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堡太极拳技击法三式

时间:2022-06-01 12:50:21

一 预备式

歌诀:预备之势莫轻瞧,前后左右都看到。

保护己身待彼动,采按打不轻饶。

要领:拳论云:“如平准,活似车轮"、“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九要论》中说:"上欲动而下自相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节攻之,中节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联,前后相需,一以贯之。"要牢记拳论之规,在走架中始终身形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手臂走弧形。手动身也动,手到足也到,达到一动皆动,一静全静。始终目视正前方,注视对方表情变化,身手之行动,以静待动,随时迎击对方。

预备式也叫无极式,演练时面向东方,自然站立,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脚尖向前,脚趾自然抓地,如树扎根。头顶项竖,目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 ,五指微分,指尖向下,手掌各贴近裤缝。自然闭口,叩齿,舌尖上抵。小腹微收,含胸。头顶与耳后高骨向上轻提,下颏微收,达到立身中正。此时,两膝微向两边分,松肩垂肘,气沉丹田。周身放松,意守丹田,处于无极状态。这样站约五分钟,周身经络疏通,气血奔腾,然后开始练拳,才能心静,易于轻松柔和,活而不僵(图1)。

动作:身体重心渐渐移至左脚,形成左实右虚 ,右脚尖外摆45度,两掌随之外转,并将重心移至右腿,这时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图2)。两手同时划弧而上,左掌转到左耳侧,手心向耳,右手上旋大圈,向右侧上转,经头顶百会穴(图3)。在两手向上旋转时,左脚向前迈一步落地踩实,右腿转虚 ,随即向前进步。迈右腿时,双掌向前推按落下,成预备式(图1)。

健身作用:预备式中的站立,可使浑身气血畅通,经络通达。两掌经旋转时,手三阴、手三阳六条经络通顺,两足之足三阴与足三阳,促使任督二脉畅,顺使十四经络齐动,润养着五脏六腑。气沉丹田,自然呼吸,促使通气下行,正气上升。

技击作用:预备式表面看是为以后的拳架作准备,实则是"安机待守"、"静以待动"的搏击格斗姿势。从外观看,自然站立,文质彬彬,内心处于静的状态。而此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敌人不论从哪个方向打来,自己都会“静以待动"。对方似出手在先,实则我已占领先机,正 如拳论所云:“不动如书生,动之如龙虎",“手到、身随、脚跟,如山崩地陷,将对方击出。"赵堡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贴身短打拳式,保持了传统套路,招招式式皆有实战作用,拳式中蕴藏着崩、挤、按、采、列、肘、靠八法,在实战中一招多变。如由预备式开始,双手动时右脚尖外摆45度,形成微侧身,两手齐外转上旋时为上旋,如对方从左边或右边踢来,我手则可拿其脚,再往上一捋,就把对方推扔而出;如对方用掌向我打来,我双手皆采,制服对方;若左手在旋转去护耳时,对方拳、掌向我脸部、耳部击来,我则左手缠转引化其力,并顺对方力的方向化去其力,待其再换力之机,我则已将对方击出;右手向右外旋转一大圈,脚向右摆45度,身子自然往右微转,肩背在侧转时,右肩靠击对方胸部,同时右手掌可采、、擒拿对方手与拳,一是可以后甩出,二是可经头顶过右手把对方由空中向前扔出。两手经头部汇合向前推时,若对面来人,我则可以双掌用力将其推出。

二 金刚三大对

歌诀:捋挤按金刚掌,采肘靠式中藏。

手肘缠绕扣搬拦,刚柔相济迎八方。

要领:出手看正门,手不离中。腿前有手不见手,有肘不见肘。肘臂要撑圆,缠转走弧形。一动全动,身、手、脚相合。迈步不高抬脚,速度快而根稳。切记周身轻松柔和,不用僵力。

动作:此式在预备式的基础上,两掌同时向左划小弧伸向胸前,左手侧立掌在肩前方,右手侧立掌在胸前方,食指与鼻相对,守住中线。在伸掌前,右脚尖右摆45度(图4)。随摆脚,双手伸出成接手肘姿势(图5),两手相距约半尺,两臂撑圆,两肘分别护住胸肋,目视正前方。在伸手时,左脚向前迈一步,成半马步,左虚右实。此种步法,前进后退,易于变换,两掌为势。双掌伸出后,两肘随之下沉,肘旋转,身微右转,此势为捋,此时左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同时两脚亦微右摆,成马步(图6)。然后松肘,两掌缠旋,以身摧手肘,腿脚配合转动,由马步变弓步,双手向前推按而进。右脚前进一步(图7),捋按四势一气走完后,虽然两脚已落地,但是左脚为实,右脚为虚。此时,两掌旋转(图8),左掌心由向上转至向下,右手心由向前转至向上,两掌心上下相对(图9)。两手同时外旋,然后左手松肘下沉,指夹向前,右指尖亦向前,手往上提,左手指尖顺右手心下沉,右手掌顺左手指尖上升(图10)。随之左手掌斜在小腹前,手心向上,右手掌变拳,拳心向腹,拳眼向上,两手相合时,右脚也脚踏实地(图11),至此金刚三大对一式走完。

