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价高涨话隐忧

时间:2022-06-01 02:58:06

棉花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民生物资,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棉花价格就一直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而大起大落。巴州为了增加农民收入,适时根据外界条件,调整产业结构。“退自扩红”战略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

新疆一直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棉花产量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然而近年来。波动巨大的棉价却让众多的棉农以及涉棉企业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2009年,棉花收购价格一路攀升,最高时价格高出往年近40%,人们不禁困惑,这棉价到底怎么了?

多种因素。促棉价上涨

新疆尉犁县兴平乡统其克村村民乌买日江,今年着实大把花了些钱。他不仅分别给父母和弟弟在县城买了楼房,还给自己又添了一台拖拉机。

他之所以敢这样大把花钱,是因为去年他种的棉花不仅喜获丰收,而且由于市场红火,卖了个好价钱。

乌买日江说:去年大丰收,地里收了500吨棉花。毛收入是300万,纯收入100万,去年挣大钱了。

挣了大钱的乌买日江更加对今年的棉花市场充满了信心,他打算开春后继续全部种上棉花。

良好的效益不仅让乌买日江发了财,也让尉犁县许多棉农的腰包鼓了起来。作为巴州地区重要的棉花产地,尉犁县由于离库尔勒市最近,而成为棉花收购价格的风向标。不过这个风向标在去年,却让棉花加工企业的老板们乐不起来。

尉犁县供销社党委书记张世民说:“自从一开秤六块钱,这个价钱就没怎么维持住过,都一直是在涨。”

新疆泰昌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仪说:“特别在籽棉收购的时候,我们没想到最后收的将近7元钱一公斤了。”

然而这时,棉价却没有涨停的迹象,而是继续不断攀升,这让不少企业负责人惊讶不已。

棉花价格继续上涨,尉犁县供销社没敢涨,几天下来没有收上棉花。所以最后只能硬着头皮把价格涨上去。

目前,国内一吨三级棉的价格已经逼近16000元,比去年9月份的12000元相比,上涨了近4000元。成本的上涨对我国刚刚走出金融危机困境,亟待复苏的纺织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棉花收购价格的上涨导致棉织品价格水涨船高。据了解。目前国内各类纱线的平均价格每吨上涨了100元,而各类涤棉混纺布的价格每米也上涨了0.1元至0.3元。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2009年棉花收购价格大幅上涨呢?

巴州党委常委卢平认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这些棉区,遭受了自然灾害,一度造成我国棉花短缺,再一个就是我国纺织工业的复苏,对棉花的需求量大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局长李勇先认为棉花上涨的原因是:棉花的采摘费用上涨。

人们大多认为,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棉价暴跌,导致华北华中一些棉农弃棉种粮,是造成2009年棉花总量减少,价格上涨的主因。但是,也有不少企业认为,棉价的上涨与大量内地投资商进入新疆经营棉花,导致竞争加剧也有关系。

巴州供销社主任刘建中说:“巴州现在有棉花加工厂82家,内地的一些厂家、一些企业在巴州建厂的有近40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内地商人在新疆的涉棉企业已经超过干家,这些企业的自有资金就已经占到全疆收购资金的一半左右,由于他们收购价格灵活,对棉价的上涨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棉价上涨,导致产业结构单一

内地商人大规模进入新疆投资棉花,是从2003年开始的。当年的棉花收购价格曾在两个月内迅速涨到每公斤7元钱后迅速下跌。随着棉花价格的逐年上涨,刺激着新疆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极性,不少农民盲目开荒种植棉花,短短7年时间,巴州棉花种植面积从不足百万亩猛增到近300万亩。

火热的棉花市场在客观上刺激了农民扩大棉花种植面积的积极性,尉犁县统其克村农民乌买日江,就是靠他开荒开出来的1500亩棉田,才换来今天的百万元收人。

乌买日江说:“我们这是扩大了开荒。党的政策好,希望我们老百姓生活得更好,农民开荒就是为了种棉花卖给国家。”

为了多种棉花多卖钱,这里的农民普遍通过开荒来扩大耕地面积,而地广人稀的新疆,并不缺少荒地。记者调查发现,这里的村民大多拥有几百到上千亩不等的土地,开荒种棉花已经成了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一个主要途径。

尉犁县兴平乡统其克村村民卢立峰说:这两年棉花价格一好,开荒也厉害了。每年开荒一百亩,种好了以后,明年再开300亩。

由于缺水及国家政策禁止等原因,这两年农民开荒的现象已经基本没有了。但是一些不适宜种植棉花的地方,又纷纷改种起了棉花。据巴州农业局提供的数据,短短7年时间,全州的棉花种植面积就从几十万亩猛增到近300万亩。

棉花面积盲目扩张的太快,单一的种植棉花面积太大以后,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过于依赖于某一个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潜在的市场风险也非常大。

“退白扩红”战略

就在棉花形势一片大好,不少棉农还打算扩种的时候,一些农民却表示不打算再种棉花了,甚至一些地方整村整村地退出了棉花种植。

焉耆县四十里域子镇垫子村最后一片棉花地,据地的主人介绍,今年他将全部种上番茄和辣椒等红色作物,棉花的种植在垫子村将成为历史。在巴州政府“退白扩红”政策的指导下,当地农民的传统种植观念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棉花种植曾经是垫子村的传统项目,但是近几年,棉花的种植面积却在不断减少。村民杨成元就是该村最后70亩棉花地的主人。2009年这片棉花地为他带来了7万多元的纯收入,然而今年,他却决定放弃棉花种植。

杨成元所在的焉耆县地处巴州北部,年积温较低,适宜的作物是蕃茄和辣椒,而不是棉花。前些年看棉花效益好,他也种上了棉花,但这些年随着蕃茄和红辣椒的行情超过了棉花,务实的他终于坐不住了。杨成元说:“农民就是想多挣一点钱嘛,哪一个挣钱多,就种哪一个。棉花成本和西红柿差不多,但我们这棉花产量不高,最高的300公斤。西红柿的产量最低是八九吨,一般10吨、12吨,保底价就一公斤3毛3。它的效益比棉花要高一点。”

要不是妻子反对,杨成元早就不种棉花了。因为他们村所在焉耆县一直在推广州里的“退白扩红”战略,同村比他种得早的,如今都已是村里的富裕户了。

“退白扩红”战略,是巴州这几年大力推广的一项政策,其核心就是要将不适宜棉花种植的北部地区,改种更适宜的工业蕃茄、色素辣椒等红色作物,同时大力提高南部适宜棉花种植地区的单产,争取做到减面积不减总量。

巴州党委常委卢平说:“退白也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和硕、和静、包括焉耆盆地这几个县温度偏低,不适于种植棉花,对于农民的增收不利,所以,我们坚决要实行‘退白扩红’战略。”

为了保障这一政策的顺利实施,巴州各级政府除了做好宣传工作外,还加大了相应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引进了许多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很快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据悉,目前全新疆都在采取类似措施调整棉花种植面积,对合理布局农业结构,控制棉花盲目扩张,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就在棉花形势一片大好,不少棉农还打算扩种的时候,一些农民却表示不打算再种棉花了,甚至一些地方整村整村地退出了棉花种植。

上一篇:自闭儿童孤独的心 下一篇:新型农民陆俊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