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时间:2022-06-01 12:45:08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昆山,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新兴工商城市,跨入新世纪,其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成为我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昆山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建设现代教育名城,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目标,开拓创新、务实奋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市、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江苏省普及高中教育先进市、江苏省教育技术应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7年,昆山市以优异的成绩首批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市评估验收。昆山教育,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昆山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教育信息化这个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还相对陌生,但昆山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却拉开了建设的大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昆山的教育信息化,先后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深化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95-2000)

早在1995年,昆山市的学校就纷纷建立起计算机房,至1997年,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建立了至少一个机房,所有的普通班级全部实现了三机一幕。随着互联网的出现,1998年,由市电教馆牵头,统一为每一所学校配置了1台办公用电脑、1只调制解调器和1台佳能喷墨打印机,通过电话拨号上网的方式实现了区域内学校办公管理的初步信息化。至2000年,震川中学、职业一中、玉峰实验学校、国际学校等少部分学校已建立起了校园网,另50%的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在起步阶段,昆山市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以建设网络机房为主,与之相对应,为了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育及计算机辅助教学,部分教师开始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另外,以单机版为主的各类教育教学管理软件开始步入校园,以电子邮件为形式的教育公文收发亦成为校长办公的有效手段。

2.发展阶段(2001-2005)

为了更进一步发展教育信息化,2001年,昆山市教育局前瞻性地成立了教育信息中心,并出台了市教育信息化“十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至2002年底,市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完成校园网建设,并以10/100M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班班通网络,校校有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为推进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方位的交互平台,呈现出基础扎实、城乡联动、稳步发展、注重实效的良好态势。更值得关注的是,为改善薄弱学校、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2004年,政府将完小校的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实事工程,从而使所有完小校也全部建成了校园网、网络机房和多媒体教室。2005年,全市约有4730名教师通过江苏省第二轮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培训和考核,全市50周岁以下男教师和45周岁以下女教师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能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同年,昆山市高标准通过江苏省教育厅“校校通”工程验收。在发展阶段,昆山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以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为主,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师生的上网电脑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基础建设相配套,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和应用工作普遍展开,100%的学校建立了校园门户网站,100%的学校中青年教师参与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实践,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3.深化阶段(2006-2010)

伴随着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2006年,昆山市启动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两年内就大手笔投入4800万元,主要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及装备。至2007年,昆山市90%以上的中小学校通过苏州市现代化学校验收。2008年,为巩固学校教育现代化成果,昆山市委市政府更是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完善列为政府实事工程。另外,从2007年开始,政府还每年拿出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中心的设备完善和维护。在这一阶段,设施设备的完善和优化,以网络和电子白板为代表的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昆山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核心内容,与之相对应,一系列的管理机制、考评机制、创优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这一切,为新世纪的昆山教育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硬件基础。

昆山教育信息化的策略做法

1.健全机构,规划先行

领导重视是保证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首要条件。为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校一级、各中心校以上学校及独立建制幼儿园于1999年即全部建立教育技术室,配备主任一名,负责学校装备管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而在市一级,则高瞻远瞩地成立了昆山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决策和协调,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

规划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总体指向,昆山市先后制定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措施,有序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时,把规划工作的落实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了督导评估范围。

2.加大投入,规范管理

昆山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用于全市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逐年增加。近三年来,市财政先后投入设备款9400多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全市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巩固现代化成果,市政府在全市现代化学校创建活动结束后,2007年又拿出500万用于直属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完善,2008年更是投入资金2630万元完善乡镇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同时,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自今年开始,市政府每年安排奖励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改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

随着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的逐步到位,规范管理成为发挥装备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除每年定期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实现全部持证上岗以外,昆山市有关部门还将信息技术及时引入到学校的规范管理中来。一是实现了学校图书、校产、办公等管理的信息化;二是统一学校教育管理软件平台,建设教育基础数据仓库,成功创建教育部教育管理示范区;三是与专业的网络公司合作,实现教育城域网管理的服务外包;四是与公安网监部门紧密合作,每所学校安排一名熟悉网络业务的民警,建立学校网络安全联络员制度。

3.深入研究,引领发展

多年来,昆山市教育局一直以课题为引领,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不断提高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一是除组织学校参与中央、江苏省“十五”和“十一五”电化教育课题的研究外,还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申报立项中国教育学会部级教育技术实验课题,在全市范围开展广泛的实验和研究。二是以基于互动电子白板的有效课堂教学展示评比和教师网络教研团队赛两大赛事为平台,开展整合教学实践。三是组织网上教学尝试,建有网上直播教室的学校,定期开播网上实时教学观摩活动;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每学期内要执教一节示范研究课,在网上面向同学科教师培训;同时,在昆山远程教学研训平台上提供一些外地名特优教师的优秀示范课,供全体教师研究与学习。四是开展网上研修活动,利用昆山教师研修网和远程研训平台,积极开展网上教研活动,促进各学科教学的全面发展,实现教研管理网络化,提高研究效益,实现区域内校校互动、协作发展和优势互补。

