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坚守植绿北阳山

时间:2022-08-09 07:20:37

不到一人高的桃树已经开始挂果;葡萄架子虽然还没有来得及搭建,但葡萄藤已匍匐在地上开始长出果实;拇指般粗细的榆树,正成片成片地在风中摇曳,还有那满山的野草,野花隐隐约约地点缀在其间,时隔两年,6月25日记者再次走进北阳山不由得为之一震:北阳山终于变绿了!

2008年4月,为采访在北阳山十年如一日坚持植树的两位年轻人――石河子乡农民许登金和滕继功,记者第一次走进距离石河子市约10公里的北阳山。当时,满山光秃秃的,既见不到多少树也没有草,只有荒凉。虽然倾尽全力,从1998年起就开始在北阳山植树,但因北阳山恶劣的自然条件――夏季气温经常高达40度以上及多风沙、缺水等原因,年年植树年年不见绿。然而,既然选择了就不能放弃,他们把家安在了北阳山。

许登金和滕继功指着山口处一片郁郁葱葱的榆树林,欣喜地告诉笔者:“现在,北阳山一天一个样!”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008年8月初的一天。家里连买一袋米的钱也拿不出来了,许登金看见妻子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日子还能过下吗?让即将出生的孩子吃什么?”面对妻子的目光,许登金真想大哭一场。然而,男儿有泪不轻弹,他不能放弃自己许下的诺言:让北阳山变绿!他决定去山下的粮店赊账。除了粮食,还有滴灌带、管道。他要启动二期工程,加快让北阳山变绿的步伐。

无论是家人还是他最坚定的合作伙伴――滕继功,都不同意他这样做。因为,银行的贷款就要到期了,亲戚朋友的钱还欠着一大把,要启动二期工程,至少需要20万元,钱从哪里来?

许登金先去做父母的工作。他不敢面对70多岁、头发花自的父母的眼睛。长这么大,不仅没有往家里拿过钱,还要伸手要,许登金的心在丝丝地地疼。

许登金终于筹到了第一笔钱。这天是2008年8月20日,二期工程动工了。在没有钱雇人的情况下,从拉运、安装管道、滴灌带,一切都要凭自己的双手。管道的结头不好处理,安装时只能双膝跪在地上,每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许登金的膝盖被坚硬的土地磨硬、磨疼、磨破了,无论站立还是行走,都十分困难。

孤军奋战,苦不言说。妻子尉霞将一切看在眼里。挺着大肚子的她,默默地当起了丈夫的帮手。

2008年秋天,他们沿着山坡一口气栽种了3000多棵树。

2009年,滴灌设施在北阳山又蜿蜿蜒蜒地铺设了500亩。有了这500亩地的滴灌设施,种树的速度明显加快了。现在,北阳山已经有了4万多棵树,其中,二期工程的500多亩土地上。从去年秋天到现在,就齐唰唰地挺立起了1万多棵树,相当于2008年前他们种活的树的总和。

尽管这些树到现在都还是细细的,弱不禁风。但毕竟开始吐出了绿芽!

最恶劣的环境里,有着最坚强的信念

北阳山上有一片生长了5年的榆树林,大概有600棵树,是许登金和滕继功把山头挖平后,在当年没有滴灌设施的情况下。一桶一桶地从山下往山上提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种活的。他们习惯性地几乎每天都要去看看它们。

今年春天天气转暖后。融雪性洪水不时地从山上奔流而下。许登金和滕继功有些担忧。尽管他们先后在北阳山建起了3防洪坝,但这片榆树林地势偏低,如果洪水来势迅猛。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4月20日前后,融雪性洪水如脱缰的野马,挟带着泥沙咆哮而下。许登金和滕继功的心揪紧了。这是12年来他们见到的最迅猛的洪水。

“千万不要把树摧毁了!”他们一遍遍地在心里祈祷。

奔腾了两天两夜的洪水。终于累了,停下来了。虽然已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走近这片榆树林时。许登金和滕继功这两个坚强的大男人还是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洪水裹携而来的大量泥沙,将这片榆树林活生生地给填埋了。