技击作用:金刚三大对用法较多,它将太极的“挤、按、采、肘、靠”用法全部含概其中,并融合了擒拿、搬拦等技法。现将各种不同用法、作用方式详解如下。

1.上金刚:在自然站立的情况下,如对方突然用拳或掌击来,在对方之拳将要击在我胸腹部时,双掌齐出,左手接其肘,右手接其腕,住对方手臂。如其力大直冲我胸部,我则侧身两手顺其力引化,待其换力之时,顺其攻击方向两手推按,身跟、脚摧上步,用整体之力把对方发出。

《打手歌》云:“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太极拳是以柔克刚,在对方向我击来时,我两手轻接其肘,柔化其力。在接手后的挤按过程中,以随曲就伸之法,不丢不顶,沾连粘随,使对方击而不能,走而被沾。趁他抽拳后撤之机出击,力从脚下起,气从丹田生,用整体之本能,将对方击出,谓“四两拨千斤”。在技击的过程中,忌用僵力,仅在发人之时的一闪念中,浑身无意发力而取胜。太极拳谚说:“出手无心,击人无意,全在顺其自然之中。”挤按时,还有一说要“顺手牵羊”。在我自然站立时,对方突然用拳击来,我以式接住对方的手与肘,他的拳在猛力前击,我则顺其力捋,在我侧身捋时,借其力将对方顺势向我身侧扔出,谓“顺手牵羊”。仅仅是借其力而不需用力地把他甩出。此式是顺其势不引进落空,直接将他甩出。

2.肘击、靠打:在挤按时,侧身肘可以击侧面之人,同时在引进对方时,右肩靠击后边来犯之人。肘击、靠打,均是在无意之中击敌。但因其击打的部位都是要害之处,故要尽量少用。

3.采:赵堡太极拳的特点是出手侧立掌,随时看正门,不论上下左右,伸手就采。采一法,是以巧制胜的手法。在金刚三大对中,随时可以采对方。对方被采后,被采的手臂无力反抗,重者筋骨挫伤,周身难动而被制服。如金刚三大对的法,他若以掌击来,我在右手接手时,趁势采拿其掌而,左手则点按其肘部的曲池穴,对方难以反抗。

4.搬拦捶:左手抓住对方之手,右手搬住对方小臂往上搬,可以将对方由自己头顶向后扔出。

5.寸击:拳谚云:“打人丈余不远,关键只在一寸间。”俗话说的寸劲,就是指在贴身打时一寸之功。在金刚三大对最后右手成拳时,右手心斜着向里,拳在缠旋变成手心向腹、拳眼向上的一瞬间,拳背击打对方腹部,谓寸打、寸击,或者叫寸劲击人。

6.脚在技击中的运用:赵堡太极步法与其它拳法不同,讲究进步、退步不高抬脚,只以离地为度,这样速度快,根基稳。若高抬腿则易被对方所趁。

三 懒插衣

歌诀:单凤朝阳防身好,旋转太极用肘靠。向右缠打丈外抛,懒插衣势敌难逃。要领:

拳谚云:“翻江倒海不须狂,单凤朝阳最为强。”拳式出手单凤朝阳,必须要右手食指与鼻尖同高,守住中线。这样手护面,肘护胸,两膝微外分,成小马步状。此势不论对方拳、掌来击,或者是刀枪劈刺,都易防护与夺取对方器械。拳式必须规范,否则无益。两手缠旋圈要圆,上缠下肢同时缠旋,身、手、脚、肘、臂同时转动。

动作:此式在金刚三大对的太极式的情况下,右拳变掌缠小弧微向左上而成侧立掌置于面前,要食指与鼻尖相照。同时两膝外分成小马步势(图11)。接着右手掌向右缠旋划圈,左手由小腹前向左缠旋向上至面前(图12)。继续缠旋,右掌经左肘窝向上旋,转经面前向左缠推而出,掌心向前而掌高于肩。在右手外推时,右脚横迈一步,成右弓步势。左手在右手缠旋的同时,微向右缠旋下转,落于左腿根,手背向外,此时左腿为虚步(图13)。式成后,目视正前方,立身中正,成右弓步。

技击作用:在搏击格斗时,对方大多由正面击打。不论是拳、掌,还是刀、枪、剑、棍等多种器械打来,我们首先是躲避,然后制服对方。

为什么说单凤朝阳最为强呢?因侧立掌在此可护脸与胸部,防敌击刺。如果对方以枪、棍刺来,我手掌微侧转,就可使对方直刺的武器斜出而刺空。如果对方拳掌击来,此侧立掌拔开对方来手,而另一手击打对方。由此可知,出手单凤朝阳式是技击的重要手法。习拳艺者不懂此技,往往是出手不护胸与面。懒插衣式,实则应是“懒脱衣”,过去人穿长袍大褂,若与人较技,很不方便,才采取左手搂大褂右下角掖于左边腰带上,右手伸出指向对方的方式。后人为了使此拳式应付真打实战而不是空式,演变它搂衣前的过程为实用。

太极拳的技击散打,完全是接手轻,随着对方力的方向而缠旋,不丢不顶,不用僵力,沾连粘随,以缠绕螺旋运转,化去对方来力,以柔克刚,在化去其力的一瞬间,刚柔相济,将人发出。

上一篇:求真功诚访大成名家 下一篇:梅花螳螂拳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