4.形成机制,有效应用

为切实加强常规管理,努力提高设备使用效益,昆山市先后形成了四套管理机制,以机制来促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一是形成考核机制,制订并不断完善《昆山市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考核评估细则》,每年从实验室、图书室和教育信息化三个方面工作对中小学进行考评,考评结果纳入教育局对学校的绩效考评中。二是形成竞赛机制,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评优和中小学教师网络团队赛两大赛事为平台,校、片、市三级层层推进,广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展示和竞赛活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设备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效益。三是形成评先机制,为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制定了《昆山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手评选细则》,分学科整合、应用维护和管理服务等三类,每两年评选一次教育技术应用能手。四是形成创优机制,多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学校创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先进学校和示范学校,通过创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目前教育信息化优质学校群体不断扩大,已建成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58所,先进学校34所,示范学校10所。

昆山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成果

1.教育城域网不断优化

本着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分布实施的原则,昆山市自2001年开始启动教育城域网建设以来,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对校园网前端设备和信息中心核心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市教育局信息中心核心交换机、防火墙、入侵防御、负载均衡、自动备份和IP存储等网络设备一应俱全,采用虚拟服务技术,建有各类服务器达30台,基本实现各应用服务器双机热备,出口总带宽达300M。资源建设方面,信息中心先后购置了K12、清华广信、武大三维动画、中教育星、新课标、领航教育卡通动画、方正阿帕比电子图书和龙源教育电子期刊等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并不断充实地方素材、教案、课件和视频案例等,总量达2600G。软件平台方面,不断拓展应用平台的功能,使信息技术不仅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服务,同时更为全市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当前,在已建教育门户网、教育资源网、教育博客网、教师研修网、课堂教学典型案例网的基础上,我们又先后增建了网上同步课堂、网上招生系统、网上阅卷系统、市民学习在线以及网上远程研训系统,昆山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信息技术基本能够全方位的为昆山教育和社会服务。2009年,昆山教育网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优秀教育门户网站”。2010年,昆山教育网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授予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县级五十佳网站”。

2.数字化校园稳步推进

自2005年昆山市正式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以来,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全市所有学校全部建有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千兆主干校园网;师生电脑普遍更新完毕,生机比为7.9:1,师机比达1.1:1;60%以上的学校普通教室全部配备了电脑、液晶投影机和荧幕等多媒体设备,其余学校则是至少完成了1/3教室的多媒体建设,计划年底前全部完成;每所学校还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其中 6所学校的普通教室全部配备完毕。另外,为适应远程学习和资源共建共享的需要,2009年起,我们规划建设了基于H3C硬件视频会议系统的全市远程研训平台,目前利用视频会议终端、在原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构建了32只网上互动直播室,覆盖所有的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和中学,并已开始用于教师研修和优质课堂教学资源的全市共享;下半年,将继续安装45个直播室,覆盖所有的小学和部分独立建制幼儿园。

3.教师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自身要求,我们每年都开展课件制作、网站开发、网络安全管理等专业业务培训。此外,昆山市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华东师范大学和苏州瑞博教育技术博士后工作站的力量,紧密配合新课程改革,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专业培训,通过专家讲座、优秀课例展示、典型案例剖析等形式,引导专业技术人员确立教育信息化理念和新课程理念,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效用。

近几年,昆山市教育局先后组织了4000多名教师参加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1800多名教师参加苏州的网上教育技术专项培训,90%以上的教师都已取得相应的考试合格证书。通过各类培训,管理和使用队伍的素质均有了大幅度提升,这对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的效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广泛应用,2008年,昆山市教育局出台了昆山市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能手”评选办法,经学校推荐,教育局考核评审批准, 81名教师被评选为首批昆山市教育技术应用能手,其中14名教师被送评为“苏州市教育技术应用能手”。

4.强势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为切实提高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昆山市教育局采取观摩、评比、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有力促进了多媒体和网络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全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科覆盖率达100%,整合课占所有课程的比率达40%以上。近几年来,多次组织教师参加苏州市、江苏省乃至部级整合课程展示和评优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教师在苏州市级及以上举办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各类竞赛中获奖588人次,其中部级42人次,省级375人次,苏州市级198人次,获奖水平在苏州市名列前茅。

为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积极探索新媒体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昆山市自2008年起,在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建设和应用实践工作。在推广过程中,根据电子白板的特点,多次举办了市、校的分层培训、观摩点评、专家讲座等,以点带面,使电子白板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逐步走近教师、融入课堂并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应用电子白板水平大大提升,在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观摩活动中,我市6位教师获得一等奖,6位教师获得二等奖,7位教师获得三等奖。

昆山教育信息化发展前景

在昆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昆山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从更好地服务师生、服务教学和服务社会来说,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昆山市将坚持以应用为主导,以教育均衡为重心,以公共服务为主题,以优质增效和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为目的,系统规划,高标准实施,以教育信息化创新促进昆山教育现代化新一轮发展。一是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基础设施,积极引进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倡导混合式个性化教学方式,形成多元化教育资源应用,全市中小学校的教室100%建成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二是进一步拓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加快公共服务资源的开发,提升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应用和课内外教育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区域公平教育与均衡教育的发展。三是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既要造就一支懂规划、善管理、能实施的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管理队伍,又要创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方式方法,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现代教师队伍。四是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教育管理,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全面实施“教育E卡通”工程,深入开展信息化教育管理实践,积极探索信息化教育管理规律,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使信息化成为学校管理的日常行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面对在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中所取得的成绩,昆山教育人并没有满足,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科学有效的方法,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为全面建设教育名城、实现昆山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懈努力!

上一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的剖析与反思 下一篇: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课题...