没有一棵榆树幸存。

悲壮之感油然而生。面对1600多亩的茫茫大山;面对无法抗拒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两个人的力量,何其弱小!除了洪水,还有干热风。有的树上午还是绿油油的,下午就被风吹成了枯树枝。

泪水噙满眼眶,绝望涌上心头。

许登金和滕继功你劝我一句,我劝你一句。两个好朋友。心是相通、相连的。经过一番痛苦的心理较量后。他们像往常一样扛起铁锹,不约而同地大声喊道:“上山,植树去!”最无望的时候,

依然会有奇迹出现

去年冬天的第一场雪飘落下来时,许登金接到一个在林场工作的朋友的电话:林场淘汰了一批榆树苗,赶快来拉。放下电话后。许登金开着小四轮拖拉机直奔林场。

榆树苗全部堆放在雪地上,由于雪边落边化,四周一片泥泞。许登金只能把树一棵一棵地从泥水里往小四轮上拖。等他把树拉回去栽种的时候才发现,不知什么原因,一部分树的根都断裂了。怎么办?片刻的犹豫后。他决定:不管这些树能否成活,先种下去再说。

出乎意料的是,今年春天,这些树全部返青了!许登金欣喜若狂。

然而。4月间的一场泥石流,让榆树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滕继功劝许登金:算了。就当是没有种这些树吧。想起那片全军覆没的榆树林。许登金不敢抱任何幻想。

最无奈、无望的时候,依然会有奇迹出现。

一场春雨后,许登金下意识地朝那片树林望去,一片绿色跃入眼帘!是的,是一片!榆树竟然躲过了这场劫难!

滕继功自豪地说:“与周围的山相比,北阳山是最绿、最美的。”

最执着的坚守里,总有阳光照耀

荒山披上了绿装,北阳山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有人找到许登金和滕继功,商量合作经营。把北阳山变成旅游景点。每次,两位年轻人都会提出一个条件:合作可以,但前提是必须种树。

抬头望一眼无边无际的山。再望一眼,不少人害怕了、退缩了。这么大的一座山,起起伏伏。连连绵绵。即使投个几百万元进去,也不过是在大海里撒一把盐,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效益?

“你们会为了一时的利益降低合作条件吗?”记者问滕继功。

“不会!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树,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滕继功不容置疑地回答道。

翕相同的问题问许登金。得到的是和滕继功完全一样的答案。

岁月沧桑,12年的磨练,让这两位已步入而立之年的年轻人成熟了许多。他们意识到。如果一味地像以前那样种植生态林,是很难让北阳山持续发展下去的。这两年,他们尝试着种植各种果树、葡萄树。并从去年开始,在林带里养了2000多只鸡。去年,卖鸡的收入达到20多万元。他们把这些钱全部甩于种树、育树。要知道。每年仅水电费就要支出五六万元。’

“以鸡养树,树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许登金身有感触地告诉记者。鸡粪是上好的肥料,能让山得到充分滋养。树如今比前几年长得明显旺盛。

如果单纯地为了赚钱,从现在开始大规模地养鸡,对他们来说,不失为一条好的挣钱路子,但他们不愿、也不想这样做。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目标只有一个:让北阳山变绿。

农八师石河子团委一直在关注着被称为当代“愚公”的两位年轻人。今年4月,在农八师石河子团委的帮助下,许登金和滕继功从银行贷到了20万元。他们用这笔钱购买了一批滴灌带和小鸡。‘

每年春秋季节。石河子绿化办公室都会倡议并组织市民到北阳山植树。石河子乡政府还积极帮助他们申请由国家贴息的林业贷款。

面对大家关注的目光,许登金和滕继功坚信:当初的选择没有错。北阳山一定会变成绿色的山!

上一篇:“古域”傍“古城”赔了30万 下一篇:宏志少年,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