼓励。这样,我们通过游戏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协作,勇于进取的精神。

三、体育课的教学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在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第一,在使用体育器材时渗透勇敢顽强精神的培养。如进行跳马训练时,开始有一些学生不敢跳。这时,教师除做好示范动作外,还可以让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多跳几遍,并让他谈谈自己的体会,让不敢跳的同学消除胆怯心理。然后再让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一起保护不敢跳的同学,让他们勇敢地跳过去,进行一次两次反复练习,最后让全班学生都能顺利跳过去。对于跳马、单杠、双杠、平衡木、吊环等体育器械的训练,学生要想掌握好,开始都有一定难度。因此,学生学习训练的过程是培养不怕苦和累、增强自信心、勇于攀高峰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关心他人、共同进步良好品质的过程。

第二,将田径类教学与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结合起来。田径类项目的练习,既苦又累,枯燥无味。特别是在长跑教学中,一些学生更感害怕。上课时,教师除对长跑的技术、呼吸方法、体力分配进行指导外,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进行长跑锻炼的意义。并在教学中注意发现长跑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启发激励学生。长跑运动贵在坚持,只要不怕苦和累,知难而进,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奔向胜利的终点。

第三,将球类教学与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球类教学如篮、排、足三大球及乒乓球双打、羽毛球双打等,都是要通过参与球员的配合才有争得胜利的可能。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只有学会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不搞个人英雄主义,才能使本队球员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第四,将武术教学与培养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豪感紧密结合起来。武术运动肩负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武术教学中,教师紧密结合历史上知名人物的典型,如霍元甲的“痛击洋人”,李小龙不畏,敢于胜利。李小龙的电影爱憎分明,正气凛然,充满爱国主义,道出了中国大多数人的心声,被誉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就的人”。教师通过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学习武术先圣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学习武术,首先要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祖国忠诚的保卫者;同时要认识到习武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武德,那些打架斗殴,以强欺弱的行为是与良好的武德格格不入的。

四、体育课的结束阶段

在体育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利用极短的时间,用简练的语言进行小结。总结一节课取得的教学成效,指出不足之处,以利于发扬成绩,纠正缺点。同时表扬教学过程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以弘扬遵守纪律、刻苦练习、团结互助、勇于拼搏的优良品质。

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提高业务能力,严格要求自己,以优良的思想品德、精良的体育技能教育启迪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

(作者单位:海南省技工学校澄迈分校)

上一篇:浅谈技校学生乒乓球基本功的训练 下一篇:卸掉“累赘”轻装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