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到面,学好文言文

时间:2022-06-01 07:48:44

以点到面,学好文言文

摘 要: 谈起文言文学习,学生似谈虎色变,虽然有点夸张,但这是现实情况,一些学生很怕文言文学习,抱着逃避的心态,有的甚至把注意力转移到高中阅读和作文这一块,殊不知,文言文学习直接影响阅读语感和写作。文言文是高中语文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割舍的。学习文言文,才能真正理解汉字的博大精深和古代文学的文化精髓。对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是必要的,而且要学好它,只有学进去了才会明了。文言文很有韵味,很具有观赏性。作者根据教学经验,对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帮助学生提高信心,打破文言文学习的障碍。

关键词: 文言文 一词多义 赏析 情境

一、全文通读,找出生僻词

之所以觉得文言文难学,是因为它和我们的口语相差很大,其实古代人用文言文和我们用普通话交流的性质是一样的,一定程度上讲,古代沟通交流的词汇深度高于现代,他们对词语的掌控和言简意赅的表达能力强于现在,对于汉字的精髓的理解,需要挖掘文言文的具体字词,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大体意思,使文章朗朗上口,断词有节奏,有一定的语感,对全文的朗读有一定的整体感觉。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1.缒:zhùi,用绳子拴着,2.共gōng其乏困:共通“供”,供给,其:指代使者,3.佚yì之狐:指的是人,郑国大夫。勾出生僻词,是朗读的第一步,文言文是需要进行朗读、培养语感的,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地进行断句,使得读起来会有感觉,不再囫囵吞枣。

二、重点解释文言文动词,弄懂在句子中的含义

文章标题,“烛之武退秦师”,其中“退”字,如果理解为退却则固然没错,可是你会发现不够通顺,提醒学生此处,“退”作为使动用词,使……退却,这里就有一个词类活用的知识点,为此,我就以点到面,找出一些名词做动词,动词做使动用词,名词做状语,等等。例如,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理解为驻军,2.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夜晚,当晚,3.供其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4.因人之力而蔽之: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另外,一词多义类型也是难点,需要重点讲解,A:封,既东封郑,(动词,可使……成为边界),肆其西封,(名词,疆界)。B:其:君知其难也(代词,代越国以鄙远),吾其还也(语气助词,还是),以其无礼于晋(代词,代郑国)。C:以,敢以烦执事,(介词,拿),以乱易整(介词,用),以其无礼于晋(介词,因)。由此可见,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给学习文章带来很多困难,我把重点的字词逐一讲解,不但独立记住字词,而且记得它的出处,这样结合句子,不易混淆,也容易清楚,文言文对字词的理解,需要慢慢积累,这样就会变得简单容易。

三、熟悉历史故事,带着兴趣学习

文言文是古代人们用于交流的一种语言,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会让学生有常识的理解,如果插入一些历史典故或者历史人物的评价,我相信学生的兴趣就会不一样,例如《赤壁赋》一文,我会课前给学生讲解有关苏轼的一些奇闻逸事,如时间和条件允许,我会用多媒体播放《新三国》的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著名战役赤壁大战的场面和血腥,了解里面的英雄人物。让学生理解《赤壁赋》的写文背景,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赤壁赋》的中心思想。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仅是通读文章,了解词义,更需要明白作者表达的思想,这样从他们身上学习一种气质和感想,用于评价今天我们的行为和观点。其中不乏一些名句,我们通晓诵读,便提高了文学素养,摘抄好词好句,用于写作时表达内心感想,比起普通的话语更精炼、更有力量。文言文是语言言简意赅的表现,内涵表达力强,而且需要具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对于高中生阅读课文也有一定的帮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时,经常需要概括主人翁的中心思想,这便是将课文的高度总结,学好文言文,就会习惯于发现和总结课文的思想,这就是高中语文各个模块之间的紧密相连。所以,学习好文言文对我们阅读、写作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心理上给学生树立信心,不能排斥它。要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它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培养思维能力,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

四、跳出讲解,赏析文言文的整体美

语文课的学习,在于鉴赏,我们都喜欢美的东西,对美的感受的愉悦,能让自己的视觉和精神得以满足,文言文句式工整,前后整齐有序,词句精炼,没有累赘,所以,文言文是句子的高度整合,是精品,自然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把赣江的山水景色描述得淋漓尽致,如果一字一句“解剖”,反而就失去了魅力。又如: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把潭水和烟雾缭绕融为一体,朦胧缥缈的感觉尽显眼前,“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道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心情,壮志未酬的悲愤。文言文的词句很美,需要慢慢品尝推敲,没有强的鉴赏能力,只会肤浅阅读,这样是品不出文言文独特的美感的。千古名句,不仅会朗诵,更需要理解它的意境美。这需要学生感受生活,只有自己体会生活,感受山的雄伟、水的柔情,你就能感受诗人的意境,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你便发现诗人笔下的文字便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好的语文课一定是感受生活的,不仅能发掘课文的美,更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总之,文言文的学习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积累,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乐趣和信心,学好文言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必要的,置身于生活化教学,感受文言文的力量,你便喜欢上文言文。我们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删繁就简,从基础抓起,运用历史人物典故,熟悉古代习俗文化,把文言文当做白话文学习,慢慢适应它,掌握了文言文学习的要领,就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赵晓英.《滕王阁序》中的景与情[J].成才之路,2015.25.

[2]王凡.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

上一篇:《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下一篇:探究式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