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属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时间:2022-06-01 01:49:25

蔷薇属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摘要】:对蔷薇属植物的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分类和观赏性综合评价进行了简单的概述。蔷薇属植物是世界范围内比较重要的观赏植物,建议在充分调查国内蔷薇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情况下,建立种质资源基因库,通过远缘杂交培育具有优良抗性和观赏性能的新品种,同时,综合使用包括数量分类方法在内的多种分类方法对蔷薇属植物进行分类,并对品种观赏性进行科学评价。

【关键词】:蔷薇属植物;蔷薇;种质资源;分类;观赏性

蔷薇属(Rosa)隶属于蔷薇科,多为常绿或落叶,直立或攀援灌木,大多有皮刺、针刺或刺毛,罕无刺,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稀单叶,托叶贴生或着生于叶柄上,稀无托叶。小叶边缘有锯齿。花单生或成伞房状,稀复伞房状或圆锥状花序;花托(萼筒)球状、壶状,稀杯状,颈部缢缩,萼片5枚,稀4枚,开展,成覆瓦状排列;花盘环绕花托口部;雄蕊多数,分为数轮,着生于花盘周围;瘦果木质,多数,稀少数,着生于肉质花托内形成蔷薇果;种子下垂。蔷薇属植物全球分布约有200种,多分布于欧亚、北非、北美各洲亚热带至寒温带地区,其中亚洲是野生蔷薇种类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地区。我国是蔷薇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原产我国的蔷薇属植物约有82种,约占全世界总数的41%,全国各省、区均有。近200年来,被用于创造新品种的蔷薇属原种有15种,其中10种原产于我国。据调查, 我国蔷薇属植物多分布在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湖北、贵州、、浙江、新疆等地,尤以四川、云南两省分布最多。

1、野生蔷薇属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

西方国家在18-19世纪先后从我国引种蔷薇属植物,与当地蔷薇属植物进行杂交和反复回交,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极大地丰富了西方园林的园艺观赏内容,为西方园林植物的开发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西方现代园林中应用颇为广泛且深受喜爱,被誉为“花中皇后”的现代月季品种群,正是基于对我国引入的月季、野蔷薇以及香水月季等3个种的定向杂交和培育,如今栽培品种已达20000多个。现代月季是世界性重要的观赏植物之一,其品种丰富,姿态多变,但也存在令人遗憾的缺陷:遗传背景狭窄,遗传资源利用不够充分;观赏价值高,但抗逆性较差。这些弱点已开始引起世界性的关注。很多著名的月季育种家已经预言未来的月季发展方向将是抗性强、花芽败育率低、经济价值高等。1979年,美国的衣阿华州将月季与从西伯利亚引种的Rosa laxa(疏花蔷薇)杂交及反复回交,选育出了能抗-30℃严寒的品种“无忧女”。Rosa laxa是原产中国西北的野生蔷薇,马燕等、王蕴红等通过抗性试验,对其抗寒性、抗病性给予了高度评价。据初步统计,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月季的近千篇论文中,抗性研究就占约25%。远缘杂交可整合亲本优良性状,是抗性育种的重要育种手段。张海云(2010)等利用几种月季花的混合花粉和花旗藤蔷薇杂交得到了几个新品种,花姿秀雅清丽,兼具蔷薇的野性茁壮,缺点也是如蔷薇只开一季。结合月季的花型多变,观赏期长与蔷薇的抗性强与耐粗放管理的特点将是育种工作者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黄善武(2007)等通过突变育种,选育出弯刺蔷薇的金黄叶突变体,具有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命名为金叶弯刺蔷薇,具有以观叶为主,兼有观花、观果的价值,应用于绿化,也是新的种质资源,可应用于月季育种。

近年来调查发现野蔷薇野生种质资源破坏严重,自然分布范围狭窄,且资源蓄有量有减少的趋势。有研究认为野蔷薇野生资源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野蔷薇种子具有休眠性,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萌发生长,加上人为大量挖取破坏,导致野生野蔷薇自然更新不良。因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加强保护,同时合理开展引种驯化,保护好这些珍贵野生资源。首先,探清全国的蔷薇属种质资源,建立起种质资源基因库,从生态、观赏、经济价值等方面逐一进行研究,以选出具有优良观赏特性又兼具抗逆性的野生蔷薇品种运用到城市绿化美化中去。国外很多植物园很早就开始蔷薇属植物的引种栽培研究,美国阿诺德树木园,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荷兰威宁根植物园,日本广岛植物园,比利时卡姆肖特植物园,乌克兰尼基特植物园都收集了大量的蔷薇属植物品种。我国在野生蔷薇属植物收集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从1983年开始进行以收集我国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 野生蔷薇属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目前已收集约80种,其中大多数种类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及经济价值,园林应用价值颇高。同时,我国各地植物园也注重对蔷薇属的重要成员--月季的品种收集和培育,北京市植物园目前已收集有月季品种近1000 个,并修建了面积达7hm2的月季园,规模居国内之首。贵州植物园有月季品种291个,武汉植物园有月季品种146个。同时,应在品种收集的基础上,广泛地进行远缘杂交试验,选育耐寒、耐旱、抗病虫害并四季开放各色香花的全新品种群为育种的基本任务与方向。从目前来看,我国蔷薇属植物发展现状并不容乐观:进口为主,品种单调,栽培水平低,病虫害严重,抗逆性差;育种工作多步欧美之后尘,以品种间杂交为主,且水平较低,进展缓慢。因此,充分利用蔷薇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有些野生蔷薇属种类的较强变异性和优良抗性基因,培育出品质优良、抗性较强的新品种,从而进一步推动蔷薇属植物在城市园林植物中的应用,是育种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2、 蔷薇属植物分类和观赏性综合评价

近年来, 随着园林绿化的需要和蔷薇属植物育种工作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栽培品种。对这些品种进行分类,并对新品种和现有品种进行观赏性的综合评价,对育种工作者和园林绿化工作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品种的不断涌现,授予新品种以品种权是一个审慎的过程,也是品种保护的第一步。2006年发表的《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uniformity and stability》(简称“2006年指南”)核心是测试性状的选择,由一系列经过筛选出来的性状组成的性状表是判断申请品种是否具有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的最主要依据。DUS测试是对申请品种进行实质审查的重要内容,是能否授予品种权的重要依据。2006年指南适用于所有蔷薇属植物品种,筛选性状时非常详细全面,测试性状达到了54个,其中有23个是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确保授权的新品种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为保护育种工作者权益,中国于1999年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蔷薇属植物在世界花卉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被列入我国第1批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内,因此有必要对已知的蔷薇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已知蔷薇品种数据库,为蔷薇属品种的选育、推广、生产以及保护更好地服务。谢秋兰等(2008)收集我国国内已知的蔷薇属品种资源的特征信息,利用数据库技术SQL和ASP技术,共同开发出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对蔷薇属已知品种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和实时性共享。

上一篇:文博理论知识对博物馆人员的重要性 下一篇:浅议如何大力发展红枣加工及增收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